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研究起源
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是研究者从记忆的功能性出发进行研究得出的。为研究记忆的功能性,研究者借鉴人体器官的功能性特点。人体器官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经过长期进化对特定的刺激敏感,例如,人耳只对16Hz—20000Hz的声音敏感,人眼只对可见光谱敏感等。由此推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记忆系统应该也会对特定的事件敏感,对与生命延续有关的信息记得更好。按照这种逻辑,研究者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相关加工,发现进行与生命相关联的加工比进行其他方式的加工效果要好(Nairne, 2005; Nairne et al.,2007,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
之后,Nairne和Pandeirada(2008b)对于记忆为什么进化提出了三个假设。
第一,记忆机制不可能是为了简单地记住过去而进化,设计一个系统来重现过去几乎是没有适应价值的,因为过去不会再次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出现。我们的记忆系统肯定被设计为可以使用过去的经验为现在服务,或是可以预测将来发生事件的可能性(Suddendorf & Corballis,1997;Tulving,2002)。记忆基本上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简单的重现,经常会出现相关但是错误的记忆提取,这个事实为上述的结论提供了表面的证据(Schacter & Addis,2007)。
第二,进化的记忆很可能是领域特定的或者是对内容敏感的。它应该可以记住特定类型的信息。对环境中所有信息同等对待的记忆系统是不具有适应性的,因为从适应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同等重要的。例如,记住食物来源和天敌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储存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思想将非常杂乱。我们需要一个方法来区分事件的重要性,一旦多余的信息积累起来,这个机制将为我们扫除杂乱的信息(Anderson,2003)。
第三,记忆机制应着眼于帮助人们加强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记忆不是凭空发展的,它有目的地发展为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机能。例如,记住食物的位置,记住被异性喜欢的行为等,都可能提高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性;反之,人类的这种记忆机能,也可以通过遗传将这些改变延续下去(Darwin, 1859)。正如Anderson和Schooler(1991)指出的,回忆依赖于信息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信息的需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