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面临多元、复杂及不确定性发展因素持续增加的农村内外发展环境,对组织成员管理方式进行实证性探索,不仅是我国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运行特点、组织管理理论发展趋势及国家政府相关农村政策要求的回答。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传统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形式和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正面临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新型城镇化等新时代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尤其是组织管理者准确把握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然而,面对多项改革政策和许多事务,组织管理者经常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组织管理者面对新问题、新矛盾和新的不确定性问题而迷失前进方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践中对成员的管理综合贡献不尽如人意,尤其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期等一系列发展背景,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能够逐渐明晰自身任务、使命及带领组织成员发展的重要价值,认识到组织成员和组织发展单纯依靠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是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从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结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组织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普遍严重。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仍然存有“官本位”思想,过度依赖行政权威,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言听计从,在组织里则强调组织的大小事自己说了算,导致一般组织成员缺少参与机会,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正如一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对组织主要管理者的生动表述,“行政指令式的传达组织里的各项任务,但是大多数组织成员似听不听,行动拖沓,缺乏生机和积极性,致使组织里的一些重大活动基本上难以顺利开展,组织的凝聚力不强”。
二是组织管理者缺失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自觉性。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过于追求组织的经济效益,组织的功利取向较为明显,组织管理者忙忙碌碌地劳作,多是为了评优争先或者为了向政府多争取些发展基金,几乎不关注事后行动的效益。尽管有一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试图尝试实施人性化管理,却经常表现出相关能力和知识水平偏低,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明确性、实施过程的系统性的理解把握不透彻,“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的现象比较普遍。正如一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对组织人性化管理结果不明显的评价:“组织管理者过分相信部分组织成员,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时对结果没有进行认真评估,没有事先设立完整的管理策略及其运行机制。”有些学者曾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行为进行调研发现:组织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行为存在片面强势问题,“人性化”严重缺失,组织管理者对人性化管理概念界定有一定偏差,人性化管理系统与实践体系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正是因组织人性化管理不到位,致使“人性化”行为经常被服务于追逐个人功利性目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组织成员核心人性化的逻辑展开过程,新时代这一过程面临人性化缺失、人性化扭曲以及人性化虚伪、人性化孤独等问题。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较,人性化管理是通过自身人性化构建与沟通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和作用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方式因人性化明晰、充满人文关怀之情,用于育人用人目的,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性化管理意识与能力职责重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深化与良好运行发展,需要在人性化信念领域得到全面实现,但是人性化问题理应以人性化手段来解决,那些传统的行政和经济手段都不能有效解决这种问题。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运行特点需要强化人性化管理
组织管理活动是通常在组织的具体情境中发生的,其具体情境特点直接影响着组织管理行为的选择与实施。走访调研发现,有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很有权威性,得到组织成员的普遍认可和信赖,而有些组织管理者则是威信扫地,组织成员即使表面上表示服从,但是内心里却很不认可,做事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有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即使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很少组织成员真正严格遵守;而有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尽管规章制度较为宽泛,但组织成员们却真正严格遵守;有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更多组织成员喜欢奖励性制度,过度关注奖金发放和物质报酬等个人利益,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因此,新时代发展形势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说,传统的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已经不很适用,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也要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恰当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农村发展的特殊性在以下三个方面决定了组织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农村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专业性”与“松散性”所导致的行政控制性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身处特殊发展环境的组织成员,具有更强的主体意识及“自我”意识,更注重自我和自主发展需求的满足,分散生产经营的劳动更多是个体劳动,不管是从事养殖还是种植或者经商,基本上都是以个体形式呈现的,这种个体性劳动,很难通过运用严格的控制管理方式来保证组织成员的热情主动关注并投入到组织发展中。
其次,农村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独特性在于其发展使命担当,即农村必须有利于村民个体生命及精神成长的地域环境。因此,日益成为推动农村发展重要力量之一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人性化管理的挖掘、引导与生成中所肩负的职责更加突出。一方面,组织管理者要尊重组织成员发展规律,采取一系列系统性具体措施和手段促进组织成员发展;另一方面,组织管理者应该“以成员为本”发展组织文化,加强并促进公开、信任、关心和分享等有助于成员发展的理念。
最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等方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使命的服务性组织载体,是以组织成员为主体,依靠敬业精神与管理技术开展工作的专职性组织,人性化管理旨在通过组织发展使命引导、乡村振兴意义挖掘而提升组织成员内在自觉的管理方式。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独特个性需要人性化管理
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的特殊性,组织成员既不同于普通村民,也不同于农民工的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特点。他们自主性强,追求自由开放性的生产及经营环境,不喜欢受制于人,公正、舒适、开放的合作经济组织环境使得组织成员的合作性、协同性及其创新性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合作社成员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基本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发展动机。发展目标明晰并且具有很强烈的实现动机,加入某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动机不只是为了增加个人的经济收入,而是更为了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更倾向于满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就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努力满足合作社成员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尊重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发展愿望、充满个性的发展方式以及创新的思维习惯,公平公正的评估每个合作社成员的综合发展素养和生产经营能力。积极营造充满人性、合作、包容、和谐以及良好互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营环境,增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对合作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乐程度。
(四)减少或防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退出需要人性化管理
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而言,如何管理并运用好成员队伍、如何发掘并培养管理人才、如何营造并维持良好的组织内部人际环境,都是关系组织能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及各类型组织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资源将成为决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从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人性化管理成为主流,也将成为各类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面临的一项难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类以服务成员为发展目的的组织,为组织成员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服务活动则必须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完成。因此,归根结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源于组织成员队伍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核心管理者,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管理的战略性、长效性、生态性和人性化性认识不深,或者举措不力,导致成员退出组织的现象不断加剧,并逐渐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成员退出组织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成员离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频繁,特别是在许多年轻成员的心目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非是可以长期依赖的组织。无论从组织发展前景上看,还是从组织收入的增长情况看,许多组织成员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和人脉后,便会选择离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在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大部分成员对自己加入的组织并没有太强的忠诚意识,很容易因为追逐更高的权益,中途退出组织。面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退出问题,应当得到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并采取切实的措施进行改善。其中,秉持人性化管理原则,随时掌控成员对组织的新诉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