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沈鹿会盟,随国不参会的后果
随国大夫季梁一番痛陈利害后,使随侯愿意主动交好楚国,并未中计,楚国只达到了初步分化汉阳诸姬的目的,并未想灭了随国。
其实,此时楚军刚至随国,随国立即作出反应,联络了不少诸侯,共同抗楚。
除非楚军在短时间内一举攻下随国,否则战争打成持久战,楚国就会摊上大事。
正因为如此,熊通选择了与随国议和。
议和的直接效果是令汉阳诸姬对随国产生不满,近年来,楚国动不动兴刀兵,大家都唯你随国马首是瞻,你随国却一直不及时组织联军对付楚国。
这次听你号令,终于组织军队准备好好教训楚国。但眼睛一眨,你随国反倒与楚国讲和结盟了,这让兄弟们以后怎么办?
大家都有意见,但也只是私下里发发牢骚而已。谁都不敢得罪随国,也不想得罪楚国。但对随国,大家看来是不抱希望了。
这便是楚国的第一次伐随之战所取得的战略效果:开始分化汉阳诸姬。
但不管如何,斗伯比在分化汉阳诸姬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熊通对他非常信任,委以重任。
公元前706年,熊通任命斗伯比担任楚国令尹。
征服随国是斗伯比为楚国制订的重要战略,前面讲过,三步走,已经走了第一步,接下来的几步还是要实施的。
公元前704年,根据令尹斗伯比的提议,熊通决定召集各国在沈鹿会盟。
沈鹿,就是今天湖北省钟祥县一带。会盟,其实是相关诸侯国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大家达成互相结盟的决议。
在春秋时代,国与国之间召开会议,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样简单与随便,程序很复杂。
而且,非常有讲究,搞不好便是对别国的不尊重,导致外交纠纷甚至国家之间的战争。
会盟是当时达成一致意见的最高形式,会盟时,先在会盟地一个大坑,然后当场宰杀牛羊猪各一头作为牺牲,割下其左耳,用一个专用的器皿接牺牲品左耳之血,将牺牲品推到坑里。
然后大家轮流各舔一舔牺牲品的左耳之血,在盟书上签字画押。最后将盟书也埋进坑里,代表已经得到神灵的证实,这场盟会是合法有效的。
当然盟书还有一个副本,每个参与会盟的国家都有一份。
牺牲品里最主要的是牛,谁割牛耳则代表谁是主持人。
一般是主持会议的国家代表负责割牛耳,这便是所谓的执牛耳。
当然盟会的核心内容还是所达成的一致意见什么,一般会盟都会形成一个针对某国的会议决议,然后在主持国的领导下,去教训某国。
这次会盟,楚国是当然的会盟主持人,也是执牛耳者。
就这样,熊通兵不血刃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势力范围,周边许多国家因为威慑于楚国的强大,不得不来参加。
楚国在汉水流域的霸主地位,就此确立。
或者形象一点讲,如果将以周天子为中心、以郑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视为中原联盟,那以楚国为首的南方列国诸侯,已开始形成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联盟。
按斗伯比之计,此次由楚国提出会盟。如果随国参会,那相当于告知汉阳诸姬,今后,这一带便以楚国为南方诸侯联盟盟主了,以后大家便要听盟主的话。
如果随国不参会,那意味着你随国存心破坏两国盟约,楚国便找到了讨伐随国的理由。
当时,谁都知道楚国与随国是结了盟的,所以当各诸侯接到通知,便以为这是随国与楚国两国商议着办的事,谁敢不来?
开会那一天,巴国、庸国、邓国、邵国、绞国、罗国、郧国、贰国、转国、申国、江国等诸国都到了。
但黄国没来,随国也没来!
黄国没来是因为国君身体真的不舒服,所以当熊通派人去质问时,黄国马上道歉并作了解释。
黄国的意思,不是不愿来,实在是国君拉肚子,来不了,因为此等重要会议,非得国君亲自参加不可。
这样好了,以后咱黄国就听你楚国的好了。
熊通又派人去质问随国,随侯当汉阳诸姬的老大当习惯了,态度当然很傲慢:
你楚国是什么东西,虽说我们两国结盟在先,但说到底还是应该以我们随国为首。你个南蛮子,不跟寡人商量便擅自通知开会,想抢老大做啊?
这下正中楚国之意。
熊通得到了攻伐随国的理由:大家都是盟国,咱楚国不过是提议大家开一个团结的、战斗的、进步的大会,你随国居然反对,那岂不是破坏国际联盟吗?
熊通立即点兵,率斗伯比、屈瑕、斗丹等亲征随国,屯兵于汉水和淮水间。
随侯火大了。两年前,上卿少师说楚军是绣花枕头之类的话,他当然没忘。不管如何,此次既然你楚国来进犯,那就打吧。
卿大夫季梁再次表示了反对。他对随侯道:“主公,如今楚国首次会合诸侯,士气正旺,不可轻敌。
臣认为,我们应该就不参加此次会盟道个歉。如果楚国接受,那两国继续和好。如果楚国仍要攻打我们,那楚国师出无名!
以无名之师攻有德之国,楚军必败!”
少师轻蔑地看了看季梁道:“大夫怎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你怎么这么怕楚国佬?
按理,我大随就楚国无故会合诸侯就应兴兵讨伐之!现在他们倒自己送上门来,如果我们大随示弱,那岂不是辱了汉阳诸侯首领之盛名?
主公,臣请领兵出战楚军,请主公速速整军,不要让楚军象上次那样逃走了!”
随侯听少师所言,觉得非常有道理。是啊,你楚国强势压境,寡人如果这样就怕了你,那以后还怎么混?
公元前704年,熊通率楚军伐随,随侯亲率随军抵抗。
楚随大战终于爆发了,史称楚国第二次伐随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