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梳理相关理论与相关政策,构建研究体系。总结和分析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的理论、政策背景,包括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旅游相关政策对旅游供给侧提出的要求,以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通过相关政策的总结,从而确定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旅游政策供给、旅游市场管理等。
其次,从宏观角度对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分析。本书选择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对区域内旅游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旅游竞争力评价法、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分析、旅游协调耦合分析等多种方法,较为全面地评价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的结构情况,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并构建相关的改革路径。
再次,对旅游供给侧主要改革领域进行重点分析。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有旅游产品、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政策、旅游市场管理。结合四川省旅游政策对以上旅游供给主要要素的发展要求,采用投入产出法、旅游产品结构法等对现有旅游主要领域的供给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国家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新业态新技术理论等,提出旅游供给领域改革的路径。
最后,对城乡领域的旅游供给进行分析。包括对城市旅游供给、乡村旅游供给、旅游综合体旅游供给进行分析。结合之前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主要组成要素——产品、政策、市场、公共服务等的分析结果,以及城市、乡村、旅游综合体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现有城市、乡村、旅游综合体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四川省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推进路径策略研究框架如图1-2所示。
图1-2 四川省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推进路径策略研究框架
二、研究维度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维度
1.旅游供给数量
旅游供给数量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现有统计年鉴等数据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基于主观的感受,如满意度、重要性等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游客。各个主体在三个不同指标所占的权重应该有所不同。如在供给的效益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占较大的权重;而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三个主体所占的比重可以比较接近,从而构建起一级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权重。
2.旅游供给质量
旅游供给质量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现有统计年鉴等数据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基于主观的感受,如满意度、重要性等进行评价。
3.旅游供给效益
评价旅游供给效益的指标主要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评价的一个重点,主要涉及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数据收集、处理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多学科综合协同的研究方法,如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1.归纳总结法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做到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把握相关要素,并提取与供给侧相关的信息,从宏观上确保研究全面而又具体。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了解四川省旅游发展现状,发现旅游供给问题,确定旅游供给改革重点比较有效的方法。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投入要素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进行分析,在对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绝对指标,都是相对的,因此,分析旅游供给水平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就是对比分析,通过与不同旅游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对比,可以揭示各地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从而找准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3.实证分析法
通过资料收集,获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相关领域的重要数据。再通过定量分析法,了解目前四川省旅游业供给的具体情况。其中,定量分析又可以细分为旅游竞争力分析法、旅游产业集群分析法、旅游耦合协调度分析法、旅游效率分析法、产业结构分析法等。
4.因果分析法
在了解旅游业供给存在问题基础上,需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追踪,即通过因果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路径。
(三)评价指标
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了解旅游发展状况,即对现有旅游的供给情况进行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从而构成了旅游供给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如下:
1.旅游业总体发展指标
旅游业总体发展指标主要有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入境旅游人次数、国内旅游人数(人次数、居民出游率)、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出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直接就业人数。其中,旅游业增加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客观反映了旅游业所提供的全部增加值。
2.旅游业战略发展指标
旅游业战略发展指标是衡量地方政府战略发展措施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指标、旅游产品指标、旅游线路参考指标、开发旅游商品指标、旅游城市指标、拓展资金参考指标、集群发展参考指标、品牌建设参考指标等。
3.旅游业支撑性指标
旅游业支撑性指标是旅游业主要相关行业的指标,这些行业具有较高的独立经营权。主要有景区、旅行社业、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规模以上旅游公司、旅游教育科研机构。参考指标有旅游人才培养数量、高校旅游专业情况(类型、层次、数量)等。
4.旅游业发展环境指标
旅游业发展环境指标主要有竞争环境参考指标、经济环境参考指标、生态卫生环境参考指标、社会环境参考指标、保障能力参考指标等。
(四)旅游供给路径分析
四川省在完善旅游供给路径时,总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基础性发展路径
旅游业发展目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旅游投资总额、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效益水平。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旅游带、旅游圈等。
重点任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智慧旅游水平;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如从观光、休闲度假和城乡旅游产品三个方面进行完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旅游品牌,如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管理与服务品牌、文化旅游品牌、工业旅游品牌等,新增高等级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拓展旅游市场;壮大旅游企业,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深化旅游改革创新。
2.特色性发展路径
旅游发展目标:如综合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对旅游业增长速度更为看重,非沿海城市对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的预测普遍较低。
空间布局: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尤其是交通条件的差异性,导致旅游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有所不同。交通发达地区结合高铁情况,对旅游发展进行空间布局,而交通不发达地区,则仍然以旅游资源作为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
重点任务:旅游产品特色相关发展规划,包括由于自然条件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温泉、沿海、滨海景观及娱乐产品;由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所形成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会议产品;由于人文特色,如民族多样性所形成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等。
3.创新性发展路径
旅游发展目标:突破以前以旅游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忽略旅游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重点任务:不少省份提出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这是之前没有的发展规划。“旅游+互联网”也是相对创新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