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9章 召陵之盟后的春秋江湖新格局

这个事到现在居然被齐国用来讨伐楚国的理由,当然是很牵强的。

齐国奉天子命主伐诸侯,重点便是要师出有名。现在被屈完这么一说,那还有个屁名。

师出既然无名,再加上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讨伐楚国,在汉水两军对峙,从春天对峙到了夏天,后勤辎重粮草压力大大增加。

楚军并不是齐桓公所见识过的其他诸侯国那样,轻轻一捏就死的样子。楚国根本无惧于中原诸侯联军,再加上联军劳师远征,钱粮损耗巨大,齐桓公早有退意了。

现在既然楚国也表示,愿意今后按规定向周王室进贡包茅,那正好是一个大台阶,齐桓公赶紧迈上台阶下。

公元前656年夏天,齐桓公率联军退至召陵,即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东南,在这里,中原诸侯联盟与楚国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以齐桓公为首,齐、鲁、宋、陈、卫、郑、曹等七国国君和楚国派出的代表屈完结盟,然后各自退兵。

盟约签署后,齐桓公为了让楚国畏惧中原各国,便带着屈完巡游了一番军营。当时以齐国为首,八国联军兵强马壮,甚为威仪。

齐桓公对屈完说:“大夫你看,这样的军队,哪个敢敌?如果攻城,哪个城不破?”

齐桓公意思就是显个威,如果我们真的要攻打你们楚国,你们楚国能抵得住?

谁知屈完不卑不亢,道:“如果齐侯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但如果齐侯您使用武力,那楚国就以方城作城墙,以汉水作护城河,就算兵马再多,恐怕也没有用!”

真是令人啧啧称奇,在当时强大得令人恐惧的齐桓公面前,屈完不卑不亢,有力有理有节,不辱外交使命。

屈完这样的人才,堪称春秋历史上第一辩才,或者说当时的春秋江湖第一外交部长了。

根据盟约精神,楚国检讨了自己不进贡包茅的过错,并表示立即整改,很快便筹备了一大车的包茅进贡周天子。

然后楚军从郑国撤军,这样八国联军以救郑国为目的也达到了。

楚成王还是很大方的,他另外送了厚礼给大家,即拿出七车财物以补偿各国军资。

咦,这次不是八国联军吗,为何楚国只拿出了七车而不是八车呢?

因为八国联军中出了一个意外,许国的许穆公本就年老多病,这次跟着来打楚国,无非是听令齐国而已。但军旅劳顿,未等两国开战,许穆公就病死军中了。

国君都薨了,那许国人便先回去办丧事了,所以现在剩下的其实是七国联军。楚成王数了一下人数,按人头给礼物,所以只送了七车。

这是楚成王即位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外交行动。

这个行动,表面上看,楚国吃了大亏。但从更长远角度看,楚国至少在强大的齐国面前挺直了腰杆,成为自齐桓公称霸以来第一个敢于向齐国叫板的诸侯,从此威震一方。

双方在谈判合同上签字,八国联军撤退。

这里,喜欢看战争的笔者,对这场两大强国的对战却挺失望的,本来是一场南北终极对抗,只要战事一开,历史必将被改写,但最终没打起来。

我们在遗憾之余,来分析一下为何打不起来的原因。

首先是联军既定的计谋已然泄密。当时的齐桓公,声望如日中天,齐国的国力军力也是强大到了可怕的地步。

但楚国绝对不是好惹的,自楚武王以来,楚国南征北战,并国数十,从国力战力上讲,不亚于齐国。

联军远道而来,要胜楚国,如果不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并荡平,打持久战,是不利于联军的。

但由于打蔡国这颗烟雾弹没有发挥作用,楚国已有准备,突袭战已然不可能了。

按原定的计谋,联军先攻打楚军,先胜一场,然后再静修伐郑的楚军回援,围点打援,再将楚军的有生力量灭了大半。从此,楚国就老实了。

但既然楚国现在有了准备,这第一场便没有了必胜的把握。

根据情报,楚成王已令斗廉、斗章率伐郑的楚国精锐回援了,如果没把握在第一仗中赢得胜利,回援的楚军便有可能成为对联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的生力军,那对联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齐国虽然强大,但近几年来,为履行尊王攘夷的国际义务,连续征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再厚的家底也是要掏空的,如果再跟楚国干上一架,哪怕最后得胜,估计也是惨胜。善于经营之道的管仲认为,这笔买卖实在不划算。

第三,齐国至少赢得了面子。不如何,楚国认了错,认了罚,这对齐国来讲是最重要的。春秋早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发动的战争,与秦晋楚吴越等边陲国家发动的战争目的非常不同。

中原诸侯,一般是通过战争讲清道理,重在教训对方。边陲诸侯,一般是通过战争拓地扩疆,重在消灭对方。

从这个层面上讲,联军算是达到了战略目的。联军的直接目的更是因为楚国从郑国撤军,实现了“围蔡救郑”的战略意图。

能够让当时称霸中原的齐国只挣了个面子而撤军,楚国一下子声名大振。

这样,在华夏大地以中原为分界,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集团。在北方是以齐国为核心的,聚集了鲁、卫、郑、燕、邢、曹、曾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称中原诸侯联盟。

在南方,则是以楚国为核心的,包括巴、蜀、邓、蔡、陈、郧、绞、谷、轸、鄀等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或者部落,称南部诸侯联盟吧。

当然,相对于中原联盟而言,南部联盟这些国家相对比较弱小。有的已经成为了楚国的附庸,有的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县,有的只是近于无奈而表示服从楚国的。

于是,中间一些缓冲地带的小诸侯国日子便不好过了。

楚国并不满足江汉流域,吞并灭了许多小国之后,楚国的势力得以大大向北延伸。楚国以江、汉为大前方,沿淮河东进,先后迫使陈、蔡两国归顺楚国,还灭掉了息国和邓国。

在楚国的大棒下,汉东各国虽然表面上向楚国称臣,但已开始互相结盟,并且千方百计找机会向中原联盟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