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非洲文学:觉醒与发展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20世纪非洲文学的研究与特点

中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写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1],他认为文学的风貌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风貌,文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2]。据此他提出了“通变”的文学发展原则,要求文学既要继承又要变革。“歌谣文理,与世推移”[3],说明了文学与时代和社会的紧密关系。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这种科学的文学史观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从古至今始终占据主流的现实主义文论认为,文学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能脱离这种活生生的联系孤立地研究文学。现实主义文论的核心命题是文学反映现实,再现人生。现实主义文论的源头,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模仿说”[4]。作为古典的文学社会批评方法的集大成者,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艺术史家泰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在吸纳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奠定了文学社会批评方法的科学形态,对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5]毋庸置疑,通过文学,我们可以了解民族、社会、时代等因素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在不知不觉中看到并接受了有关非洲的各种各样神话,许多公然否定非洲和非洲人的描述,都能在大众小说、杂志、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找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与此相反的非洲观,它们赋予非洲和非洲人远为理想化的前途;前者如“原始的非洲”“野蛮而危险的非洲”“破碎的非洲”,后者如“自然美的非洲”“空想的非洲”。[6]事物是复杂而非简单的,想用某个单一特征来代表整个非洲大陆的观点,都是偏颇的。为了认识一个真实的非洲,没有比阅读非洲人自己创作的小说和表达感情的诗歌更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方式了。但一个真实的非洲,不仅仅是文学的非洲,透过非洲人的心灵世界,看到的是非洲大陆在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种族歧视、宗教传播、现代文明、全球经济等强烈外界刺激下部族的抗争、民族的觉醒、种族的尊严、国家的独立和传统的反思。这样一个社会现状、思想意识不断变化的过程,文学、社会、历史、政治、宗教、贸易、战争等因素和现象交相辉映、裹挟掺杂在一起,想要独立进行文学、社会、历史、政治、宗教、贸易、战争等等的单纯研究,都是学者的一厢情愿的努力和凭空想象,不可否认这样做可以方便研究,并能够深入分析,但与实际并不相符。正如现实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的泰纳著名的文学三要素说提到的“种族、环境、时代”,是阐释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学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角度。从文学的角度反映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人看到巨大的社会更迭和时代变幻的历史过程中文学等文化要素同样不可忽略,从历史学的角度揭示20世纪百年非洲文学发展的轨迹,从中反映出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