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物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两浙

两浙路地价资料比较丰富,具体到可以分州郡考察。

1.杭州(临安府)。天圣年间,刘太后赐给杭州灵隐山景德灵隐寺“直百万,市田二十五亩以施之。”[1]即以钱1000贯买田25亩以施之,每亩高达40贯。此价显然过大,已有多家用新资料考证推论其不实。漆侠先生认为田数应是15顷,所以平均每亩为666文;朱瑞熙先生认为田数应是25顷,所以平均每亩为400文。[2]如果宋仁宗朝初期杭州土地(太后所赐,当是良田)不过500文左右的话,那么,数十年后的价格就大不一样了。元祐六年(1091年),据知杭州苏轼言:“体问民田之良者,不过亩二千。”[3]良田亩值达到了2贯。

南宋时期持续上升。乾道八年(1172年),马军司长官李显忠“乞兑换民田充都教场。有司申明(民?)间不愿,欲每亩支钱五贯文收买。”[4]每亩价值5贯,应该属于优惠价。绍定元年(1228年),右丞相史弥远给临安府灵芝崇福寺捐款“二百万,易沃壤为亩二十有五”。[5]每亩良田价值80贯,增长10余倍(可能是会子价)。淳祐十年(1250年),临安府拨出纸币55000余贯给报恩光孝观,购买仁和、德清间的闲田50余亩:“得楮五万五千有奇,买仁和、德清闲田五十余亩,岁收粟五十余石。”[6]每亩纸币1100余贯,是为已知宋代最高的土地价格。景定年间,朝廷实行公田法时,“浙西田亩有值千缗者,”每亩达1000贯(会子价),但贾似道“均以四十缗买之”,[7]近似于掠夺。

《田垄牧牛图》(南宋佚名)

2.苏州(平江府)。苏州没有北宋的地价史料,所见全是南宋价格。汉代人多言关中良田亩值一金,南宋人王楙对此考证道:“按汉金一斤为钱十千,是知汉田每亩十千,与今大率相似。”无意中透露出当时的地价是每亩10贯。王楙是苏州长洲人,终身居家著作,此话写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至嘉泰二年(1200年)间,所以此地价属当时苏州的地价。他还记述了地价变迁及原因:“仆观三十年前,有司留意征理,所在多为良田,大家争售,至倍其直。而迩年以来,有司狃于姑息,所在习顽为风,举向来膏腴之土,损半直以求售,往往莫敢乡迩。世态为之一变,甚可叹也。”[8]所言30年前,指的是宋孝宗乾道年间,由于官府注重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土地质量提高,大户人家争相置买地产,促使一些地价上涨了1倍。至宋宁宗时,情况发生逆转,土地减半价也往往难以出售。这个价格,大约就是亩值10贯,推算至宋孝宗乾道年间,一般地价大约是亩值15贯至20贯。庆元年间,苏州福源寺的僧人在外地化缘时,有人“与钱三十万归。今之掌事慧通,戮力营置田二十一亩有奇”。[9]每亩14贯200余文。

嘉泰四年(1204年),州学陆续购置了一批土地,面积及价格如下:

嘉泰四年七月内,用钱壹阡玖伯单捌贯伍伯伍拾文,九十九陌,买到……长洲县……苗田共壹拾柒段,计壹伯叁拾陆亩叁角壹拾肆步。

嘉泰四年七月内,用钱壹阡陆拾叁贯叁伯柒拾伍文,九十九陌,买到……长洲县……苗田计捌拾陆亩伍拾陆步捌分肆厘。

嘉泰四年七月初三日,用钱玖伯柒拾伍贯贰伯肆拾文,九十九陌,买到……长洲县……田地计壹伯贰拾叁亩壹角壹拾肆步陆分壹厘。

嘉泰四年七月内,用钱壹伯壹拾玖贯文,九十九陌,买到……长洲县……苗田贰段,计有柒亩壹角。

这4宗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分别是约14贯足、约12贯余足、约7贯余足、约将近17贯足。[10]开禧元年(1205年)至二年,平江府学又买到4宗土地。据碑刻记载如下:

(开禧元年六月)节次买到……长洲县叁契田地壹伯贰拾柒亩贰角陆步,计交易钱壹阡陆伯陆拾玖贯陆伯柒拾文,九十九陌。

七月内,用钱捌伯陆拾伍贯陆伯伍拾文,九十九陌,买到……长洲县……苗田共伍拾陆亩肆拾捌步伍分,……共上租米陆拾硕壹斗。

九月内,用钱叁伯叁拾肆贯叁伯贰拾文,九十九陌,买到……长洲县……苗田及陆地壹拾叁段,计叁拾肆亩壹角肆拾伍步陆分,……共上租米贰拾柒硕捌斗陆升。

开禧二年五月内,用钱叁拾壹贯贰伯文,九十九陌,置到……吴县……苗田捌亩贰角叁拾壹步。[11]

以上土地,每亩平均买卖价格分别为约13贯足、约15贯足、约9贯余足,3贯700余文足。总的来看,当时长洲地价在3贯700余文足到17贯足之间。

开禧年间,平江府上方寺僧人“顷囊尚得千缗,属其徒可任者曰元素,纠坛立局,置畮仅二百,入租斛倍之”。[12]用1000贯置买了将近200亩地,每亩平均5贯有余。绍定五年(1232年),平江府“以二百万钱俾邑(指昆山县)士陈九皋经理其事,得积善等乡良田六十九亩二角十四步,岁租八十九石有奇。”[13]每亩良田28贯余。

绍定六年(1233年),平江府常熟县增置学田3宗:

一项,用官会叁伯伍拾贯文,买金鹅乡田捌亩伍拾伍步叁分,每年上还租米柒硕。

一项,用官会玖伯贯玖伯文,买……彭华乡等田贰拾玖亩叁角,并地叁角,每年上还租米贰拾捌硕。

一项,用官会柒伯玖拾叁贯伍伯文,买积善等乡田叁拾叁亩壹角壹拾贰步,每年上还租米贰拾陆硕伍斗。[14]

金鹅乡的土地每亩约官会41贯,彭华乡的土地每亩官会约30贯,积善等乡的土地每亩约官会23贯。数年后的嘉熙元年(1237年),有人“得缗钱八千五百,买田以亩计者五百有二十,岁收米以斛计者三百有八十。”[15]以铜钱8500贯,买田520亩,每亩合16贯300余文。同年,常熟县“拨到官钱共二万二千三百贯文官会,约可买田八百余亩。”[16]每亩约官会27贯。还是这一年,有人捐赠田产给安吉州(湖州)的南林报国寺:“施财捌佰伍拾贯文,置到吴江县界田贰拾亩,递年收租。”[17]则是苏州吴江县的土地,每亩42贯500文。

苏州还有典田的价格。北宋时期如吕恵卿言:“一贯钱典得一亩”,[18]每亩1贯。到了南宋,与土地价格大增一样,典田价格约增长10倍左右。如开禧二年(1206年),平江府学“用钱贰伯肆拾贯玖伯贰拾文,九十九陌,典到……吴县……苗田贰拾贰亩壹角壹拾玖步半,共上租米叁拾柒硕壹升”,[19]每亩约10贯足。

3.镇江府。镇江府地价史料很少,仅见一条。嘉定年间,在金坛县,民众以260贯买地300余亩为义役庄:“有田于此,畮盈三百……钱二百六十缗以酬”。此地“耕凿不能周,山倍于田,樵牧不能御,官有常赋,秋而来冬而去,高下捃摭,仅足以输官。”[20]由于土地质量不佳,每亩价值约800余文。

4.明州(庆元府)。宋仁宗时,王安石记载了鄞县的地价:“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21]每亩1至2贯。南宋孝宗时,定海县大部分地区的地价,每亩约20至30贯,唯有清泉乡大不相同:“地佳者两千,次一千,又其次举以予人,唾去不受也。”[22]所谓的良田不过亩值2贯,差一些的土地1贯,再差的居然白送也没有人要。嘉定七年(1214年),同样是鄞县,“合置田一千亩,每亩常熟价直三十二贯官会,计钱三万二千贯,每岁得谷二千四百余石”。[23]亩产2石4斗的农田,每亩价值32贯(会子)。同年的鄞县,有程姓提刑官“捐缗钱千有二百,置田四十亩。”用于维护水利设施的人工费。[24]以1200贯买农田40亩,每亩合30贯。开庆元年(1259年),当地有以下两宗地产交易额:“内一契,何津之买赵念一省元地一片,计二十三亩二角四十九歩,价钱六十贯足;内一契,林千十一娘男何津买葛子升户下千十地八亩二角三十七歩,价钱三十贯文,九十八陌,钱会各半。共细计一千三百四十贯四百五十五文。”[25]一起为23亩2角49步,价钱60贯足,每亩约2贯600余文;一宗为8亩2角37步,价钱30贯(98陌,钱会各半),每亩约3贯700余文。嘉熙三年(1239年),庆元府为修它山水利买进一些土地,其中有水田29亩3角25步,“元契直钱计六百三十一贯七百文,九十八陌,每年上租米共二十一石一斗”。[26]每亩21贯余足。

5.秀州。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秀州松阳泾有块719亩余的土地,因争讼连年不决,官府决定没收,以600贯的价格卖给湖州州学,[27]每亩合834文。此地“当沃壤,旧无暵潦之患。以二年之入偿贷钱,然后率为学粮,岁可以食百员”。[28]看来是一块质量不错的良田。

6.绍兴府。绍兴十二年(1142年),朝廷为昭慈圣献皇后(隆祐太后)购买攒宫禁地,“先支还价钱,每亩三贯五伯文足,”[29]民间的土地每亩3贯500余文足。同年,据李心传记载:“权攒徽宗皇帝、显肃皇后于会稽之永固陵。懿节皇后祔陵,在昭慈圣献皇后攒宫西北五十步,周地二百二十亩,并林木为钱三千八百缗有奇。”[30]如此看来平均每亩17贯余,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另一条史料记载的比较具体:宋徽宗显肃皇后(郑皇后)攒宫禁地所占民间山地共219亩57步,在昭慈圣献皇后(隆祐太后)攒宫禁地基础上加两倍价钱支付,“每亩计作一十贯五百文足。”其中一块地原有大小树木1578棵,估价钱为1122贯100文足;另一块地中有大小树木1175棵,估价钱为702贯475文足。[31]平均每棵树木662文余。按李心传的记载,3800贯的地价包括林木,而所有林木价格是1824贯575文。此外,原隆祐太后攒宫禁地的57亩3角13步,又按新定高价添补了价钱,每亩补7贯共401贯。两项相加共2225贯余。余下的1575贯应是新买的161亩1角44步山地的价钱,也即实际的地价是每亩约9贯。在南方地区,农田主要是水田,一般称田,上述只是次要的旱地,价格远低于田。隆兴二年(1164年),绍兴府鉴湖“今尚有低田二万余亩,本亦湖也,百姓交佃,亩直才两三缗。欲官给其半,尽废其田,去其租”.[32]这些低洼而肥沃的湖田,每亩2至3贯。

7.常州。隆兴元年(1163年),户部报告:“昨上封者乞卖常州无锡县省田四十万亩,每亩直钱一十五千。得旨,委两浙漕臣亲相度。今据申到,止有十六万六千余亩,每亩价直二贯。”[33]实际情况是,无锡县的省田(官田)每亩价值2贯。

8.湖州。淳熙十三年(1186年),湖州一陈姓人家施舍1000余贯购买100亩土地:“施钱逾百万,市田百亩于路村……市田百亩,捐百万金”,[34]每亩10贯余。嘉泰年间,湖州的东南地区,“延袤百里,田旧有园,岸岁修崇固,悉为上腴,亩直十金。”[35]“十金”当是指10贯,与淳熙年间的亩值10贯同等价格。

9.衢州。宝庆年间,衢州惠民药局有缗钱3000贯:“局之本钱,积累岁久,核其数以缗计者可三千。遂三分之,以其一给费用,以其二买膏腴田余百亩,岁收其入,益市良药。”[36]也就是说,用2000贯置买了100余亩良田,每亩将近20贯。既然所说的是缗钱,应当就是铜钱价格。

10.婺州。宝庆三年(1227年),婺州长官王宗卿倡导义役,所属浦江县积极响应,“公帑所捐,为缗一万四千,市田为亩四百六十有奇”。[37]以14000贯购置460余亩田地,每亩约合30贯。咸淳三年(1267年),浦江县置月泉书堂田,其中有“邑佐”陈豹所赠:“昔受鬻田养士之教,欲言未可,曾收镪五百贯足,而未偿其田。今私家之田二十亩一角四十步为请,以易已领之钱。”[38]每亩合24贯余足。

[1]夏竦《文庄集》卷21《赐杭州灵隐山景德灵隐寺常住田记》,第1087册第225页。

[2]详见朱瑞熙《宋代土地价格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2辑。

[3]苏轼《苏轼文集》卷32《乞相度开石门河状》,第908页。

[4]《宋史全文》卷25下,乾道八年三月己巳,第1751-1752页;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1,第1907页。

[5]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79《灵芝崇福寺》,第4册第4073页。

[6]姚勉《雪坡集》卷33《重修报恩光孝观记》,第1184册第217页。

[7]《宋史》卷474《贾似道传》,第39册第13782页。朱瑞熙先生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引用了清代学者俞正燮的辨析:“《(贾)似道传》言亩值千缗者,亦给四十缗。案,不当有千缗之田,《食货志》亦不载此数。盖凡相攻击者,君子、小人各务构虚以相诬。此所以不足取信于人,而是非终于无定也。”认为“所谓每亩值一千缗的田是反对者捏造出来的”。然如本段前引姚勉《雪坡集》卷33《重修报恩光孝观记》所言,购买仁和、德清间的闲田即是每亩纸币1100余贯,可以证明有“千缗之田”。但由于是纸币,所以实际价值并不值1000贯。当时比价,17界会1贯值50余文,18界会1贯值250文。即使按18界会计,为250贯铜钱。

[8]王楙《野客丛书》卷10《汉田亩价》,第148页。

[9]王公振《福源寺田记》,《全宋文》第317册第2页。

[10]缪荃孙编《江苏金石志》卷14《吴学续置田记》1,第6、8、9-10、13页。

[11]缪荃孙编《江苏金石志》卷14《吴学续置田记》2,第25、20、23、30页。

[12]释元肇《上方寺置田畴记》,《全宋文》第343册第358页。

[13]郑凖《昆山县学记租田记》,《全宋文》第319册第192页。

[14]缪荃孙编《江苏金石志》卷16《平江府增置常熟县学新田记》,第6页。

[15]缪荃孙编《江苏金石志》卷16《常熟县教育言子诸孙记》,第47页。孙应时《琴川志》卷12《教育言氏子孙记》(第2册第1265页)作:“缗钱六千三百,买田以亩计者四百有五十。”

[16]孙应时《琴川志》卷6《义役省札》,第2册第1216页。

[17](清)阮元《两浙金石志》卷11《宋南林报国寺碑》,第39页。

[1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7,熙宁八年八月戊午,第11册第6557页。

[19]缪荃孙编《江苏金石志》卷14《吴学续置田记》2,第27页。

[20]刘宰《漫塘集》卷21《游仙乡二十一都义役庄记》,第1170册第577页。

[21]王安石《王安石全集》卷3《上运使孙司谏书》,第32页。

[22]陈造《江湖长翁集》卷24《与诸司乞减清泉两乡苗税书》,第1166册第298页。

[23]罗浚《宝庆四明志》卷12《东钱湖》,第5册第5151页。

[24]罗浚《宝庆四明志》卷4《水》,第5册第5035页;卷12《东钱湖》,第5册第5151页。

[25]梅应发、刘锡《开庆四明续志》卷3《洪水湾》,第6册第5953页。

[26]魏岘《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上《赵都承淘沙米田牒魏都大》,第576册第28页。

[27]谈钥《嘉泰吴兴志》卷11《学校》,第5册第4732页。

[28]吕祖谦编《皇朝文鉴》卷83,顾临《湖学田记》,第5页。

[29](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37之22。

[30]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7,绍兴十二年十月丙寅,第2360页。

[31](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礼》37之22。

[32]《宋史》卷173《食货志》上1,第13册第4185页。

[3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5之34;61之29。

[34]袁说友《东塘集》卷18《陈氏舍田道场山记》,第1154册第368-369页。

[35]谈钥《嘉泰吴兴志》卷20《物产》,第5册第4858页。

[36]袁甫《蒙斋集》卷12《衢州续惠民药局记》,第1175册第479页。

[37]朱子槐《劝课义役记》,《全宋文》第355册第36页。

[38](明)毛凤韶《嘉靖浦江志略》卷6《学田》,第19册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