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金融保险的新基建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消费金融的“场景”逻辑:新技术赋能消费金融

2.2.1 消费金融发展背景:供需两侧积蓄能量,政策有益助力

商业银行借贷门槛相对较高,对个人消费性信贷需求覆盖不足

传统的银行借贷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资金来源稳定,对大型企业和个人长期性大额消费来说,是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但其资金本质、资金期限、借贷门槛都决定了其对短期性、小额度的个人消费需求覆盖相对不足。

出于银行风险控制的需要,银行信贷对个人信用要求较高,要求借贷人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比如要求信用卡不存在逾期或透支等情况,还要求个人拥有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经济能力,比如有稳定的工作或者提供额外的资产证明。另外,银行贷款通常涉及大额度的业务,比如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创业贷款等,对于学费、租房、医疗等小额业务涉及不多。严格的借贷门槛、相对复杂的借贷程序使得一般消费者难以直接选择银行贷款来满足日常的小额融资和消费需求,因此,在存在消费需求缺口的情况下,新型的消费金融凭借其小额可贷、审核灵活的特点,在如今的金融环境下应运而生。

消费观念显著转变,消费需求更加多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演进,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转变,“物质和精神需求并重”逐步替代单纯的“物质需求”,“保守消费”渐渐转变为“灵活消费”。这样的变化使得人们有了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为消费金融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场景。

消费需求更为多元。近几年,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从2013年的18, 311 元上升到2019年的30, 733 元。同时,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连续八年下降,2019年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降至28.2%。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消费能力逐渐提高。收入的普遍提高、消费能力的显著增强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注重品质和个性的生活,同时,消费需求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拓展到物质、精神需求并重,消费者对精英教育、品质旅行、高雅娱乐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也为消费金融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费方式日益灵活。我国传统的消费方式较为保守,提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但是,58金融《消费信贷用户行为报告》显示,“80后”不仅是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也是消费信贷的主力用户,29%的消费信贷用户为“80后”,其次是“70后”和“90后”,分别占比27.4%和25.4%,而“95后”和“00后”的占比较低。相比“70后”主要围绕家庭消费,“80后”“90后”甚至“00后”的消费观与传统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渐渐模糊了存款余额的限制,小额借贷等灵活的消费方式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时代的变迁中,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其带来的多元的需求和灵活的方式使更多生活场景可供挖掘,消费金融也因此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成为消费者丰富消费选择、拓宽消费渠道的有效途径。

鼓励创新,防范风险,政策引导消费金融稳健发展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消费金融经历了从萌芽到爆发,再到规范的过程,每一步的发展都与政策息息相关。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监管方面持审慎态度的同时也鼓励数字化转型,并持续提供利好政策;而对于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规问题,监管层也严惩不贷。总的说来,政策的总体导向旨在引导消费金融行业长期稳健发展(表2-1)。

从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在4个城市开始试点,到2013年试点拓展到16个城市,再到2015年的全面铺开,政策大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变更与终止、业务范围、经营规则以及监督管理都做出了相对详细的规定,为促进消费金融这一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消费金融由此进入了蓬勃的高速发展期。

然而随着参与主体不断增多,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经营的情况,如发布不实广告、放松贷款审查等。面对这些乱象,监管部门为了防范消费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衍生的各种风险,在2017、2018年连发多个文件,限制校园贷、现金贷,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同时,对于场景化消费金融,监管层鼓励的态度一如既往,积极促进消费金融与各个消费场景深度结合的金融服务的发展,鼓励信贷资金真实流向消费场景,为促消费、稳增长做出贡献。在政策的规范与引导下,消费金融作为拉动居民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场景化业务多元开展,行业秩序逐步规范,消费金融行业正向着稳健、健康的发展方向迈进。

表2-1 消费金融相关政策一览表

(续)

资料来源: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

2.2.2 消费金融业务本质:灵活便捷的小额消费信贷

消费金融的本质是为个人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为目的、以场景为依托的信用借贷,一般来说无须抵押担保、审批速度更快、还款期限也更为灵活。

首先,在不同的场景之中,消费金融平台以不同渠道获取消费客户,迅速识别客户的相关交易轨迹、审核客户提交的身份材料,并连接央行征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客户画像与信用分析,依据数据建立定价模型,给予不同客户以不同的风险定价;之后,消费金融平台高效匹配资金端与资产端,提供消费贷款,同时收取一定的相关手续费用;消费贷款发放之后,消费金融平台将与消费平台持续对接,跟踪客户还款状况,根据不同期限收取利息,或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款并收取费用。此外,在整个业务流程之中,消费金融平台也会持续调整定价、风控等模型,不断优化完善平台的客户触达机制、定价机制和风控机制。

2.2.3 资金、风控、场景、技术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要点

随着政策支持及金融科技的发展,消费信贷市场扩张迅速,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多个主体的目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金、风控、场景、技术成为竞争要点。

资金优势稳定,风控经验丰富,银行占据半壁江山

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正式翻开了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篇章。作为最早加入消费金融市场的机构,银行主要开展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款等方面的业务,因其资金量大、来源稳定且成本低,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8%;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73%,银行仍是消费信贷最主要的供给方。

除了具备资金来源方面的优势,银行凭借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体系更为成熟。在消费金融这一以“信用借贷”为主的业务类型中,对风险的严格管控也成为决定行业胜负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银行自身带有许多优质的客户来源,该类客群一般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基础、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较优。

资金渠道广泛,场景布局多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推动消费金融普惠化

为了填补普通大众的消费资金需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及新兴客户群,具有审批速度快、无须抵押担保等优势。截至2020年9月,国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一共有30 家。

消费金融公司具有融资渠道广泛、场景布局多样的优势。自有资金、银行借贷、同业拆借、ABS等多个融资渠道可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广泛的资金来源。而且,相比于银行提供的消费类金融产品,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数码产品消费、教育、装修、旅游、学车、租房、婚庆等各类生活场景,信贷产品种类丰富,形式灵活,需求覆盖面广,逐步推动消费金融普惠化,惠及普通大众的生活需要。

线上场景多样,技术能力占优,互联网消费金融打造消费金融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线上场景可供挖掘,互联网电商凭借其天然的场景优势,也开始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从2014年的0.02万亿元到2018年的7.8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增幅近400倍。

“场景化”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要趋势。与互联网消费场景相结合的线上金融服务,不但让更多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获得了金融服务,还促进了互联网商家的业务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凭借其线上场景优势打造了消费金融的新模式。

2.2.4 5G时代,新技术将成为消费金融的核心驱动力

5G时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消费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大大提高,资金融通真正连接供需两侧,消费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驱动力更为增强。基于更为高效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消费金融在5G时代将进一步呈现出无感化、普惠化特性,消费与金融的边界将更加模糊,金融服务将全面深度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在最初的营销获客环节,运用多维数据替代单一的金融数据,能够获得更为全面完整的金融消费客户画像,全面深入地感知与挖掘客户的当前消费需求与潜在消费需求,从而使营销环节的准确性大大提升,同时降低获客成本,从初始环节减少消费金融机构无效的营销损耗。此外,根据完整的客户画像,平台能够更精确地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风险评估,将风险控制这一环节进行前置,将营销过程与风控过程有机结合,从而在信贷流程开始前就有效降低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

在支付放贷环节,5G技术的应用使消费金融的“无感化”成为可能。首先,由于前期积累的海量数据集与完整的客户画像,授信过程的速度将极大提升,趋近于秒级授信,让用户几乎感受不到授信审查过程,实质性地提升客户体验;其次,在消费的实际支付过程中,由于底层5G技术的广泛搭建,身份识别的智能化将使支付过程的无感化成为可能,金融服务更为灵活地深入消费过程之中。

而在贷后管理环节,由于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的运用,信贷流程中多维数据的处理将实现批量化、智能化,定价模式和风控模型的优化完善、客户追踪、逾期催收都能够低成本、高速率地达成,从而形成消费信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平台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整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运营能力却得到有效的提升。当前,新的消费场景挖掘速度不断加快,未来消费金融触达的潜力客群正逐步被覆盖,对于消费金融机构而言,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能力就成了竞争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