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急收的分类研究
明确对急收进行分类的文献不多,主要见于Lausberg(1998)和Chrzanowska-Kluczewska(2014)。Lausberg(1998)发现急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情绪有关;二是与“权衡”(calculate)有关。情绪急收是由于“说话人情绪的持续迸发与外在环境对这种情感的零反应(not react)的矛盾所引起的”,权衡急收是“所省略的内容与拒绝这种内容的反制力间的矛盾”所致,权衡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如下情形:与宗教信仰有关;为了尊重听话人(“避免与听话人意见不一致”,“避免令人羞愧的话语”,“吸引听话人对接下来的新内容的兴趣”),以及为了强调,“通过避免使用完整话语来表征某种更好、更糟,或确实无法言表的东西”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急收发生在一个句子中,但Fomenko(2013)发现,乔伊斯(Joyce)“在句内和句际”都使用过急收。Chrzanowska-Kluczewska(2014:114)也是根据急收发生的位置做了微观格(micro-figure)和宏观格(macro-figure)之分,微观急收发生在一个句子内部,而宏观急收发生在句际,起到过渡作用,从而具有语篇性。
杨晓红(2012)以《鲁豫有约》为语料,根据跳脱的分类及其应答模式把跳脱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即说话人主动发起或被岔断形成的两种跳脱。主动跳脱的应答(指听话人的接话)模式多为顺接,“即听话人顺着说话人的思路,按照自己的理解接上话语的后续部分”,被动跳脱的应答就是听话人的打断。姜多(2015)对新闻采访中的话语跳脱进行了分析,将跳脱分为“主动有意识跳脱”和“被动无意识跳脱”,还分析了引起跳脱的原因,如引导对方话语、缓和气氛以及改正口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