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引领人走向幸福
——记全国自强模范柯金伟
石华鹏
与柯金伟妻子通电话联系采访事宜,她告知,不是很好请假,两人要调休到同一天,还得“谋划谋划”。他们“谋划”了将近一周后,我才得到与他们夫妻见面的机会。
其实,我采访的对象是柯金伟,因为柯金伟患有轻度智残——专业术语为“四级智力残疾”,最高为一级,最低为四级——表达无法顺畅和深入,需要他的妻子在场,所以采访事宜都由其妻子安排。柯金伟现在一家超市做保安工作,妻子在电信部门工作,两人休息“频道”不一致,加之各自公司管理严格请假也不易,所以要调到同一天休息还真要动些脑筋。
他们普通而有序的生活、工作因这次采访有些小小的打乱,我是稍感不安的。等采访答复等了七天,得到答复之后,又等了三天,我前往福建晋江见到了柯金伟和他的妻子。看来还真有些不容易。
柯金伟前不久从北京载誉归来,他参加了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柯金伟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一名特奥柔道项目运动员,2011年7月,他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十三届夏季特奥会上勇夺柔道金牌。
从一名智力残疾少年,到一名特奥金牌运动员,再到“全国自强模范”,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柯金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金牌和荣誉的背后留下了怎样的故事?青年柯金伟对我充满了吸引力,我想去找到这些疑问的答案。
柯金伟和他的妻子租住在晋江繁华街区背后的一幢居民自建楼的五楼。我在楼下见到了柯金伟。与我想象中的智残人不同,站在我眼前的柯金伟,阳光,帅气,身高一米七五以上,穿着深色“韩版”紧身T恤,显出匀称、健美的身形来,面露笑容,完全一个健康、时尚的大帅哥。他问我是不是来采访他的?我说是的。他带我去他家。爬楼梯时,我们简单寒暄了下天气、住房等话题。
柯金伟的“家”,八九十平方米,两房一厅,月租金一千五百元,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收拾得整洁漂亮。在柯金伟“家”里我见到了他的妻子,我们早就在电话里“认识”了。柯金伟的妻子是一位健康漂亮、通情达理、说起话来总是带着笑容的闽南女子。巧合的是,我还见到了柯金伟的父亲,一位高大健壮、看上去很年轻的老年人,他的父亲还有两三年退休。柯金伟的父亲在三明市沙县上班,从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他是泉州市晋江市人,儿子媳妇在老家晋江“打工”,他和妻子在沙县,这几天刚好有点事回老家来办理。
柯金伟不善言谈,我与他的妻子和父亲交谈时,他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我们说着他的故事。
我问他的妻子,我说:“柯金伟一表人才,年轻帅气,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啊?”
妻子转头看一眼自己的丈夫,两人相视一笑,然后对我说:“是啊,看不出来,跟他多说几句话就能感觉出来,简单的对话没问题,话题复杂一些,他的脑子就转不动了,没办法深入交谈,其他正常的家务劳动和工作都没问题。”
柯金伟的父亲补充说:“一些复杂技巧和技能的活儿,一些创造性的活儿,他做不了,智商低于一般人的水平,脑子有问题,缺乏思考力,但是能与人恰当地交往,他的智力残疾是轻度的。”
我有意识地问柯金伟一些简单的问题,他能简单地作答,再问下去,他就有些不知所措,无法回答了,他脸涨得通红,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来。这一刻他才显露出与健全人在智力上的差别了。
对柯金伟的采访,实则是对他妻子、父亲——以及还有后来我返回福州后与他的教练——的采访,因为柯金伟除了回答简单的问题外,无法深入、持久地交谈。
这样,柯金伟的父亲跟我讲述了柯金伟在沙县度过的童年、少年时光;柯金伟的教练跟我讲述了柯金伟在省城福州度过的运动队集训的日子;柯金伟的妻子跟我讲述了他们在晋江度过的婚姻生活和打工生活。
这样,我才得以走进一个有着三种身份——残疾人、特奥金牌运动员、“全国自强模范”——实则汇聚成一种精神——自强不息、笑对人生——的人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