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书将基于转型升级理论、环境规制理论、制度演化理论等三大理论基础,按照政府强制性制度、市场激励性制度、公众参与性制度将367项纺织产业节能减排制度进行分类,分别以纺织产业、纺织企业上市公司、纺织产品为典型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仿真模拟法和碳足迹核算法等研究方法,得出有关制度与环境、经济、生态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同时,通过制度的研究,设计更加适合纺织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资源,进而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上述目标设定,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制度及其绩效评价。选取具体的纺织产业这一典型的生产过程,采用LCA法分析生产工艺过程并对分阶段、分环节研究产品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从原料生产出发到产品成品生产完成,分析整个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环境负荷,来定位生产阶段的主要环境压力,并编制生产制造各阶段的环境排放清单和总体生命周期清单。根据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污染排放和环境负荷的评价结果,来确定纺织产业生产污染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并为纺织产业生产的环境管理提供改进意见和决策支撑。
(2)纺织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绩效评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提出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监督,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作为传统污染控制制度的有效补充,环境信息公开以其执行成本低、影响范围广和形式灵活的特点被广泛认可。本部分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出台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独立发布环境信息年报与投资决策效率的关联性。提出三大假说:第一,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原因;第二,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增加投资者认可度;第三,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但同时会增加企业成本。提出相关假说后,本书拟采用广泛应用的内容分析法和虚拟变量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净效果EID模型,测算2003—2016年674家国内纺织企业上市公司的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稳健性检验。并分别基于面板logit模型研究和双重差分估计评价针对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开展实证结果讨论。
(3)纺织产业总量控制制度及其绩效评价。纺织产业双总量控制(即总使用量、总排放量控制)制度,仅仅解决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在政策体系上存在纺织产业内部差异化企业政策的漏洞。选取纺织印染集中的绍兴滨海工业园区作为典型案例,运用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政策工具选择,对工业园区从源头用水到污染排放全流程企业构建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4)完善纺织产业节能减排制度的对策建议。在宏观上,为国家与地方有关纺织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管理部门,提出支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扶持、技术推广、资源利用、环境监管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在中观上,为纺织印染集聚区提出改进制度、中水回用、废水集中预处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在微观上,为纺织制造企业提供在不同的技术与政策情景下开展清洁生产的技术选择、优化解决思路和优化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