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平台算法:快手算法中的基尼系数理念及其与抖音的差别
提到抖音,人们总会想到其精妙的推荐算法。算法虽然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透过它一窥产品背后的运营理念。下面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快手在算法方面有哪些优势。
抖音的算法智能化程度很高,最知名的大概就是其独有的流量池与层层叠加推荐技术。在你以运营者的身份入驻抖音并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后,你便会得到抖音提供的礼包,即少量的初始流量。如果系统检测到用户对该短视频的反馈不错,各项数据都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你就可以不断收到更大的流量礼包——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
我们再来看看快手的算法(见图1-12)。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运营者都可以在发布短视频后获得一定的流量,而不同之处在于,即便你发布的短视频非常出色,系统提供的流量也不会无上限地增加,而是会在达到某条线之后放缓增长速度。另外,那些百万级的账号在首页的曝光度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图1-12 快手与抖音的算法对比
乍一听,你是不是觉得快手对运营者不太友好?事实证明,在不讨论内容质量高低的前提下,快手的运营者数量要多于抖音,每天的内容输出量也非常大,而且数字还在持续攀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与快手始终坚持的基尼系数理念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快手不希望头部账号占据过多的流量资源。
快手在算法方面遵循公平分配的原则,目的是让每一位运营者都能得到差不多的曝光量,而不是让大部分运营者一直都被某些“种子选手”所压制。如果快手不公平地分配流量,就很容易出现优秀运营者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而剩余的大部分运营者无法获得资源的情况。
抖音通过与MCN机构合作打造了许多头部账号,也吸引了许多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和明星。不过,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话,我们会发现抖音上的普通运营者生存空间其实很狭小。由于抖音会在分配流量时根据对象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倾斜,所以有的人会直接切走一块超大的蛋糕,而有的人只能切走小小的一块。在快手上,每个人都能分到大小差不多的蛋糕,虽然有些人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块,但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两种算法体现了两个运营团队的不同理念。目前抖音的热度主要是由KOL和头部账号支撑的,抖音的大部分用户都是观看者,而非运营者。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抖音的商业雄心。相比之下,快手确实显得有些“佛系”,其运营团队不可能没有扩大产品知名度、增加盈利这样的想法,只不过不希望破坏目前比较公平的创作环境。
这其实是一种很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采用社区模式的短视频平台,快手有一大部分用户是农村用户,如果内容输出效果不理想,平台就会渐渐失去生命力。因此,快手必须打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创作环境,以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
下面深入地分析一下快手的算法能给它带来哪些好处(见图1-13)。
(1)用户黏性较强
除了KOL等少数群体,抖音和快手上的大部分用户都需要从零开始向上一步步攀升。抖音用户的成长速度相对更快一些,有时候短短几天内粉丝就可以暴涨好几万。而快手用户的涨粉速度相对来说就比较慢了,快手并不会打压用户的成长——毕竟这对其没有任何好处,但也不会像抖音一样给少部分用户过多的支持。
图1-13 快手的算法所带来的好处
换句话说,快手的用户成长机制更加健康,不会受到平台本身过多的干涉。在快手上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账号直到粉丝数量突破百万,即便花一两年的时间,也算得上正常。快手希望用户获得更自然的成长体验,在这里很少有人会经历火箭式的飞升,绝大部分用户都经历了细水长流式的涨粉,这会使其对平台的黏性、忠诚度大大增强。
(2)生态较为稳定
在生态稳定性这个方面,快手更胜一筹。这种稳定性源于快手相对公平的算法,它可以让更多的草根群体参与进来,并获得不错的创作体验。抖音上的爆款短视频虽然很多,但许多都是由专业机构打造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为平台并不是靠广大普通运营者支撑起来的。
快手在商业化布局方面没有抖音走得快,但基础工作做得非常好。快手通过基尼系数理念来调动用户的创作积极性,同时有意控制用户之间的差距,以此保证快手平台内部的活力可以长久延续下去。内容原创度、普通运营者的参与度始终被快手放在核心位置上。
(3)社区氛围和谐
社区氛围有多重要?拿游戏来举例,有些玩家虽然对某款游戏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却始终没有将其卸载,这往往是因为这款游戏在社交方面做得很好,玩家每天还是会打开游戏与好友聊聊天。快手的独特亚文化与算法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和谐的社区,用户之间没有过多的仰望、崇拜关系,绝大部分用户之间都能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互动。社区氛围越和谐,用户流失率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