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研究创新
以往有关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来评估实施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成效,还有少数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在微观层面,从移民对象自身的后续发展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却较少涉及。
第一,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本书不是就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而是从对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评价入手,展开一系列的模式、路径、机制及政策研究,并拓展性地分析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就业适应性问题、生计风险问题和生计策略选择问题,研究内容丰富且细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二,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本书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充分结合,特别注重将典型案例融入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中去,一方面弥补了实证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为研究结论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
第三,研究视角上有一定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可持续发展可以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在现实中也表现不同,从政策实施本身会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效应,从政策实施过程会产生可持续发展模式和途径,从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会形成对就业、生计、风险等问题的关注,从促进可持续发展层面又不得不寻找适合的路径,因此,作为一项系统的研究,本书的研究视角是丰富的且有价值的。
二 不足之处
本书对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到研究深度上都有一定的突破,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三次不同的调研过程,虽然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但由于样本的不一致性,在对不同时期生态移民状况进行比较时存在误差,只能粗略地比较不同时期的平均水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一个总体趋势,但要达到深层次的研究目的,就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在研究方法选用时,也会因数据的缺陷导致方法选择上的限制。
第二,对移民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必须是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的,这个时期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更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这项政策直接关系到移民代际贫困的消除,所以可能需要牺牲一代人去成全下一代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目前获得的数据资料虽然可以满足现有的分析需要,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广、涉及内容丰富的系统问题,虽然本书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路径、政策及部分拓展性的内容,但是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还是不足的,在研究深度上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1]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2] 毛谦谦:《陕西生态移民生计资本计量及政策贫困瞄准效率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Henry Chandler Cowles,“The Ecological Rel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of the Sand Dunes of Lake Michigan”,Adopted from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Micropedia,Volume Ⅲ,Ready Reference and Index,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899.
[4] 周鹏:《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景文超:《西部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杜发春:《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7] 任耀武、袁国宝、季风瑚:《试论三峡库区生态移民》,《农业现代化研究》1993年第1期。
[8] 刘小强、王立群:《国内生态移民研究文献评述》,《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1期。
[9] 周鹏:《试论中国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原则》,《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3期。
[10] 王宏新、付甜、张文杰:《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特征——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11] 覃志敏:《社会网络与移民生计的分化发展——以桂林西集中安置扶贫移民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2] 郭执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出路——基于陕西M县的调研》,《农村实用技术》2018年第12期。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集中安置下生态移民家庭生计变迁与风险防范研究”(课题批准号:71463008)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组成员包括王永平、金莲、马赞甫、周丕东、黄海燕、刘希磊、王世尧、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