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恃亲敬母闻乡里
丈夫叔梁纥死了,颜征在也不想再嫁,只是一心一意培养儿子孔丘。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她变卖了所有家产及首饰,从陬邑搬到大城市曲阜生活。
颜征在自己除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世俗的偏见外,还要承受难以想像的生活压力。她起早贪黑,养蚕、纺纱、织布、编草鞋,给人帮工,节衣缩食,忍辱负重,一切只为了为孔丘提供更好的条件。
颜征在的父亲颜襄是一位颇有学识的人,在父亲的传授下,征在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在礼仪修养上在平民区也算得上凤毛麟角。但自从有了孔丘,她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主妇。以后要培养教育好孔丘,只靠给人帮工干杂活非长久之计,经过多少个夜不能寐的思考,颜征在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在家里开办起启蒙读书班,吸收穷人家年龄小的孩子,教其读书识字,学习礼仪。同时让孔丘跟班学习,这样既解决了孔丘的教育问题,还能收取一点学费资米,解决生活问题。颜征在同时收了五个小孩子,加上孔丘共六个学生,在自己家办起了小学校,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家庭学校在阙里越办越红火。
在母亲兼老师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下,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启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动脑子,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孔母的这一段家庭学校生涯,对孔丘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孔丘体会到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不但在学习上刻苦用心,还时时想着怎么帮助到母亲。在母亲办的家庭学校,他既是学生,又是服务生,帮着干些洒扫打水等杂活。同时还起着学习委员的作用,孔丘脑子快,总是先学会,谁没学会他就辅导谁。小孔丘成为他母亲的帮手,使母亲的担子大大减轻了。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10岁就要外傅,也就是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当孔丘长到10岁,颜征在已教不了孔丘,她的所学所知已经悉数传授给了孔丘,孔丘提出的问题她回答不上来了。于是她把小孔丘送到公办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后世所称的《诗》《书》《礼》《乐》等课程。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
孔丘对母亲怀有无比浓厚的感情。话说有一天,正值秋收,颜征在累病了,卧床不起。孔丘见母亲生病,收庄稼又不能耽误,就自己做主没去上学。他天未亮就悄悄下地,在星光下掰起苞米。天一亮,母亲便摇摇晃晃地走来,着急地说:“丘儿,谁让你来干活的。还不快回去吃饭。吃好了,上学去。”“母亲,我请两天假不去上学了,让我把这地收拾好。您有病。”颜征在死活不同意,看不能说服孔丘,她急了,狠心地说,“你要再不回去,为娘我就生气了。”孔丘只好一步三回头地上学去了。
还有一次,孔丘的母亲顶着高烧在桑地摘桑,最后竟昏倒在桑地里。面对劳累的母亲,孔子一跺脚:“孩儿不念书了,孩儿只要母亲。”几天后,孔丘为母亲买来平日难见的食品并对母亲说:“我有钱交学费了。”母亲问:“哪来的钱?”孔丘说,我给办丧事的人家当吹鼓手挣来的。结果,颜氏让孔子跪下,说:“丘啊,你知道吗,你这么小就只会赚钱,而不去上学,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啊!”“你只有将来成大才,那才是真正是给母亲分忧。”母子俩抱头痛哭。孔丘日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从政做官,正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母亲的期望,使孔丘心中充满无穷的动力。
颜征在无时不在细心琢磨教育孩子成才的技巧,她认识到使孔丘爱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兴趣所致,学习不倦。征在和孔丘住的地方与宗府相距不远,每到祭礼的时候,她就鼓励孔丘前往参观。孔丘对祭祀礼仪活动耳濡目染,看得烂熟。
颜征在还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儿子见名人,参加各种活动,增长见识,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以便使孔丘将来可以参与国家大事。孔丘十五岁时,已经学有所成。这年,母亲托了父亲颜襄的老关系,请人带他去鲁国太师处学礼。孔丘向鲁国太师学习礼器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典礼的程序。这时孔丘对于礼仪的掌握,在鲁国已经是少有人能及了。
孔丘17岁时,母亲颜征在由于操劳过度仙逝,终年三十六岁。孔丘想到母亲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如此的苦。他一心想着自己快快长大,等自己发达了、有钱了好好地孝敬母亲。可是现在,自己还没有混出个样子,还没有赚到钱让母亲享受,母亲就走了,他真是伤心透了。孔丘扑在母亲身上哭得死去活来。
鲁城曲阜的西郊,有一个叫五父之衢的地方,是官府指定的穷人的墓葬地,全城的穷人死后都埋在这里。穷人下葬也没什么讲究,五父之衢就成了有名的乱葬冈。颜征在病重卧床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恶梦呓语:“丘儿,不要把我埋在这里,我怕,不要把我埋在这里。”孔丘急忙呼唤母亲,安慰她道:母亲,丘儿在呢,您怎么了?征在醒来,惊恐地喃喃道:“五父之衢,我好怕”。孔丘明白了,母亲是怕死后被埋到五父之衢,孤单一人,惊恐害怕。孔丘这时拿定了主意。
孔丘决定把母亲和父亲叔梁纥合葬。但身旁的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颜征在是贱民出身,叔梁纥是贵族,当时官府规定贱民不能和贵族葬在一起。再说叔梁纥没有正式娶颜征在,他的家族也不会同意颜征在与叔梁纥葬在一起。还有个眼前的困难,当时孔丘并不知道叔梁纥具体埋葬在什么地方,父亲死时孔丘还小,母亲也没有告诉父亲的墓地,因为叔梁纥死时颜征在也没有被允许参加葬礼。
孔丘决心已定,已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他在乡邻的帮助下,用简易的棺材将母亲埋在了五父之衢,不过他动了个心眼,没有把棺材埋深,只是浅厝在离道路不远的地方。过了不久,他终于从陬邑人曼父的娘那里打听到了父亲的墓地所在。孔丘找了一位关系很好,又会驾驭马车的老邻居帮忙,趁着夜色,把母亲的灵柩起出,运到防地叔梁纥家的墓地,与父亲叔梁纥合葬在了一起。
孔丘终于实现了母亲的愿望。后来,渐渐有乡邻知道了孔丘所做的事,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孝敬母亲的义举赞赏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