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干旱资源开发型区域生态效率评估及提升策略分析:以新疆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新疆发展现状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和欧亚大陆腹地,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面积为166.5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被称为“三山夹两盆”。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中间为天山,天山将新疆隔成南北两部分,位于南部的是塔里木盆地,位于北部的是准噶尔盆地。截至2020年12月,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外)有5个自治州、5个地区和4个地级市,2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和67个县(包括6个自治县)。截至2020年9月,新疆辖200个街道、413个镇、447个乡、42个民族乡,合计1 102个乡级区划。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常住人口2 36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 245万人。

2.3.1 社会经济概况

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变化,民生不断改善,经济社会继续稳步发展。2015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9 3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 559.09亿元,年增长幅度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 564.99亿元,增长幅度为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 200.72亿元,增长幅度为12.7%。三次产业结构为16.7 ∶ 38.2 ∶ 4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 GDP 为40 034元,增长6.6%——根据2015年的平均年汇率,约合6 428美元,增长5.1%。

总之,新疆的产业在不断调整和不断完善。这是一个从农业向工业不断转变的过程。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先进化不断加速。三次产业比重在2000年是21.1∶ 43.0 ∶ 35.9,到2015年逐步调整为16.7 ∶ 38.2 ∶ 45.1, 2015年第三产业比例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逐步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向第二、第三、第一产业发展,直至三、二、一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日趋优化。但是,新疆产业结构的稳定性仍然不如中国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还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大、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等问题,与内地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继续调整和优化升级。

2.3.2 自然资源禀赋

新疆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54.8 mm。有570多条大小河流。冰川储量为2.13×1012m3,占全国的42.7%。水资源总量为832×108m3,但单位面积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天然草原面积为8.6 × 108亩(1亩≈0.067公顷。下同)。在能源资源方面,主要有一次性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力、风能、太阳能和煤层气。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新疆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物有138种,占中国已探明矿物的82.14%。其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全国前5位的有25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40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的有23种[163]。在第二次全国能源资源评估中,新疆石油储量预测为208.6×108t,占全国陆上石油总储量的30%,位列全国第2;预计天然气储量为10.4×1012m3,占全国陆上天然气储量的34%[164],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预测煤炭资源量为2.19×1012t,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居全国首位;风力资源丰富,装机容量相当于4个三峡工程,发电量可达8 000多万kW。

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参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对新疆旅游资源的分类,在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拥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165]。

2.3.3 生态环境状况

新疆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低,全区林业用地面积为3.20 × 108亩,森林面积1.16×108亩,森林蓄积量3.67×108m3,森林覆盖率4.7%,绿洲森林覆盖率28.0%。由于干旱缺水,自然生态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13.95万km2,有85%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冰川湖泊萎缩、河流断流、缺水和干旱已成为影响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全区天然草地面积为5 725.88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4 800.68万hm2。全区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29个(不含兵团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8个,总面积21.36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2.87%。

根据《2015年环境状况质量公报》公布的结果,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仍呈现部分改善和局部恶化并存的局面。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草地退化趋势有所减缓,绿洲-荒漠过渡带以及农-牧交错带的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