09 下属经常以“没时间”为借口,不肯服从
设置“什么都不做”的时间,下属的工作方式就会发生变化
告诉下属“要做”什么
告诉下属“不做”什么
2016年3月独立行政法人劳动政策研究及培训机构进行的“关于劳动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方式调查”显示,法定工作时间外的劳动时间增加的主要因素中,“业务淡旺期波动剧烈,导致突发性业务增多”位居前列,其次是“人手不足(原因是人均工作量多)”。
尽管人均工作量增加,但因为提倡按时下班和减少加班,可用于每项工作的时间持续减少。
这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的时代。
然而,有些优秀的商业人士也有大量工作要做,却能按时完成,还能做出成绩。
而有些人则无法有效利用时间,给不出结果。
在大型保险公司企划部任职的C因为同事调动,负责的工作增加,结果错漏百出,工作质量下降,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很马虎。
主管A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对他说“你应该提高工作效率”(×),结果得到的反馈是“我没有时间”。
对这样的下属,管理者应该如何劝告呢?
缩减一天能用的时间
“提高效率”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十分抽象,令人无所适从,不知道具体从哪里入手。
另外,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需要与他人沟通。所以,管理者仅仅告诉下属“提高效率”,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工作时间并不能100%用于手头的工作,比如有时会接到邮件,有时需要接待意外出现的客户或其他部门的人。
因此,管理者安排工作时,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
另外,尽管有的工作可以利用零散时间东做一点西做一点,但有的工作则需要整段时间。
这时候,管理者可以命令下属“空出时间,什么都不做”(〇)。
譬如,“在一天当中空出2小时什么都不做”,那么下属必须改变既有的工作方式,因为日均可用的时间减少了2小时。
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说过:“在大多数场合,一个人得不出结果并非因为时间不够,而是因为时间太多。”人有种倾向:一旦拥有充足的时间,就会平添许多要做的事,将时间全部占满,直至不得不提交的那一刻。
减少时间,能让员工养成“不做无用功”的习惯。
而在没有其他任务时,那段“什么都不做的时间”可以当作整段时间使用。
养成保证整段时间的习惯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中讲过这么一番话:“要想做出成就,就必须拥有大段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们必须认识到保留整段时间的必要性,零散时间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譬如,哪怕一天只有1/4的整段时间,也足以去做重要的工作。相反,即使有3/4天的时间,如果这些时间被分割得零零碎碎的,那么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利用零散的空闲时间处理工作,工作精确度就会降低,也容易出错。从静下心来工作的重要性来说,人需要整段时间从事容错率低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有整段的时间,管理者需要告诉下属“空出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一个人从年轻时起就应该养成留下整段时间的工作习惯。
管理者应该结合“工作不出错”的短期视角与“为未来培养善于时间管理的人才”的长期视角,对下属进行指导。
此外,随着职位的提升,人们将需要更多的整段时间。
通过设置“什么都不做的时间”,下属就能减少出错,加快工作速度。
重点
工作安排过满将会产生反效果。可以让下属腾出“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1] 该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