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行走,却用十指紧扣知识的阶梯
1951年春季的一天,使王志冲永生难忘。这天他突发恶疾,并迅速恶化,腰背不能弯曲,腿脚不能走路,脖子不能转动,后来四处求医,几经辗转,才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这对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一心想当作家的王志冲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从此他再也不能和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读书,无缘再报考憧憬已久的名牌大学。颈椎、脊柱、下肢的完全僵直,只能让他整天平卧在床;无以名状的膝关节疼、膝盖畸形、髋关节强直,令他昼夜痛不欲生。王志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跌入深不可测的生命低谷。身还在,心也在,梦更在。要么跟病魔斗,要么做病魔的死囚。倔强的王志冲选择了前者。“既然命运剥夺了我行走的自由,但我还有双手,还有眼睛,还有耳朵……那就读书吧,只有知识,可以铺筑追梦之路。”仰面朝天,成了王志冲读书的唯一造型。举手之劳,成了他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这时,我想象着年少的王志冲阅读的情形:他仰面僵卧,双手把书向上举起,再让文字的甘露从高处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去滋润心中的饥渴。手向上举,一小时可以,三小时可以,五小时呢?五天呢?五个月呢?王志冲的手酸了,眼酸了,心也酸了,每天满头大汗与满脸泪水交织在一起。更为无奈的是,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他的意志和灵魂。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难困苦已经超出了他的忍耐极限,仿佛死亡之约每一刻都会来临。王志冲的情绪再次消沉沮丧,精神濒于崩溃的边缘。尽管母亲的关爱、邻居的帮助、同学的问候像一点点温暖的烛光,但依然无法完全驱除他内心的阴影。如果人们处在十字路口可以徘徊,王志冲已经没有了可以徘徊的十字路口,在他的前方,是一段可以随时阻断去路的死胡同。
“那时候我真的快要坚持不下去了,是恩师的探望带来了转机。”王志冲的回忆里有一种悠远的释然。
那是一个周末,学校图书馆的汤老师拎着沉甸甸的网线袋,登门探视王志冲。网线袋里不是营养品,而是汤老师悉心挑选的一摞书。其中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王志冲欣喜不已,这本早有耳闻的书名唤醒了他行将跌近冰点的希望。
“既瘫痪又双目失明的保尔·柯察金深深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要‘站’起来!”已近八十岁高龄的王志冲安静地讲述着,平缓的语气里是不可逆转的坚定。
在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王志冲下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很快,王志冲的床边放起了俄语课本、俄语词典、练习簿,他的卧床自学开始了。从字母拼写、读音到词法、句法,王志冲从零学起,每天坚持学习约十个小时。每当遇到读音难辨、句法疑惑时,他就写信向上海俄语广播学校的老师求助,老师们不仅每信必复,而且回复很快。
那个年代,贫寒的家里根本不可能有风扇和空调。严冬,他就把双手反套在棉袄袖子里看书写字。盛夏,他脱掉背心,赤着胳膊在草席上练习。一本《俄华辞典》的边角,被大汗淋漓的前胸长期洇湿,都泡烂了。而大开本的辞典搁在胸口压力太重,他就索性拆成了三册,以便查阅。拼命硬啃,是王志冲唯一的学习方法。终于,广播学校破例照顾,让老师带试卷登门,坐在王志冲的床边监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志冲十指紧扣知识的阶梯,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俄语学习结业证书,他所翻译的短篇译作也开始陆续发表。1957年,保尔·柯察金的原型人物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访华来到上海,王志冲有幸参加会见,并获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套照片,他备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