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明生常说,残疾人只有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每当病痛折磨着自己的时候,他脑中就会浮现出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拳坛传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点燃圣火的那一幕。当阿里颤抖地接过火炬时,全世界人都看到了他因为病痛而止不住抖动的双手,但在圣火映照下,老阿里的面孔显得无比坚毅和果敢,无数人为坚强的阿里流下了眼泪,那一刻也成为奥运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阿里那不屈的眼神,燃起了李明生心中希望的灯塔。
至今,李明生已患病十四年,十四年中除了去医院检查、开药和住院手术,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好多人劝他,你都这样了,不如早点办理病退,安心在家养病。他总是说,我还可以工作。单位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对他上班考勤不作任何要求,但他却坚持天天来上班。有时遇到雨雪天气,同事们在办公室看到他都很惊讶,这么糟糕的天气您怎么还来呀?他常说,现在工作是他的唯一乐趣,他把工作作为淡化病痛的一种有效方式。
手颤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基本特征,为了不影响审读书稿,他总是把颤抖的两只手轮流压在屁股底下,时间长了,两只手都生出了厚厚的老茧。每当服药后,由于药性作用,他的眼皮不能自然睁开,他就用手将眼皮掀开坚持看稿,久而久之,两只眼皮都被揪成了“红桃子”。就这样,别人用五个小时能看完的一部书稿,他要用二十小时才能看完。
写“红墙”系列作品的军旅女作家顾保孜谈到李明生时十分激动,她说李明生外表朴实但内涵很深,眼光很犀利,对文字十分敏感,同时这又是一个不把病当病的人。为了谈书稿,李明生不顾身体行动不便,多次亲自到她家里,同她一起探讨问题。策划《正值神州有事时》这本书时,李明生还多次陪同她去曾任毛泽东随身专职摄影记者的钱嗣杰先生家里采访,和他们一起研究作品。最后一次采访后,李明生就累倒了。对此,顾保孜一直深怀歉意。
作为编辑,李明生总能为作者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并且喜欢与作者当面交流,体现出一位编辑对作者的无比尊重。李明生最喜欢编辑文化类图书,每当策划一本不错的新书,和作者见面谈图书定位、内容布局以及装帧设计时,是他感到最惬意的时刻。国家规定图书差错率须在万分之一以下,但十几年来李明生编辑的图书差错率都在万分之零点二以下,他以这样的高标准践行着一个出版人的责任和操守。他创造了比健全人还要辉煌的业绩,这些业绩是他付出高于健全人很多倍的辛苦凝结而成的。残缺创造着完美。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知名专家张振馨教授说,李明生是他的模范病人。得病十几年了,他还坚持工作,孱弱的身体里始终生发着一股强劲的动力。他创造了奇迹。与他同时患病的那些人,好多都已经坐上轮椅,或者长年躺在病床上全靠家人侍候。或许,正是十几年的不妥协不停息、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做事,保持状态,朝着生命的极限不懈攀登,成就了李明生这个“病人里的健康人,健康人里的机器人”。
同事王毅是李明生的好朋友,他说李明生过的是一种非常人的生活,他的坚韧可以说达到了人的极致。在旁人看来,他的生命就是在周而复始的无奈中延续着。每半个月,李明生都要去医院开一次药,因为妻子还要上班,很多时候是他独自去医院,自己排队挂号、缴费、取药,在人流涌动的医院里,就这一件事,很多普通人都常常被搞得晕头转向,何况他这样一个行动迟缓的病人。生活中接打手机,出差坐飞机,包括一些普通的电子设备,都时常会对他体内的电池形成干扰,造成电压波动,给身体带来不适,但他总是把这些苦楚默默藏在心底。随着病情发展,同事们眼看着李明生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比如更换起搏器电池,原来要四五年才更换一次,现在三年就要更换一次,他除了要负担高昂的电池费用,更要忍受一次次手术带来的痛苦。面对身体机能的每况愈下,他的精神意志却一点点坚强起来,他对人生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对命运的安排也能更坦然面对。他时常以世界天体物理学家霍金为例对比自己的人生,霍金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四十年之久,全身几乎只有眼球能够自由转动,却克服了残疾之患,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李明生说,既然生命给他开了这样一个大玩笑,不如扼住命运的咽喉,像霍金那样成为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即使一直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也要让思想遨游到广袤的时空。
他不想就这样寂寞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