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孔子圣贤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冉求代师被重用

公元前492年,孔子的弟子冉求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暂住在陈国时,被鲁国执政季康子召回国内,任用为季氏宰。

冉求多才多艺,性情谦逊,很擅长处理政事。他凭借自己的才学,为季氏出谋划策,得到季氏的重用,为巩固季氏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冉求最给老师孔子老脸的事情,便是受季康子之命,率鲁国的左师大败齐军。

公元前485年,吴、鲁、邾、郯四国联军共同讨伐齐国,在鄎地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事,各国都没有捞到什么便宜。

第二年春,齐国因为鄎地一战的缘故,派大将国书、高无邳带兵攻打鲁国,到达了齐鲁边境的清地,鲁国形势危在旦夕。上次你拉了四国联盟来群殴我,这次单挑我揍死你!

季康子急忙找家宰冉求商量:“齐国驻扎在清地,必然是要攻打鲁国了,我们该怎么办?“

冉求似是早有准备,回答道:“您和叔孙、孟孙三位都是国家柱石,您三位中一位留守,两位跟着国君去边境上抵御,此为上策。”

季康子立马道:“不可行,到边境上防御,肯定是谁都不愿意去。”他凭着这么多年和叔孙、孟孙两家打交道的经验,为国出力的事,两家总是打“稍息”。

冉求再一思忖,说道:“那就只能等待时机,在境内近郊抵御。”

季康子去征求叔孙、孟孙的意见,两人都不同意参战。看出来这俩的意思:平时都是你季家说了算,啥好处都是你家得了,凭什么战时让我们出征?

闻得叔孙、孟孙在国家危难面前,竟如此暧昧不举,冉求不禁心寒。

他正气凛然地建议季康子:“如果还不同意,那么国君就不要出战了。您一人带领军队,背城作战,这时候必定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不参加战斗的就不能算是鲁国人。”

冉求慷慨激昂,继续说道:“鲁国的卿大夫各家的战车加起来,比远师前来攻鲁的齐国战车要多,即使您一家能够动员的战车总数也多于齐军,您担心什么?他们两位不想作战是很自然的,因为政权掌握在季氏手里,国政承担在您的肩上。齐国人攻打鲁国而不能作战,这是您的耻辱。这就完全不配和诸侯并列了。”

季康子一听也热血沸腾起来,心想,我这个执政大臣此时不表现一把,如何能显示我国家执政的地位?于是让冉求陪着他上朝,先在朝堂门外的党氏之沟等候消息。

叔孙前来上朝时,一眼看到冉求,这不是季氏家的大总管吗?此次上朝要议出兵抗齐的问题,正自心中没底,季氏的大管家应该知道季家对于出兵的打算吧。于是喊过冉求,问他关于出兵作战的意见。

冉求应道:“君子有着深远的考虑,小人知道什么?“冉求可不是二货,关于军事计划半个字都不能透露。

孟孙上朝也经过这里,他和叔孙一样,迫切想知道季氏对于出战的打算,他硬要冉求说说情况。冉求心想,我不来点硬的你们不会死心,顺便激你们一下,也许能取得另外的效果。于是不卑不亢地回道:“大敌当前,只有小人是考虑了才干而说话,估计了力量才出力的。”冉求顾左右而言他。

没想到叔孙恼羞成怒:“这是说我成不了大丈夫啊。”退回去以后就开始检阅部队。

孟孙氏决心更大,行动更快,决定和季氏一同出兵,派孟孙彘率领右军,颜羽为他驾御战车,邴泄作为车右护卫。

冉求率领一直由季氏节制的左军,管周父为他驾御战车,樊迟作为车右护卫。

大军列队出征,季康子亲自检阅军队,看到冉求的车右樊迟如此年轻,提醒道:“樊迟年纪太轻了,恐怕难当重任吧。”

冉求胸有成竹:“主公放心,樊迟能够听从命令。”

季氏出动甲士七千人,冉求带着三百个武城人作为自己的亲兵,老的小的守在宫里,驻扎在雩门外边,一切准备就绪。

孟孙彘率领的右军消极避战,不知躲到哪里猫着,过了五天才跟上来。

鲁国的贤大夫公叔务人,坚决要求随军作战,他面对守城的将士掉下眼泪,悲愤地说:“徭役烦、赋税多,上面不能谋划,战士不能拼命,用什么来治理百姓?我敢这么说,无所顾忌,我自己怎么敢不努力呢!”

齐军继续进犯,来到了鲁城附近,鲁军和齐军在郊外作战。齐军从稷曲攻击鲁军,决战开始了。樊迟与右师的将领约好三刻之内左师将跨沟而来,但是军士们却不敢过沟迎战。

樊迟既有勇力,又懂临阵之道,他急不可耐地对冉求说:“不是不能,是不相信您,请您把号令申明三次,然后带头过沟。“冉求照他的话办,众人果然跟着他过沟。

见齐军冲过来,右军颜羽请战,主帅孟孙彘不想作战,呆在那里默不作声,这时邴泄大声说,我们逃吧。结果右师溃不成军,齐人追着来打。

齐国将领陈瓘、陈庄徒步渡过了泗水,右军情况危急。不过在撤退之中也表现出鲁国军队中一些志士的好风范。

孟之侧在全军之后最后回来,在掩护撤退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谦虚地说:“我走在最后,不是我勇敢地充当殿后者,是马不肯往前走。”

林不狃的伙伴说:“逃跑吗?“不狃说:“我不如谁勇敢?“伙伴说:“那么停下来抵抗吗?“不狃说:“停下来抵抗就好么?“从容缓步撤退,结果被杀死。

左师情况大不一样。主帅冉有勇猛非常,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有效地攻杀齐军,取得了战场主动。他带樊迟等将士砍了齐师八十余人人,一时之间,齐人阵脚不稳,没办法获胜,两军形成对峙。夜里,侦探报告说:“齐国人逃跑了。”冉有三次请求追击,季康子没有允许。

战后,总结战事,孟孙彘坦白:“我不如颜羽,但比邴泄强一点。颜羽敏锐善战,我虽不想作战,但口中不说逃走的话,邴泄却说'赶着马逃走'。”

公为和他宠爱的小僮汪锜同坐一辆战车,一起战死,战后都加以殡敛。

孔子说:“能够拿起干戈保卫国家,不算夭折,是为国家献身。”

其后,吴国出兵,与鲁国一同攻打齐人,在艾陵大败齐人,史称艾陵之战。

虽然在这次战事中,鲁国获得胜利,随后又与吴国一起,又打败了齐人一次,但是季康子担心地说:“小胜大,祸也。齐至无日矣“。命令鲁人修理战备武器,以防齐国再来侵犯。

这一战,孔子的弟子冉求、樊迟表现出众,立下大功。孔子赞冉求“义也,好样的!”

但是,冉求与孔子在政治上的分歧也逐渐加大,甚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原因是冉求为季氏改革田赋制度,增加税收,聚敛财富。

公元前484年冬天,孔子周游列国后刚返鲁不久,季氏打算搞赋制改革了。

当时这一改革被称作“以田赋”,就是说把原先只有战争时期才征收的军赋,改为无战争之年也征,并以田亩为征收标准。因为列国争霸,战争频繁,鲁国与大国齐国为邻,齐国总想吞并鲁国,所以鲁国与齐国的战争经常发生。为了常年备战,执政的季康子想改革税赋制度,同时取得更大的家族利益。

这个时候,作为季氏的家宰、得力干将,冉求站在了季氏这一边,为季氏的这次田赋改革积极出谋划策。

这一日,季康子派冉求去向孔子征询对税赋改革的意见。

冉求前来拜见了老师,说明了来意。孔子认为这样会加重民众的负担,避而不答。冉求恳求再三,才冷冷地说:“我不懂田赋。”

冉求说:“您如今身为国老,国家政事,待先生一言而定,何故不发一言呢?”

孔子最后对冉有说:“君子办事,要用礼来衡量。给予下面要力求丰厚,一般的事要做得适中,税赋要尽量微薄。如果这样,那么按丘征税也就够了。如果不以礼来衡量,贪婪无厌,那么即使按田亩来征收税赋,还会不够的。季康子想要办事合乎法度,那么有现成的周公典章;如果想随意行事,又何必来问我呢?”

冉求此番拜访夫子,没得到一言半语的支持。但是季氏主意已定,一意孤行,“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赋。”

通过这一次改革,季氏财富剧增,增强了家族实力。冉求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才能也充分显现。

孔子的心情很沉重,凝视天空,思虑再三,严厉地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