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2:听力和言语残疾
012.眉飞色舞
一、活动目的
1.让听力和言语残疾人根据表情传达出情绪指令。
2.让听力和言语残疾人理解,表达情绪的方式不止一种。
二、时长要求
约30分钟。
三、场地要求
室内团体心理辅导室。
四、人员准备
1.一名工作人员把控活动流程。
2.一名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材料。
3.一名工作人员协调手语老师的工作。
五、道具准备
各种情绪词语卡牌和成语卡牌,小礼品。
六、程序设计
1.工作人员将听力和言语残疾人分组,每组5人。
2.5人坐在凳子上,第一名组员面向工作人员,其余组员背对工作人员。
3.工作人员展示情绪卡牌,总共十个词语,包括五个情绪词语、五个情绪成语。
4.第一名组员在看到情绪卡牌上的词语后,转过身给下一个组员表演词语传达的情绪,最后一名组员向工作人员做一遍动作,并向工作人员示意自己所理解的情绪词语是什么。
5.对各组成员的回答正确数进行统计,评选出前三名,颁发小礼品。
6.工作人员归纳总结,手语老师进行翻译。
七、注意事项
1.因为主题是“眉飞色舞”,所以禁止使用肢体表演,只允许使用面部表情。
2.情绪词语卡牌的难度应适中,情绪词语和情绪成语的意义最好不要重复。
活动启发
活动价值探讨
试着摘下面具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心里再不满,也忍着、憋着;明明很开心,却端着、揣着;心里明明很期待,也要把脸抹平了,假装自己不在乎。其实,人有时就是如此,心里越在乎,越要假装自己不在乎,仿佛我们内心的想法与需要是天大的错事一样。一般而言,越是忍耐,可能越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当明白,自己内心的需要不是错事,不是不可饶恕的。
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但更多时候会关注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甚至将糟糕的情绪和事情本身联系起来。例如,我们在经历恐惧、紧张、不安时,会因为恐惧而恐惧,因为紧张而紧张,甚至不由自主抵抗自己的负面情绪,认为有负面情绪是自己能力不够。事实证明,拒绝坏情绪,只会使坏情绪的力量更强,最终将我们吞噬,让我们被情绪控制。学会正视自己的想法,接纳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是释放情绪,无关事情本身。
活动案例反思
活动中,心理老师将残疾人分成两人一组,一个表演者,一个猜词者。表演者会抽取一张情绪卡片,然后通过面部表情给猜词者表演,不得使用肢体表演和语言描述。一位残疾人抽到了“悲伤”,随后她表演出在哭泣的样子,猜词者第一个想到的词语是“哭泣”,但与答案不符。随着表演者的演技不断提升,猜词者最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开心、生气和郁闷等表情在表演者的脸上活灵活现,猜词者很快就猜出了答案。接下来,心理老师加大了难度,将情绪词语改成情绪成语,这下难倒了大部分的残疾人。在心理老师的提示下,经过几轮猜测后,最终, 残疾人都猜出了这些情绪词语。
013.送货到家
一、活动目的
1.让听力和言语残疾人将手中的物品送到终点。
2.让听力和言语残疾人借助其他方式交流信息,通过障碍。
二、时长要求
约30分钟。
三、场地要求
室外。
四、人员准备
1.一名工作人员把控活动流程。
2.一名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材料。
3.一名工作人员安排活动场地。
4.一名工作人员协调手语老师的工作。
五、道具准备
简易货物架,不同编号的“货物”(物品),纸张,铅笔,橡皮,带轮子的小滑板,粉笔,麻绳,塑料袋等。
六、程序设计
1.将残疾人分组,每组3个人,1号和2号之间隔6米,2号和3号之间隔10米。
2.活动开始后,工作人员将货物和地点信息告诉1号残疾人,1号残疾人只能隔着6米远的距离向2号残疾人传递信息,可以用他能想到的任何形式,可以借助他能用到的任何工具。
3.2号残疾人接收到信息之后,必须隔着10米的距离,将货物和地图传递给3号残疾人,可以用他能想到的任何形式,可以借助他能用到的任何工具。
4.3号残疾人跨越地面上用粉笔画出的“不能触碰的红外线”障碍,到达目的地。
5.活动中设置NPC工作人员,残疾人可向NPC工作人员求助。
6.工作人员总结归纳,询问大家的感受,邀请手语老师翻译。
七、注意事项
1.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2.活动场地要尽可能大,让残疾人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活动启发
活动价值探讨
爱在不言中。虽然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但不是所有的关爱都需要用言语去表达,残疾人在无声的世界中,依旧可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情感。我们需要理解,当他们听不到或者说不了的时候,沟通渠道受到阻隔,他们只能换不同的方式来与世界产生联系。面对他们,我们只能再耐心一些,多关心一些,让他们体会到,虽然世界静默,但依旧温暖。
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如果眼前有一条大河,我们要去对岸,是不是只能绕路?大家一定会说,我们可以造船过去,可以搭桥过去。人类拥有智慧,不应被困难吓倒,可以想尽办法解决困难。此次活动的重点,就是给听力和言语残疾人更大的自由,让他们打破思维定式,思考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完成任务,重拾信心。
活动案例反思
此次活动,老师先提前告知每个参与者:大家可以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明确了规则之后,残疾人带着沉思的表情开始了活动,他们将体验到无法正常沟通信息的困难,也将感受到自己成功解决困难的自信。第一关,不同组的1号残疾人选用了不同的交流方式。有的人用手语交流;有的人将信息写在纸上,折成纸飞机扔给2号残疾人;还有的人直接拿起手机给2号残疾人发了消息。大家用了各种巧妙的方式,获得了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夸赞。在第二关中,有的人用滑板车将货物和地图运送给3号残疾人;有的人将物品装进塑料袋,绑在绳子上传递,成功完成任务;还有的人直接把物品和地图装在塑料袋里扔出去,不料力气不够,塑料袋掉在了两人之间的地上,被3号残疾人用棍子拨了过去,也算是化险为夷。最讨巧的一种方法是小云想出来的:她把请求帮助的话写在纸上,递给NPC工作人员,NPC工作人员帮助她完成了传递。 大家看到后都惊讶得面面相觑, 用表情传达: “还可以这样!”
014.一封家书
一、活动目的
1.让听力和言语残疾人用彩色纸做出自己的一封家书。
2.让听力和言语残疾人通过其他的非言语方式向家人送去祝福。
二、时长要求
约30分钟。
三、场地要求
室内。
四、人员准备
1.一名工作人员把控活动流程。
2.一名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材料。
3.一名工作人员协调手语老师的工作。
五、道具准备
卡纸若干,彩色皱纹纸若干,胶水,信封。
六、程序设计
1.工作人员给所有人发彩色皱纹纸和胶水,指导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彩色皱纹纸撕成想要的形状。
2.把这些撕开的彩色皱纹纸用胶水粘起来,组成“幸福的家”图案,最后将图案贴在卡纸上。
3.所有人将制作好的“家书”放进信封里,送给自己的家人。
4.残疾人分享感受,邀请手语老师翻译。
5.工作人员对活动进行总结。
七、注意事项
1.注意彩色皱纹纸不要撕得太小,否则在制作图案时可能不太方便。
2.一定要注意引导残疾人,让他们认识到非言语沟通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活动启发
活动价值探讨
一封家书。家书一般是向家庭成员报平安用的。古时候,人们通信不便,家书是联系家人的重要渠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春望》中的著名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话引发了人们对慢生活的思考。从前,我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寄托在手写的文字里,“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看见对方亲手写的文字,我们感觉那人就在身边。现在,新媒体时代,大家都用起了手机、电脑,印刷体文字冷冰冰的,缺少了手写文字带来的亲切感。有空的话,还是亲手给家人和朋友写封祝福信吧。
一份浓情。其实不只是写信,我们自己做的小物件,自己装饰的小屋子,也都倾注了我们的情感。手工礼品仍然流行,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许多东西太过平常,就像生活中的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能够替代这一杯白开水。强调“慢生活”,其实是告诉大家,在这个“情感隔离”的时代,大家不要忘记,将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感,通过一种有分量的方式传递到对方心里,让对方感受到真心诚意。
活动案例反思
活动一开始,心理老师给所有残疾人分发了彩色皱纹纸、彩色卡纸、固体胶、铅笔和信封,随后为残疾人演示了如何将皱纹纸撕成线条状和圆饼状,然后用固体胶粘贴在卡纸上。在明白了基本操作后,残疾人开始用铅笔在卡纸上勾勒“幸福的家”图案,选取自己喜欢的彩色皱纹纸,撕成线条状和圆饼状,粘贴在图案的轮廓上,制作成一封美丽的家书。在心理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个个美丽的“家”呈现在卡纸上,有漂亮的屋顶和窗户,还有结满了苹果的苹果树,一派幸福美满的景象。最后,残疾人对自己的作品都十分满意,将制作好的家书装进信封,送给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