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跨境电子商务出现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飞快,实践层面要比学术层面表现活跃。以 CNKI 电子资源数据库为例,检索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剔除无关文献后共获取相关文献1 142篇;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发展,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一些研究肯定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与优势,王惠敏(2014)、武玥等(2015)认为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崔雁冰等(2015)在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邹磊等(2015)跨境电子商务是时代产物,是实现传统外贸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重要途径,是将电商拓展至全球大市场、实现更高开放水平的重要发力点。也有一些成果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来有为等(2014)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通关服务、市场监管体系、结汇方式等方面仍有待改进;文瑞(2015)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会遇到诸如支付、物流、报关、商检、售后等许多痛点;杨坚争等(2014)提出电子支付、通关、物流问题较多,中国对跨境电子商务仍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孙蕾等(2015)认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发展需要、消费者选择、企业偏好于政府推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物流、支付、信用体系、争端解决机制、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等;李伟(2015)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显著的政府监管问题,表现为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检验检疫问题、市场秩序问题。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跨境物流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张滨等(2015)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支持不足、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服务、与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不匹配,从而导致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张夏恒等(2015)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困境变现为物流成本高、运输及配送周期长、面临诸多环境风险、汇率风险、退换货物流困难等。
第二方面,来自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行业咨询机构、企业研究机构、职能部门的研究机构与政策研究部门为研究主体,研究聚焦在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市场发展的跟踪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艾瑞咨询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研究报告2019》等,易观国际的《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机构的跟踪研究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模式全解析及投资策略》等,PayPal 公司的《PayPal全球跨境电子商务报告》,埃森哲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与Visa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9》等。此外,还有雨果网、物流指闻、跨境电子商务鹰熊汇微信公众平台、Payvision 等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一些关于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方面的资讯。
第三方面,也有些研究聚焦在跨境物流方面,提出了跨境物流的重要性, Jiao(2015)认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运作直接影响到交易实现与客户体验,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证;李向阳(2014)从海外仓的建设与管理、物流监控与预测、供应链管理方式、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物流模式、积极正确的政府政策支持,注重跨境物流网络建设;冀芳等(2015)、庞燕(2015)认为除了国际邮政包裹与国际快递等传统跨境物流模式,还包括海外仓、边境仓、国际物流专线、自贸区物流、集货物流等新兴跨境物流模式。国外一些学者也对跨境电子商务或跨境物流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Blum (2006)、Hortaçsu(2009)、Lendle(2012)认为跨境电子商务能够拉近消费者距离,利于缩短交易主体的地理空间距离。也有从影响跨境电子商务效率的要素角度加以研究的,Einav(2012)认为税率差异会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Martens(2013)、Gomez-Herrera(2014)认为跨境电子商务虽然可以降低贸易成本,但是语言相关的贸易成本随之增加,还会带来新的贸易成本。此外,Cardona(2015)认为支付会对跨境电子商务产生较大影响,Edwards (2017)提出有效地争端解决被认为是一种增强消费者对跨境电子商务信心的手段。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或跨境物流的实证研究尚且不多,数据的获取也多采用问卷调研法,以因子分析法或结构方程模型来加以分析。通过对中小制造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研究,赵志田等(2019)发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国际电子支付仍是目前制约各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谌楠等(2019)提出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准备度与跨境电子商务采纳度显著关联,政策法律的支持程度对大型企业跨境电子商务采纳度的影响比中小企业更明显;杨坚争等(2019)对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应用水平由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到大型企业逐步升高,对不同规模企业而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同,且同一规模企业在跨境交易的不同环节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也存在差别。杨坚争等(2018)认为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时,中国大多数企业倾向于使用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诸多影响因子中,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效果的分别为网络营销因子、国际支付条件因子、电子通关因子、法律规范因子、国际物流。王林等(2019)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物流、通关、支付、营销等环节分析,发现营销是关键,跨境物流是瓶颈,两者对规则的需求最迫切。
协同理论应用范围较广,研究内容较为接近的成果较多涉及的是供应链协同与物流协同。供应链协同技术与方法对供应链协同意义重大,葛亮等(2005)从合作伙伴选择、合约设计的激励、协同运作与绩效评估等角度论述了供应链协同技术和方法。何勇等(2017)以整个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为视角,确定了最优的供应链协作参数,通过比较分析创新成本共担的退货政策模式与单纯的退货政策模式,说明供应链协同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庄亚明等(2010)通过分析供应链协同的产生机理,从供应链成员的目标不同、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供应链协同的因素。陆杉等(2007)从商业生态系统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的协同合作,认为供应链协同的关键在于密切关注相关经济环境及影响其进化的组织,在不断创造、积累与利用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对环境变化与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协同反应。谢磊等(2014)在物流协同方面,对供应物流协同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谢磊等(2017)还从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敏捷性与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鄢飞等(2019)以协同学为视角,提出物流网络是一个协同系统,协同效应的产生在于点点协同、点线协同、线线协同、链链协同之上的综合作用效应。此外,除了协同研究视角外,董千里(2015)也提出集成的理念,应用集成场理论来研究物流协同。此外,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发展问题,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王珍珍(2015)通过构建两者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其加以探讨与研究。鄢飞等(2019)将协同学与生态学结合,应用于物流服务供应链节点协同研究。
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跨境电子商务相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备受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发展趋势之一,虽然,跨境电子商务意义重大,发展速度飞快,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物流、支付、通关等问题最为显著。现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跨境电子商务及跨境物流的了解,对后续的研究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研究多停留在表层,缺乏一定的研究深度;研究成果虽然不断涌现,但是数量仍然偏少,且无法匹配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发展;现有的研究较为分散,且不成系统。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成果居较多,定量研究及实证研究成果较少。
(2)现有的研究以现象分析与描述较多,尤其聚焦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机遇、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障碍、跨境物流模式等方面,既缺乏深入的研究,也缺少成果的研究理论,尤其缺乏成熟的理论用于跨境电子商务及跨境物流的研究。
(3)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跨境物流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是,现有的研究要么聚焦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要么聚焦在跨境物流方面,将两者割裂开来。缺少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相结合的研究,尤其跨境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协同方面的研究。
(4)在协同层面,研究成果也多以供应链协同、物流协同居多,虽有少许的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方面的研究,但仍未涉及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协同层面。在协同视角层面,也有从供应链各环节、集成场等角度出发,但是研究也尚未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协同方面。虽有个别成果提到了将生态学用于物流协同研究,但是也仅是略有提及,且并未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