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产业互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书共11章,大体可分为6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由第一章和第二章组成。第一章除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外,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第二章在对相关理论简单概括的基础上,对产业互补性等相关概念以及产业互补性的基础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为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由第三章和第四章组成。第三章分析中亚五国自独立以来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变化过程;第四章分析中国西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变化过程,并就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进行比较。

第三部分为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及其互补性分析,即第五章。首先对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双方产业结构的互补性。

第四部分为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贸易互补性分析,由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章组成。第六章和第七章把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放在全球贸易的环境下,分别分析它们各自对全球贸易的规模、区域及产品(产业)特征;第八章分析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相互贸易的规模、国别和省区分布、行业特征;第九章从双方参与全球贸易的角度,基于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以贸易依赖度、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为基础,分析双方具有互补性的产品类别。

第五部分为中国西北地区对中亚贸易的区位优势分析,即第十章。基于出口区位熵指标,以出口为例,评价中国六大区域在对中亚贸易中的区位优势,并基于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一步分析西北及各省区在相关行业上对中亚出口中的区位优势。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即第十一章。总结各部分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西北地区进一步与中亚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书力求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来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产业互补性,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文献研究法。对现有著作和期刊文献等优秀研究成果加以收集、筛选和分类整理,构成本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参考。

第二,理论分析法。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相关理论,对产业互补性及其基础进行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统计描述分析法。统计描述分析法主要用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等现状的分析和描述。

第四,指数分析法。指数分析法主要用于贸易依赖度、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区位优势等的分析。


[1] 外高加索地区(亦称南高加索)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所在的地理区域。苏联解体前,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都在苏联领土范围内。

[2] Clarke M.E.,“China's Integration of Xinjiang with Central Asia:Securing a ‘Silk Road’ to Great Power Status”,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Vol.6,No.2,2008,pp.89-111.

[3] Gael Raballand,Agnes Andresy,“Why Should Trade betwee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Continue to Expand”,Asia Europe Journal,May 2007,pp.235-252.

[4] Farrukh Suvankulov,Yunnus Guc,“Who is Trading Well in Central Asia?A Gravity Analysis of Exports from the Regional Powers to the Region”,Eur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July 2012,pp.636-644.

[5] Clemens Grafe,Martin Rasier,Toshiaki Sakatsume,“Beyondborders-Reconsidering Regional Trade in Central Asi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es,No.36,2008,pp.453-466.

[6] Ichiro Iwasaki,“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entral Asia:A Microdata Analysis on Spatial Allocation of Industry”,Central Asian Survey,Vol.19,No.1,2000,pp.157-183.

[7] Pinar İpek,“The Role of Oil and Gas in Kazakhstan's Foreign Policy:Looking East or West”,Europe-Asia Studies,Vol.59,No.7,2007,pp.1179-1199.

[8] Marc Lanteigne,“China's Energy Security and Eurasian Diplomacy:The Case of Turkmenistan”,Politics,Vol.27,No.3,2007,pp.147-155.

[9] Madan B.,Regmi,Syinya Hanaoka,“Assessment of Intermodal Transport Corridors:Cases from North-East and Central Asia”,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Vol.5,2012,pp.27-37.

[10] Gael Raballand,Antoine Kunth,Richard Auty,“Central Asia's Transport Cost Burden and Its Impact on Trade”,Economic Systems,Vol.29,No.1,2005,pp.6-31.

[11] 陈玉荣:《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

[12] 保建云:《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7期。

[13] 凌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国际观察》2010年第5期。

[14] 王志远:《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6期。

[15] 李钦:《扩大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研究——基于新疆的视角》,《亚太经济》2009年第1期。

[16] 王海燕:《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机遇与前景》,《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3期。

[17] 高志刚、刘伟:《一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前景展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8] 秦放鸣、孙庆刚:《中国的中亚战略研究》,《亚太经济》2010年第2期。

[19] 程贵、丁志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互利合作》,《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20] 韩璐:《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的推进:成就与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3期。

[21] 马骥、李四聪:《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22] 江丽、高志刚:《中国与中亚五国商品贸易发展的比较研究》,《亚太经济》2014年第6期。

[23] 王广宇、张倩肖、董瀛飞:《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3期。

[24] 高新才、王一捷:《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25] 冯宗宪、王石、王华:《中国和中亚五国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影响因素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26] 崔登峰、邵伟:《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出口潜力研究》,《商业研究》2017年第3期。

[27] 毕燕茹、师博:《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亚太经济》2010年第3期。

[28] 卫丁、许臻真:《中亚五国与中国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经济问题》2017年第6期。

[29] 陈颖芳:《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2012年,第39—47页。

[30] 朱子敬:《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第28—41页。

[31] 赵璐璐:《中国与东盟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第29—30页。

[32] 布娲鹣·阿布拉:《中亚五国农业及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

[33] 朱新鑫、李豫新:《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第3期。

[34] 余晓钟、高庆欣、辜穗、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战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期。

[35] 仇韪、李金叶:《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考量》,《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2期。

[36] 段秀芳、王宪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新疆财经》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