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股份合作法律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本书结构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本书结构与内容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土地产权制度作为理论基础,将我国土地股份合作制度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流转其他制度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制度的生成、演变及当代创新,解析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呈现的差异性,通过比较考察和研究演进的内在逻辑,推论制度演变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分析土地股份合作实践中遇到的制度瓶颈,并从土地股权设置、收益分配制度、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终止制度、政府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土地股份合作有效运行的路径设置。全书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前三个部分主要是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理论,第四个部分考察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历史演进,第五和第六部分是在前面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规范的分析,并提出制度完善的路径和方法,第七部分为结语。全书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说明,同时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了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对中国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构建的启示。本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所有权的解释框架分析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指出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体系,土地权利统一与分离理论,土地股份制理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理论及地租理论;二是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中国化;三是具体考察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我国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构建的关联性,研究了制度的当代价值,指出土地股份合作产生的基础是土地产权分离,土地股份合作的目标是改造小农经济,土地股权定价应该以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为指导,土地股份合作制度设置应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土地股份合作应该发挥国家扶持作用,坚持农民自愿和因地制宜原则。

第三部分是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基础理论。本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土地股份合作制度进行界定,厘清概念、性质和其法律特征,分析了股份合作主体间的法权关系。其次,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生成动因,指出其能够内化土地外部利润;接着辨析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优势与制度设立必要性,指出该制度是对我国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与其他土地流转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在土地入股主体形态选择上比股田制更具合理性。最后,归纳该制度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实现中设立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研究了中国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历史演进。本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产生,系统地比较了合作社时期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在入股客体、利润分配、组织属性上的制度特征,接着对合作社时期土地股份合作制度进行评析;其次,系统总结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演变,研究土地股份合作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并对社区型和农民自主流转型两类土地股份合作制度进行比较考察,得出应倡导建立农民自主流转型土地股份合作;最后,研究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历史演进的逻辑与启示,得出制度历史演进的特征、轨迹和宗旨,指出制度改革应与乡镇企业股份改制的路径区别开来,保持土地集体所有,避免出现新的圈地现象,防止造成土地的私有化。

第五部分是中国土地股份合作现行立法检讨。首先,本部分研究总结出我国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的立法基础,从三个角度全面考察梳理土地股份合作相关的法律规定,深入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相关的政策,并研究法律规定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土地股份合作法律规范的特征,从立法技术、法律规范体系、内容规制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最后,从立法滞后与实践脱节、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政策法律未体现区域差异三个方面分析其立法缺陷。

第六部分是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构建。本部分分为五节,第一节分析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构建的四个原则。第二节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土地股权制度: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作价相关的问题,提出入股作价应该以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为依据,归纳出入股作价的影响因素,指出应该采用土地收益法进行评估。同时,应培育新型的评估机构对承包经营权进行专业评估,入股作价后应当进行公示。二是优先股的设置。首先,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股设置为优先股在利益分配、表决权行使和出资比例限制上可能引发的矛盾,得出不宜将其设置为优先股;其次,分析集体股和外来募集股可设置为利润分配优先股、累计参加优先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应当在章程中列举其享有表决权的情形。同时指出其在合作社终止时承担责任的方式。三是分析了农民土地股权的转让制度。第三节研究土地股份合作收益分配,该部分通过法理基础、基本原则和分配机制的选择完善来展开。收益分配的法理基础是剩余索取权理论和地权转股权理论。基本原则为法定优先原则、村民自治原则以及公平与效率原则。在分配利润的影响因素中,入股农民的收益是根本的影响因素,而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利益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利用利益衡量法对两者进行衡量。重点分析了固定保底收益加盈余分红分配制度的可行性和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终止时土地的处置和债权人利益保护。土地处置中强调应该注重承包经营权的剩余期限,入股农民股东的意愿以及承包经营权的置换。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构建则应该区分破产和解散两种不同的情形区别对待。第五节为土地股份合作配套制度,包括财政金融支持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股登记法律制度、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及政府协调制度的构建。

第七部分是结语。本部分对全书的主要研究思路和观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一是土地股份合作制度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股份合作组织经营权实现了分离,体现了土地管理信托关系、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入股使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体现得更加深入和彻底。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在城镇化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实现方式的拓展中具有显著的制度价值。二是在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历史演进中,着重评析了当前社区全员型土地股份合作的运行障碍,农民自主入股流转的优势和法律突破,指出我国应倡导农民自主流转型的土地股份合作,区别于20世纪乡镇企业股份合作改制路径,避免颠覆集体土地所有权,造成农民失地,引起新的圈地运动。三是土地股份合作应该关注农民土地发展权,建立专业的土地评估机构对农民土地进行评估,土地股权中集体股和外来募集股适宜设置为优先股。分配方式中,固定保底收益所形成的租金债权具有法律依据,应该确定土地股份盈余分红的具体比例。股份合作组织终止时土地的处置应该关注承包经营权的剩余年限、入股农民的意愿,可返还入股的土地也可对其进行置换,债权人利益保护则应区分破产和解散两种不同的情形区别处理。国家应建立财政金融扶持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股登记制度、推进农民社会保障制及建立其他协调扶持制度。四是具体列举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二)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如何对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历史演进做深入考察,以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寻找实践中土地股份合作的理想模式,是本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土地股份合作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之上,历史演进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因此本书将分析不同历史阶段股份合作的产生背景、产权安排、制度设置、运行效果。特别是当前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出现了多种实践模式,对典型模式进行制度分析力求归纳其类型特征,分析社区全员型土地股份合作有哪些典型模式,运行多年遇到哪些障碍,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背景下,农民自主流转型土地股份合作对法律限定的突破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研究目的是为了考察哪种土地股份合作更适宜我国的国情。同时,纵向考察制度历史演进的历程,归纳制度演进的路径、轨迹、宗旨到底有哪些,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演进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制度在未来运行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第二,土地股份合作参与主体众多,而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如何从多学科、多视角全面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的土地股权设置、收益分配、股份合作组织终止时的土地处置和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在制度设计中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农民股东与债权人利益,使股份合作这一土地流转模式创新与合作社制度实现兼容和契合,是本书研究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9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3] 农业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694号建议答复摘要》,http://yjdy.agri.gov.cn/govsearch/simp_gov_list.jsp。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7月13日。

[4]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0—498页。

[5]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0—498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9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35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4页。

[10] 《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0页。

[11] R.K.Udo,Disintergration of New Cleared Settlement in Eastern Nigeria,Geographical Review,55(1965),pp.53-57.

[12] [瑞典]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纪反贫困大纲》,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早见雄次朗、拉旦:《农业发展:国际前提》,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68页。

[13] Guanzhong James Wen,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Its Saving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The Case of Modern China(Asina Economic Journal),Volume 9,Issue 3,November 1995,pp.233-260.

[14] [荷]Peter Ho:《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4、58页。

[15] Yair Levi.Beyond.Traditional model:Multi-stake holder cooperatives and their differential roles.Journal of Cooperation,1998:26.

[16] 徐更生、武一:《国外股份合作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世界经济》2000年第7期。

[17] 徐更生:《西方的股份合作社及其性质》,《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89年第6期。

[18] 冯开文:《国外合作社经验纵横论》,《中国合作经济》2005年第8期。

[19] [美]基思·布拉勒利、艾伦·盖布尔:《职工股份所有制(中译本)》,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20] 甘藏春:《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年版,第59—68页。

[21] 解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12页。

[22] 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解析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1—23页。

[23] 徐勇:《东平崛起:土地股份合作中的现代集体经济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16页。

[24] 杨桂云:《规范与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流转模式研究》,中南大学,2011年。

[25] 杨择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参与主体行为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6] 孙彬彬:《农户参与分享土地市场化收益的机制研究——论农地股份合作的可行性》,复旦大学,2013年。

[27] 门炜:《社区为基础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研究》,中国农业大学,2012年;肖瑞:《土地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西南大学,2015年;赵德健:《乡村治理视角下土地股份合作的崛起与影响》,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8] 高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16—22页。

[29] 陈小君:《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9页。

[30] 陈文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探微》,《国土经济》1994年第1期。

[31] 杜静:《江苏省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简析》,《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第4期。

[32] 范萌萌:《农用地股份合作制经营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刘蓓:《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3] 申惠文:《农地三权分离改革的法学反思与批判》,《河北法学》2015年第4期。

[34] 潘俊:《新型农地产权权能构造——基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权利体系》,《求实》2015年第3期;李伟伟:《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及权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5期。

[35] 叶兴庆:《集体所有制下农用地的产权重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

[36] 高圣平:《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地产权结构的法律逻辑》,《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丁文:《论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37] 许颖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股份合作制比较研究》,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38] 王玉霞、朱艳:《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承包经营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9] 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8期。

[40] 彭真明、陆剑:《“股田制”公司的商法思考》,《中国不动法研究》2011年第00期。

[41] 吴义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2] 唐浩、曾福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10期;苏晓敏:《广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效率与公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苏昀:《广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研究》,暨南大学,2011年。

[43] 金丽馥:《新时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44] 杨择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参与主体行为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5] 孙宪忠:《中国农民“带地入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调查》,《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46] 陈学法:《农民市民化的路径选择:放土不放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

[47] 张茜:《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现代转型——以山东省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东岳论丛》2015年第3期;白雪娇:《有机聚合和均衡聚合: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要素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杨嬛、陈涛:《生产要素整合视角下资本下乡的路径转变——基于山东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证研究》,《中州学刊》2015年第2期。

[48] 徐朴、王启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9] 高海:《农地入股合作社的嬗变及其启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0] 南海市推行股份合作制办公室:《南海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南方农村》1997年第6期;蒋励:《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探索——对南海市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评价》,《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4期;罗世强:《突破旧有土地制度、深化农村改革——浅议“南海市”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南方经济》1994年第10期。

[51] 上海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课题组:《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的研究》,《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第7期;张占耕:《上海农村土地流转要有利于“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第9期。

[52] 高雪瑾:《苏南地区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兴起、发展与绩效评价》,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张夏力、王岩:《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实践及推进路径》,《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4期。

[53] 徐勇主编,邓大才等:《东平崛起:土地股份合作中的现代集体经济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2—53页。

[54] 张文慧:《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若干法律问题》,《2008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版,第72—82页。

[55] 陈天元、张成强:《苏浙两省农地股份合作制实践模式的比较研究》,《浙江农业学报》2015年第3期。

[56] 谢金峰:《土地股份合作社中集体土地权利实现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经济法论坛》2012年第1期。

[57] 陈小君:《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思路与框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解读》,《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

[58] 杨红朝:《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问题探讨》,《河北法学》2011年第6期。

[59] 谢金峰:《土地股份合作社中集体土地权利实现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经济法论坛》2012年第1期。

[60] 解安:《新“两权分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5年第1期。

[61] 杨珊:《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农民土地利益实现的法律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62] 高海:《农地入股中设置优先股的法律透析》,《现代法学》2012年第5期。

[63] 陈小君:《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思路与框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内容解读》,《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修订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年第4期。

[64] 胡建:《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探讨》,《长江论坛》2009年第4期;郭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基于法律社会学的进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页。

[65] 巴择尔:《产权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66] 李华雨:《农地股份合作社之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于华江、王刚:《农地股份合作组织盈余分配机制的利益衡量》,《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9期。

[67] 高海、欧阳仁根:《农地入股合作社利益分配的法律解析》,《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倪美丹、张亿钧、刘从九:《探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固定收益+浮动分红”利益分配机制》,《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张小贺:《农民股份合作社中普通社员的利益分配模型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68] 尹雪英、陈利根:《农地股份合作社解散时土地处置问题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吴义茂:《农地入股中农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69] 王国静:《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破产清算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扬州大学,2014年。

[70] 李蕊:《中国土地银行农地融资制度建构之权衡》,《政法论坛》2014年第7期;陈慧芝:《基于财政金融支持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流转途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郭迟、吉宏伟、曾聪:《土地股份合作中如何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3期。

[71] 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