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会思潮传播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接地气的生态主义

总体态势:2019年是生态主义思潮最接地气的一年,往年的生态主义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和言论中,2019年生态主义思潮的传播与受众生活联系紧密,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渠道连接社交媒体、传播内容通俗化、传播手段更加丰富,生态主义思潮的传播迈入最“接地气”的一年。央视新闻纪录片对“秦岭违建事件”整治始末的公开,掀开了2019年生态主义思潮传播的第一波热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成为2019年生态主义思潮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围绕“垃圾分类”这一环保话题,生态主义思潮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垃圾分类强制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网络上出现了心理上赞成垃圾分类政策,但行为上又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邻避主义”倾向。总的来说,2019年生态主义思潮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传播影响力继续凸显,邻避主义倾向性凸显,生态中心主义的传播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1.典型案例分析

(1)案例基本情况

①“秦岭违建”事件

2018年7月以来,“秦岭违建别墅拆除”备受关注。中央、省、市三级打响秦岭保卫战,秦岭北麓西安段共有1194栋违建别墅被列为查处整治对象。2014年3月,秦岭违建别墅破坏生态环境情况被媒体曝光,近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六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19年1月9日晚,央视播出新闻专题片,讲述秦岭违建整治始末,再次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2019年3月1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上发布关于《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方案》的通知,随后西安市政府印发《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针对秦岭生态环境现状,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并增强秦岭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

②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上海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该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1月31日通过,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在全国率先进入强制时代。然而,面对这一举措,舆论呈鼎沸之势。除了赞同垃圾分类的声音之外,出现了一系列抱怨和辱骂的声音,心理上赞成环境保护政策,但行为上又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态度和取向上的邻避主义倾向明显。

③世界环保日,女网红捡垃圾作秀事件

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的议题颇受关注,这也成了有些网红炒作的话题。6月3日,网络主播“cccci郑家宜”拍摄了一组在北京房山某公园里捡拾垃圾的照片。垃圾遍地和周围绿树环绕的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但没过多久,微博上有自称公园管理处人员的网友“戳穿”了其谎言,称垃圾根本就是该网红自己带来的,摆拍后扬长而去,留下一地狼藉,他还亮出了当时的监控录像。这也将“cccci郑家宜”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之后,“房山警方在线”回应称,经现场勘查,主播捡垃圾是假的,“戳穿”主播谎言的管理处网友也是假的,公布的监控录像是PS的。事后房山警方联系到涉事网友,对方称是为了宣传世界环境日的“反向宣传”行为。

(2)生态主义思潮在其中的传播情况概述

生态主义思潮主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同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法则,批判无休止的物质增长与高消费,强调更多劳动、更少物品和服务需求的生活方式。生态主义起源于西方,进入我国后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潮。具体特征表现在:起点高,创新性强;生态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生态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代表性观点是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凝聚社会共识。

衡量是否为生态主义思潮的标准有三个:第一,心理上赞成环境保护政策,但行为上又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邻避主义;第二,超越工业文明,主张回归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生态中心主义;第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从传播主体来看,生态主义思潮的主要传播主体是党和国家政府、领导人及代表国家、政府层面的主流媒体。2019年秦岭违建事件再掀风波的主要由头是2019年1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这部新闻专题片全面报道了秦岭违建整治始末,传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声音。之后,《陕西日报》也发表评论员文章《整治秦岭违建是全社会共同利益所在》,指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拆除秦岭违建,持之以恒保护好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其次,网络意见领袖和网民在传播生态主义思潮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上海垃圾分类事件中,政府部门为了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和谐共生,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规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政府部门成为该事件的初级传播者。之后,网络意见领袖和一般受众通过对相关规定的自我解读,利用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和思想,其中除了赞同的声音之外,也出现了邻避主义的思想倾向。比如某大V教授在自己的微博上暗讽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当管理者与社会大众拧巴来的时候,无论他多么自信,也最终是个笑话……不仅会消耗巨大的治理资源,而且用运动的方式来提高市民的素质本身恰恰是治理水平低下的体现。”

从传播渠道来看,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成为生态主义思潮传播的重要平台,其中微博成为生态主义思潮的核心传播平台。“上海垃圾分类”和“女网红捡垃圾作秀”事件都是以微博为主阵地进行广泛传播的。“上海垃圾分类”连续登顶微博热搜,“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挑战”、“垃圾分类”等话题在微博上热度持续增高,上海垃圾分类的超话阅读量达944.8万+。此外,微信公众号也持续关注上海垃圾分类事件,《南风窗》公众号于2019年6月29日发布题为“被垃圾分类逼疯的上海人”一文,受到舆论广泛关注,而留言中不乏有出现对垃圾分类持怀疑态度的评论,其实质是嫌垃圾分类麻烦,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邻避主义言论。

从传播内容来看,生态主义思潮的传播内容以领导人言论、政策规定和大众化解读与评论为主。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的“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一文汇总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各次会议和考察时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言论,这是典型的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传播。在上海垃圾分类事件中,宣传内容和形式包括图片、新闻、科普、段子、漫画、短视频、户外广告、周边产品等,其宣传本身就是对生态主义的传播,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主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此外,受众对“上海垃圾分类”的评论也成为重要的传播内容。“我等着罚款吧,实在没脑子干这些事情”“非常不现实的措施,垃圾分类的规定时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推卸责任的表现,专业的事就应该由专业的人去做”等邻避主义倾向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了生态主义思潮的传播范围。

(3)影响及进一步发展

无论是秦岭违建事件,还是上海垃圾分类事件,都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要求,对“五位一体”新格局的践行,对建设“美丽中国”任务的履行。秦岭违建事件和上海垃圾分类事件也反映出一般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能够将生态文明观践行到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秦岭违建事件中,人们普遍希望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在上海垃圾分类事件中,大部分公众能够对这一强制性措施予以支持,这反映了社会公民生态素养的提高、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上海垃圾分类事件背后,强制性的政策实施需要社会心理状态与思想的过渡与衔接,这就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传播合力,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有效传播与舆论引导,对“邻避主义”等不良言论进行及时澄清与释义,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风气,通过传播与宣传,进一步培育受众、引导受众形成良好的生态情感,肩负起保护生态文明的责任。

(4)对策及建议

从传播者角度,要充分发挥政府、媒体、公民的传播合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政府作为生态主义的传统传播主体,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推进相关生态文明政策的普及和阐释,担当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传播的第一责任人。各大媒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运用社交媒体,恪守职业道德,培育媒体从业者的生态主义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相关的政策、知识、文化、道德和理念。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般受众也应当积极配合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及媒体的宣传,积极传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氛围,当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层传播者。

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传播内容要适应互联网语境,利用丰富生动的文字、图片、短视频、VR、AR等形式,创新传播内容,拓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内核,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传播更加生动、更接地气。另外,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内容要从全局把握,在宏大的视野中对其内容进行解剖,对“邻避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等西方生态主义思潮中的消极方面做到深刻理解和澄清。

从传播渠道的角度,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生态主义思潮传播的重要平台。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应积极配合各方传播主体对生态文明观的传播,肃清传播平台中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符的错误内容及言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相关的议程设置,实现传播的精准化和效果最大化。

2.生态主义思潮典型评论分析

(1)基本观点及倾向

2019年对生态主义思潮的正面评论主要集中在对生态主义的理论渊源、产生背景、发展态势等方面的解读。

张云飞认为,生态主义目前呈现出气候资本主义的困局、思辨自然主义的入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苦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前行、生态学社会主义的进展等发展态势。徐启瑞则从生态中心主义出发,揭示了生态中心论的理论本质。他认为生态中心主义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构想,将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用人与自然的矛盾掩盖了人类社会自身的矛盾,本身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此外,2019年习近平在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发表了一系列观点。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4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据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了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6月5日习近平向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所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

此外,结合垃圾分类等事件,也出现了以“邻避主义”为代表的错误言论。微博知名博主@祝佳音关于垃圾分类的言论:“我查了一下规定,油漆及油漆容器属于有害垃圾,那么每次在倒垃圾之前,向垃圾袋里倒入一瓶油漆,将垃圾袋变成油漆容器,垃圾袋里的垃圾则因沾染了油漆同时变为有害垃圾,这样就可以直接丢入有害垃圾的垃圾桶了……展现了我的环保理念”,体现了网络大V在环保上的极端性和邻避主义倾向。此外,“你是什么垃圾?”“被垃圾分类逼疯”等调侃性质的言论居多。针对垃圾分类的偏颇言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多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理解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才是垃圾分类的核心要义”)、对垃圾分类过程的不信任(“最悲催的事是你分类了,垃圾车来的时候,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倒。”)、过分强调高端装备的应用、对垃圾分类的复杂程度进行抨击、对垃圾分类本身的不看好等。另外,一些微博大V,将中国垃圾分类与国外(日本等国家)进行比较,借机指责中国垃圾分类不细致、国家无能力应对等,认为垃圾分类在中国难以推行。

总体而言,2019年关于生态主义思潮的言论以正面为主,兼有以邻避主义为代表的负面言论。生态主义思潮在中国起点高,创新性强,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只有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凝聚社会共识,中国生态主义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进而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2)影响

2019年生态主义思潮中的负面言论,对社会产生了多重影响,尤其是围绕“垃圾分类”产生的“邻避主义”言论,极易影响受众识别错误言论的判断力,使一般受众在“邻避主义”的怪圈中越陷越深。所谓“邻避主义”,起初仅指公众基于环境和安全考虑而反对将诸如发电厂、火电站、核电站等有着巨大安全风险的基础设施建于自身周边地区的一种心理反应。后来,“邻避主义”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其目的也从原先的以抵制“危害性”风险为主转变为抵制一切可能“改变现状”的建设和生产。由于“垃圾分类”突然进入强制时代,给自身生活带来了不便,改变了“现状”,使一些人陷入对比、抵制,甚至将垃圾分类极端化的误区。这些偏激和错误的言论,容易汇聚具有相同利益诉求和体悟的受众,加之互联网平台的公共性,随着错误言论的不断交互及“沉默的螺旋”效应,使“邻避主义”的言论呈螺旋状上升,进一步扩大了错误思潮言论的影响范围,许多网民开始盲目跟风,形成错误舆论一边倒的态势,并在一定圈层内形成固化的刻板印象,不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进一步传播。

2019年关于生态主义的正面言论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代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它不仅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又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是我国生态建设重要的理论根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肩,着力于构建生态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生态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以习近平生态文明观为代表的生态主义言论,对我国建设成干净、清洁、美丽、和谐、宜居国家,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对策及建议

①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解读与释析

面对以“邻避主义”倾向为代表的错误言论,无论是政府、自媒体平台还是网络意见领袖,都应当加强对相关事件或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的解读,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原因、实施方案、具体要求等进行详细释析,对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不要回避,而要第一时间解决疑虑,跟公众摆事实、讲道理,用正面回应积极引导错误言论,而不是一味地删除评论或封闭账号。对于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政府要做好保障工作,降低生态建设对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关键还是要将内容传播出去,使社交媒体成为政府、公众、企业相互沟通的平台。

②传播平台积极培育公众的环保意识,做好环保知识普及

互联网环境下,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因此各大传播平台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积极培育公众的环保意识,做好环保知识的普及。相关政府可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定时定期发布与环保主题相关的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政策解读、环保事件追踪等,对涉及环保的舆情事件,积极做好回应与舆论引导,降低公众对环保政策的理解难度,树立环保与个人息息相关的理念。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环保议题的策划,对热点事件予以生动形象的回应与说明,加深公众对生态主义的认知。

③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传播内容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观包含的范围很广,理论层次较高,一般受众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传播首先要创新传播内容,使传播内容更接地气,与公众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内容的碎片化、社交化、娱乐化改变了以往传播内容的话语结构。因此,创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传播内容必须适应互联网的语境,改变以往长篇大论式的环保主题宣传,坚持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围绕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挖掘能够引起公众情感共鸣,制造与公众利益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策划,打造环保主题的“精品话题”和“线下活动”。另外,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使传播更接地气,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