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并不总能引起质变
当感到不安、想要加快成长速度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也许是更加努力工作,学习更多的技能,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产品经理尽管没有出彩的成绩,但确实很努力,加最多的班,完成最多的任务,即使休息时间,也会尽最大努力给自己充电,尽可能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例如,画更多的原型图,写更多的需求文档,甚至进行更多次的项目模拟、产品模拟,学习更多的课程等。
简单来讲,就是追求“量变”。
我们相信量变能够引起质变,所以,在不知道该怎么做和做什么时,就会采取增加数量的策略,希望数量的变化能让自己实现质量的变化。
理论情况下,量变确实可以引起质变,每一次数量的增加,都会让我们更接近质量的变化。就像我们从家里步行到公司,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让我们离抵达公司这个质变更近一些。
但实际上,量变往往不能带来质变,相对理论而言,现实环境总会被许多限制条件所局限,其中,时间是最大的限制条件。
质变是有时间限制的。即使数量的变化能产生质量的变化,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对应的数量,也是徒劳的。
我们可以步行前往公司,但在一线城市里,大多数人都无法通过步行的方式上下班,因为存在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步行的方式,在9:00前抵达公司。尽管步数的变化会让我们一点点地接近公司,但在时间结束时,我们仍然处于通勤的路途中,无法实现“准时上班”的质变。
时间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客观条件,当时间无限时,大多数事物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当时间有了上限时,大多数事物的量变就无法引起质变了。所以,我们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时间的限制。
例如,你想成为一名产品总监,不考虑时间的限制,就可以通过无数的原型、文档、功能,最终成为一名产品总监,这可能需要30年、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仔细想一想:你真的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吗?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这一点就决定了产品经理所能够投入的时间不是无限的。职业寿命也是有限的。按照产品行业当前的情况,产品经理只有10年的寿命,如果10年的时间里没能成为一名产品总监,就会逐渐被边缘化。
假设我们在20岁踏入产品行业,那么就需要在30岁之前完成质变;如果入行的时间较晚,25岁才踏入产品行业,那么就需要在35岁之前完成质变。
只有成为产品总监,才能延续产品经理的产品生涯,突破10年的职业寿命。
现在想一想,产品经理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产品总监”吗?
不是,产品经理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10年内成为产品总监”。
画10年的原型图,写10年的需求文档,做10年的产品功能,是否能实现产品经理到产品总监的质变呢?
答案是否定的。10年的时间里,仅仅凭借原型、文档、功能的数量变化,无法帮助产品经理实现质量的变化。
实际上,大多数产品经理一旦从繁重的工作任务当中停下来,其内心深处就会涌现出不安感、危机感、焦虑感,这种感觉随着产品经理从业经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强烈。工作任务更像一针麻药,通过表面上的努力,让自己产生“被需要”“被认可”的错觉,以此来麻痹自己,减少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在缺少方法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只能寄希望于数量的变化,寄希望于勤奋、努力,以及不可控的运气。
其实,在当前的工作内容里,无论投入多少时间、实现多少需求,产品经理都无法实现更进一步的成长。
所以,有时候会特别羡慕由领导者带领的产品同行。在领导者的带领下,他们总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必一直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