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郢都在,就有楚国在
但不管如何,伐罗之役惨败,使楚国军力受到很大的损失,楚武王必须休养生息,以恢复国力。
趁楚武王暂时停下征战的脚步,我们来看看他计划中的楚国新都郢都建设情况吧。
楚武王在任期间的一项重要政绩,便是建立了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的郢都。
公元前704年的楚国,经过国君熊通数十年的励精图治,已经在江汉流域西部迅速崛起,熊通正式称王,以此表示彻底摆脱周王朝的统治,建立起由自己当家作主的楚国。
这是全体楚人的强烈心声和愿望,更是那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所赋予楚国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楚武王看着自己一手发展壮大的楚国,经济发展,人口繁荣,国家强盛,地位提升,心里的自豪是可想而知的。
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由于国家不断壮大,涌入国都的人口骤然增加,目前的都城免都因地域狭小,已经无以负重。
国家治理过程中总是为不断增加的人口安置而大伤脑筋。该为大楚建立一座符合王国需要的都城了,这是自身国际地位的需要,是威服汉水流域各诸侯国的需要!
但这个实在是太过于高大上的理由了,促使楚武王建立一个大都城的初衷,其实是很直接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如果说中原诸侯的都城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那象晋国、秦国、楚国这样的边陲诸侯,他们的都城则是必须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如晋国,从最早的翼城,后来迁到绛城,再到新绛。
秦国迁都则更多,从最早的秦邑,至西垂、汧邑、平阳、雍城、泾阳、栎阳,最后定都咸阳。
为什么要迁都?
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因为原来穷,家里的房子只能是住乡下,后来慢慢发达了,从乡下搬到县里,再搬到市中心,到省城,甚至京城。这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所致。
另一个原因则是战略考虑。原来因为国家落后,所以只能屈居某地。后来国家发展起来了,为国家安全需要或者国家拓疆扩土需要,将都城搬迁至更有利的地方。
楚国的历史,在楚武王之前,可谓是一部辛酸的历史,从楚国都城的不断变化我们完全可以体会之。
可以说,一开始,楚国是居无定所的!
有史料称,楚国祖先季连,居于穴穷。至熊狂时,迁居京宗。至熊绎时,迁居夷屯。至熊渠时,再迁至发渐。到熊挚时,再居旁屽。
到熊仪时,迁居鄀邑。至蚡冒熊率时,再迁居焚邑。至霄敖熊鹿时,再徙居宵邑。到了楚武王时,再迁居免都。
楚国在不断搬家?
不,是楚国的国君在不断搬家。楚国国君搬至哪里,楚国就在哪里。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在春秋时期,所谓的国家,其实并不是指现在我们认知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有明确的国界线,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说穿了,只是一个城!
也就是说,当时的都城即是诸侯国!这就是当时周天子所分封的国家概念。
直到春秋中后期开始,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灌溉技术的提升,大规模的耕种适用于离水源边远的土地,土地才得到各国的重视。
而一开始,国家的强弱大小,取决于都城的大小、繁华程度及人口规模。
所以,春秋初期以前的中国地图所标的各诸侯国,实则不应该是一块块的领土,而是一个个点状的城邑。
楚国自先祖季连以来,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都城,所以历代楚国国君都在寻寻觅觅。
迁都的过程,其实是楚国防范伤害的自我保护过程。楚国,真的需要一个能够安全可居的都城。
到了楚武王时,楚国已经高度发展起来,对于都城的需要从原来的安全需要,变成了能够综合反映楚国综合国力、有利楚国崛起争霸的需要了。
这便是楚武王要下大力气扩建免都的原因。
楚武王定居于免都后,发现在免都的附近有一片被当时的楚人称之为“疆浧”的区域,这个疆浧曾经是一片沼泽地,后来因河流改道已淤塞为陆地了。
这里地势开阔,就在免都附近。免都已经相对成熟了,楚武王只要对疆浧稍加改造,就可成为宜居之地。
楚武王一声令下,全国人民动员了起来,平整土地,营建房屋,新建王宫,设置战备要塞,并按规划将新区与原来的免都联成一片。
经历数年努力,一座规模空前、气势恢宏的都城建成了,这便是郢都。
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战略地位重要。
从此,郢都就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科技中心,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楚武王建立郢都起,郢都不但作为楚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实体存在,更是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怀旧情结、团结凝聚的精神象征存在。
前面说过,楚国的都城其实是历经多次迁移的。但自从郢都建成后,直到楚国退出历史舞台,楚国人一直将郢都作为自己的都城。
哪怕是因各种原因,楚王不得不迁都,无论是迁到哪里,都叫郢都。
如后来的楚昭王曾迁于鄀都,在今湖北省宜城东南;楚惠王曾迁于鄢都,在今湖北省宜城;楚顷襄王曾迁于陈都,在今河南淮阳;楚考烈王分别迁于巨阳、寿春,分别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和今安徽省寿县等。
但这些地方,在当时的楚国,都叫郢都。
对郢都这个楚武王时代建设的大都城的偏好,反映了楚国人民对于当年楚武王时期楚国的强盛繁荣的缅怀,对于楚国这个国家的热爱。
哪怕囯破了,但郢都一直在人民的心中。
郢都在,就有楚国在,就有楚国的精神在。
所以,后来楚国虽被强秦所灭,但有一句话流传下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话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楚人在反对秦国的暴政中的顽强抵抗运动,而被赋予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的精神,在泱泱历史文化长河中发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