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康复护理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神经学理论基础

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类的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成,通常将脑和脊髓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将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即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1)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六部分。端脑、间脑具有感觉、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可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中脑、脑桥和延髓是专门调节心跳、呼吸及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2)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约平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脊髓共发出31对脊神经,相应脊髓也分为31个节段,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在脊髓的横断面上,中央有被横断的纵行小管,称中央管,中央管周围是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网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灰质周围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及血管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以下三部分: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与脑和脊髓相连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组成,神经元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轴突的末端与另一神经元连接,形成突触。神经元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是细胞代谢和信息整合的中心。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装置,轴突的功能主要是将胞体发出的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者传递给腺细胞、肌细胞等效应器。

2.神经元分类 主要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功能与传导方向进行分类。

(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可分为3类,即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的突起只有一条,然后呈T形分叉为中枢支与周围支,前者相当于轴突,后者相当于树突,如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双极神经元通常具有圆形或者卵圆形的胞体,由胞体两端各发出一条轴突或者树突,这种神经元大多位于较特殊的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内的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的数目最多,它含有一条轴突和多条树突,如海马与大脑皮质椎体细胞等。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分类:可分为3类。①感觉神经元:是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将各种信息自周围向中枢传递的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是将冲动由中枢传至周围,支配骨骼肌,控制心肌、平滑肌的活动及腺体的分泌;③联络神经元: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级神经元,在中枢内构成复杂的网络系统,起联络作用。联络神经元的数量最多,占神经元总数的99%。

(三)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nerve fibers)是指神经元的轴突与包被它的结构的总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主要构成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构成神经。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大多数神经纤维的轴突都包有一层髓鞘,这种神经纤维称为有髓神经纤维,而周围没有被髓鞘包被者的神经纤维称为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髓鞘的厚薄及神经纤维直径的大小成正比,即神经纤维越粗,髓鞘越厚,其传导冲动的速度越快。

(四)突触

突触(synapse)是指互相连接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及感受器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突触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介导进行信息的传递。

二、神经损伤后再生

(一)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包括神经元胞体的损伤和神经突起的损伤。

1.神经元胞体的损伤 此类损伤是不可再生的,这是由于神经元胞体的丧失,导致该神经元的轴突与树突失去营养中心而死亡。

2.神经突起的损伤 主要是轴突中断。轴突的中断会使靶组织去传入神经或去神经支配,导致轴突与靶组织间连接中断。而轴突的损伤可以导致神经元的一部分细胞质丧失,这通常引起神经元的退化和变性。

(二)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

1.轴突的再生 轴突的再生主要是指轴突损伤后的再生,分为完全再生和再生的出芽生长。完全再生是指轴突能成功地与其正常的靶组织重新建立连接;再生的出芽生长是指出现损伤轴突的短距离再生,但不能与正常的靶组织重新形成连接。目前普遍认为,周围神经系统的轴突是可以再生的,成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极其有限。中枢神经系统不能进行完全的轴突再生并不是由于其轴突失去生长能力,实际上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可以通过残存轴突侧支出芽生长或损伤位点的出芽生长的方式再生,但由于其出芽生长的距离较短,不能到达靶组织导致失去营养支持而夭折。

2.脑损伤后的可塑性 神经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脑在损伤后其功能是有可能或有条件恢复的。例如脑卒中后的偏瘫,如果给予训练及药物治疗,肢体功能就能逐步恢复或改善,这说明大脑皮质具有重组能力,皮质的重组能力很可能是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神经基础。

3.脊髓损伤后的可塑性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同大脑一样也具有可塑性。脊髓的可塑性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脊髓损伤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应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因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患者由于一部分肌肉已经瘫痪,皮肤的各种感觉也不正常,每个反射或动作的完成有赖于现存的神经肌肉系统,因此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恢复其功能。

(李 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