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陈蔡绝粮困七日
公元前489年,63岁的孔子携弟子在陈国讲学。
这时候,吴国国力迅速强盛起来,频繁地掀起诸侯争霸战事。这年,吴国大举进攻陈国,蚕食陈国东南部的土地。同样国力强盛的楚国,盯着陈国这块肉好久了,同时也不愿看着吴国坐大,便帮助陈国反攻吴国。楚国军队驻扎在陈国东北部的城父,即今安徽亳县地域,阻截了吴国的进攻。
陈国陷于混乱状态,百姓纷纷逃难。孔子师徒无法再在陈国呆下去了,便起意到楚国去转转。
从陈国到楚国首先要经过蔡国,孔子和弟子离开了陈国都城宛丘,来到了陈、蔡边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由于不甚了解楚国那边的情况,便在这里暂住下来。一则这里离战事较远,相对安全。二则此地离楚国也不远,如有不测,可以随时前往楚国。没想到,在这里一住又是几个月过去了。
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
孔子赴楚的主意更加坚定了,和弟子愉快地驾车继续向西南而行。行了两日,走进一个幽谷,露天歇宿。第二天一觉醒来,却发现被众多兵勇包围。
原来,楚国这几年领土扩张地厉害,陈、蔡两个小国都深受其害。陈国的贵族中,有亲吴与亲楚两派,亲吴派听说孔子师徒应楚昭王之邀要去楚国,十分担心孔子前去辅佐楚昭王,会使楚国的力量更加强大。
陈、蔡两国的大夫间来往亲密,特别是在抗楚问题上可谓是坚定的统一战线。两国的大夫紧急商议:“孔子是位在诸侯间有巨大影响的贤者,他的评价都切中诸侯的要害。如今他长久留住在我们陈、蔡两国之间,各位大夫的所为,似乎都不合于仲尼的主张。现在楚国已经这么强大,又来礼聘孔子。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那我们陈、蔡两国执政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陈、蔡两国大夫都派了人,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不改道返回绝不放行。孔子不肯妥协,双方对峙起来。
在被围困的第四天,孔子师徒所带的干粮已经吃完,大家饿得不行,有不少弟子陆续病倒,情绪低落。
而孔子依旧诵书、弹琴、唱歌,坚持给弟子们讲学。
第五天,孔子又在弹琴,子路心烦意乱,来见孔子,说道:“常言道,君子无所困。君子会有象今天我们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夫子困厄中作歌,也算合体吗?”
孔子停止弹琴,跟子路说:“会有啊,只不过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小人在困穷面前,可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子路懊恼地继续问:“莫非夫子不仁吗?世人未能信;莫非夫子不智吗?世人不放行。过去我听夫子说,为善者天必报之以福,为恶者天必报之以祸,夫子长久积德行义,为何长期地处于困厄之中,跟随您的人皆将饿死呢?”
在这危难时刻,子路像是在往老师的伤口撒盐,句句戳中夫子的痛处。
孔子耐心回子路:“忠者如果必获报于天,关龙逢怎么会获刑于桀呢?谏者如果必然被君王听从,伍子胥怎么会被吴王所杀呢?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多的很,并非我孔丘一个人。”
从子路的表现,孔子感到弟子们心理压力已非同一般,并且对自己带他们所走的道路正在产生很大的疑问,有必要系统地做一下思想工作了。
孔子放下琴,沉思片刻,问子路道:“《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孔子直指眼前的困境,征询弟子对这次挫折的看法。
“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不够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不足吧?所以别人不放我们走。”子路试探地回答。
孔子眉头微皱:“是这个道理吗,仲由?假使有仁德就必能使人信任,那伯夷、叔齐怎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就能通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会被纣王剖心呢?”
子路微微点头,情绪平静了许多。
子路退出,孔子召来子贡。子贡的神色也变了,恍惚不知思考着什么。
孔子对他说:“赐啊,你以为我多方学习,是为了把学来的东西牢记在心里的吗?”
子贡说:“是的,难道不对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通过学习,把握住事物相通的道理,并统摄贯通应用于日常之中的。”
孔子接着问子贡与子路同样的问题:“赐啊!《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难道是我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
对于老师的学说为什么不被接受,子贡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他立刻回答:”老师的学说非常之大,所以天下人不能接受,老师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些呢?“
子贡富有商业头脑,是位现实主义者,应变以适应是他的核心逻辑,但从历史长河中看问题还差了些。
孔子开导他:农夫善于种庄稼,但未必能获得好收成;能工巧匠能做出好器具,但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能修道,但未必为世所容。若放弃修道而委曲求容,志向未免太小了。
子贡似懂又非懂,但气色略微缓和了。子贡出去了,颜回进来相见。
孔子把问子贡的话又重问颜回:《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个地步?
颜回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回答:老师的学说大到极点了,所以人们暂时没有能力去容受。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学说去实践,不被容受又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显示老师是一位不苟合取容的君子呢!一个人学说不修治,才是自己的耻辱;如果学说既已大大地修成而不被人所用,那是君主和执政大臣的耻辱了。
孔子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悦色道:“是这样吗?你真是颜家出来的人才呀!假使你能发达起来,有了很多财富,我愿意做你的家宰,替你经理财用呢!”孔子最后不忘和学生开个玩笑,进一步缓和这紧张的气氛。
孔子感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一轮思想工作下来,弟子们情绪稳定了许多,都坐下来,忍着饥饿,有的翻看携带的经书,有的切磋弹琴的技艺。
孔子又把子贡叫到近前,细细嘱咐一番,差他到楚国去搬请救兵。
被困的第六日,孔子在幽谷中发现了一大片兰花,它们千姿百态,争芳斗艳,令人陶醉。孔子将弟子们召集过来,让大家观赏、品评。孔子首先发表自己的感受:你们看,这些兰花生长在深谷,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赏,不为人所赞,仍开地这么潇洒奔放,默默地迎朝晖,送晚霞,装点着荒山野岭,慷慨地抛洒着色与香,它们才是真正的君子!
弟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发表赞颂之词,孔子操琴,即兴谱曲,作《倚兰操》。
此时,围困孔子师徒的军队,自内部发生了分化。其中有两名兵勇,因对孔子师徒有同情之心,被头目暴打,两名兵勇气恨不过,悄悄逃走,并把孔子师徒被围的消息报告给了楚国的边防军。
楚军将领早已听说,孔子是应楚昭王的邀请从陈国到楚国的,并且他十分仰慕孔子,于是亲自率领部队到幽谷来营救孔子师徒。
被困的第七日,楚国的边防军终于赶到幽谷,打败了围困孔子师徒的军队,立刻接济食物给孔子一行,弟子们欢呼雀跃。
楚军护送孔子师徒平安经过蔡国,进入楚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