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牍
(一)信阳长台关竹简
(1)发掘时间:1957年。
(2)发掘地点: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西北小刘庄楚墓。
(3)简牍数量:148枚。
(4)书写时间:战国早期。
(5)内容:遣策一类,为《墨子》后《申徒狄》古佚书。文献一类。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二)江陵望山1号墓楚简
(1)发掘时间:1965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江陵望山县纪南城望山1号楚墓。
(3)数量:37枚。
(4)战国早、中期。
(5)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三)江陵藤店楚简
(1)发掘时间:1973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江陵县藤店楚墓。
(3)数量:24片。
(4)尺寸:残损难以描述,仅存极少数文字。
(5)书写时间:公元前412年。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四)曾侯乙墓竹简
(1)发掘时间:1978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
(3)数量:240枚。
(4)尺寸:长72—75厘米,宽1厘米左右,每简27字左右。
(5)书写时间:公元前433年。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五)江陵天星观楚简
(1)发掘时间:1978年。
(2)发掘地点:湖北江陵县天星观楚墓。
(3)数量:70余枚。
(4)尺寸:长71—72厘米,宽0.5—0.8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361—公元前340年前后。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六)包山楚简
(1)发掘时间:1987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包山楚墓。
(3)简牍数量:488枚。
(4)尺寸:文书、卜筮类简牍长63—69厘米,宽0.6—0.8厘米;遣策类简牍长68—72.6厘米,宽0.75—1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323年。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七)新蔡楚简
(1)发掘时间:1994年。
(2)发掘地点:河南省新蔡县西北葛岭楚墓。
(3)简牍数量:1571枚。
(4)尺寸:长度不详,宽0.6—1.2厘米。
(5)书写时间:战国中期。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八)江陵九店楚简
(1)发掘时间:1981—1989年。
(2)发掘地点:湖北江陵县九店56、621号墓。
(3)简牍数量:334枚。
(4)尺寸:56号墓简长46.6—48.2厘米,宽0.6—0.8厘米;621号墓简牍为残片。
(5)书写时间:战国中、晚期。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7)书写内容:农学1类、日书14类,共15类。
(九)郭店楚简
(1)发掘时间:1993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郭店村1号墓。
(3)简牍数量:804枚。
(4)尺寸:有长32.5厘米、26.5—30.5厘米、15—17.5厘米三类。
(5)书写时间:公元前300年前后。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7)书写内容:16种古籍。
(十)上海博物馆藏楚简
(1)发掘时间:1994年。
(2)发掘地点:不详,上海市博物馆从香港古玩市场收集。
(3)数量:1200余枚。
(4)尺寸:最长57.2厘米、最短23.8厘米,宽0.6厘米左右。
(5)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6)书写内容:哲学、文学、历史、音乐等,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民之父母》《子羔》《容成氏》《周易》《恒先》等大量珍贵文献。
(十一)仰天湖楚简
(1)发掘时间:1953年。
(2)发掘地点:湖南长沙市南门外仰天湖楚墓。
(3)数量:43枚。
(4)尺寸:长20.6—23.1厘米,宽0.9—1.1厘米。
(5)书写时间:战国中、晚期。
(6)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十二)常德夕阳坡楚简
(1)发掘时间:1983年。
(2)发掘地点: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夕阳坡二号楚墓。
(3)数量:2枚。
(4)尺寸:其一长67.5厘米,宽1.1厘米;其二长68厘米,宽1.1厘米。
(5)书体:战国楚文字,大篆。
(十三)青川秦牍
(1)发掘时间:1980年。
(2)发掘地点: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50号战国秦墓。
(3)数量:2块。
(4)尺寸:其一长46厘米,宽3.5厘米;其二长46厘米,宽2.5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306年。
(6)书体:秦代大篆,但有秦古隶元素。
(十四)天水放马滩秦简
(1)发掘时间:1986年。
(2)发掘地点: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一号战国秦墓。
(3)数量:460枚。
(4)尺寸:长27.5厘米,宽0.7厘米,每简25—43字。
(5)书写时间:公元前239年前后。
(6)书体:秦古隶。
(7)书写内容:志怪故事、日书。
(十五)江陵岳山秦牍
(1)发掘时间:1986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江陵县岳山村36号秦墓。
(3)数量:2块。
(4)尺寸:一块长23厘米,宽5.8厘米;另一块残断。
(5)书写时间: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之前。
(6)书体:秦古隶,类似“睡虎地秦简”。
(7)书写内容:日书。
(十六)龙岗秦简
(1)发掘时间:1989—1991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云梦县南郊龙岗村6号墓。
(3)数量:木牍1块,竹简238枚。
(4)尺寸:木牍,长36.5厘米,宽3.2厘米;竹简,完整者长28厘米,宽0.7厘米。
(5)书写时间:未确知,西林昭一判断其书写时间比睡虎地秦简略早。
(6)书体:秦古隶。
(十七)睡虎地秦简
(1)发掘时间:1975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
(3)数量:竹简1150枚,木牍几块。
(4)尺寸:木牍长23.1厘米,宽3.4厘米;竹简长23—27.8厘米,宽0.5—0.6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252年前后—公元前217年。
(6)书体:秦古隶为主。
(7)书写内容:多种书籍,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有《为吏之道》《日书甲、乙》《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封诊式》《法律问答》《编年记》等。
(十八)周家台秦简
(1)发掘时间:1993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荆州市关沮县周家台秦墓。
(3)数量:木牍1块,竹简387枚。
(4)尺寸:木牍长23厘米,宽4.4厘米;竹简,一种长29.3—29.6厘米、宽0.5—0.7厘米,另一种长1.7—23厘米、宽0.4—1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213—公元前209年。
(6)书体:秦古隶。
(7)书写内容: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秦二世元年历谱。
(十九)湘西里耶秦简
(1)发掘时间:2002年5—6月。
(2)发掘地点:湖南省龙山县里耶战国古城1号井。
(3)数量:36000余枚。
(4)尺寸:已发表部分,木牍一长22厘米,宽4.5厘米;其余宽度从1.4—5厘米不等。
(5)书写时间:公元前222—公元前208年。
(6)书体:秦古隶,为秦篆向秦隶演变的过渡书体。
(7)书写内容:主要是县一级文书档案。其中包括(A)行政文书;(B)集簿、吏籍、兵器簿、乘法口诀等;(C)纪事简(或称法律文书);(D)邮程记录简;(E)封签等。
(二十)高台木简
(1)发掘时间:1992年。
(2)发掘地点:湖北江陵县高台村18号西汉墓。
(3)数量:4块。
(4)尺寸:其一长23.1厘米,宽5.5—5.7厘米;其二长23.2厘米,宽4.5厘米;其三长23.3厘米,宽3.7厘米;其四长14.8厘米,宽3.15厘米。
(5)书写时间:一块书写于汉文帝七年(前173)十月,其他不详,从风格看,似为同一时间所书。
(6)书体:早期汉隶。
(二十一)虎溪山前汉简
(1)发掘时间:1999年。
(2)发掘地点:湖南沅陵虎溪山汉墓。
(3)数量:1000余枚。
(4)尺寸:《黄簿》简长14厘米,宽0.6厘米;《美食方》简长40—50厘米,宽0.6厘米;《日书》简长27厘米,宽0.6厘米左右。
(5)书写时间:该墓下葬时间为公元前162年,书写时间应在公元前162年或稍前。
(6)书体:早期汉隶,一部分正规,另一部分潦草,后者近草隶。
(7)书写内容:记载沅陵侯国状况的《黄簿》,主要讲饮食的《美食方》《日书》。
(二十二)马王堆竹简、木简
(1)发掘时间:1972—1974年。
(2)发掘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3号汉墓。
(3)数量:共921枚。(A)1号墓竹简312枚;(B)3号墓“遣策”简409枚,含木牍7块、竹简402枚,“医简”200枚,含木简11枚、竹简189枚。
(4)尺寸:1号墓,简长约27.6厘米,宽约0.7厘米。3号墓,“遣策”简长约27.5厘米,宽0.8—1厘米;木牍宽度2.3、6.3厘米不等。“医简”《十问》篇简长约23厘米,宽约0.7厘米;“医简”《天下至道谈》简长28.3厘米;“医简”《合阴阳》简长约23厘米,宽1厘米以上;“医简”《杂禁方》简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168年前后。
(6)书体:早期汉隶。
(二十三)长沙王后“渔阳”墓木楬
(1)发掘时间:1993年。
(2)发掘地点: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
(3)数量:木楬数十枚。
(4)书写时间:西汉。
(二十四)张家山前汉简
(1)发掘时间:1983—1984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3)数量:完整竹简1236枚,外加一些残片。
(4)书体:早期汉隶。
(5)书写时间:公元前186年或稍后。
(6)书写内容:《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引书》《算术书》《盖庐》《日书》等。
(二十五)凤凰山前汉简
(1)发掘时间:1973—1975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西汉墓。
(3)数量:1973年8、9、10号墓发掘出434枚;1975年167、168号墓发掘出141枚。
(4)尺寸:8号墓简牍残破;9号墓竹简残破,木牍长16.5厘米,宽3.8—4.9厘米不等;10号墓竹简长23厘米,宽0.7厘米,木尺长22.8厘米,宽1.5厘米;167号墓竹简长23厘米,宽1—1.5厘米;168号墓竹简长24—24.7厘米,宽0.7—0.9厘米,竹牍长23.2厘米,宽4.1—4.4厘米。
(5)书写时间:9号墓简牍,公元前164年前后;10号墓简牍,公元前153年前后;167号墓简牍,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前后;168号墓,公元前167年前后。
(6)书体:早期汉隶,潦草者有草隶萌芽迹象。
(二十六)阜阳汉简
(1)发掘时间:1977年。
(2)发掘地点: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
(3)简牍状况:残损严重。
(4)书写时间:公元前165年前后。
(5)书体:早期汉隶为主。
(二十七)贵县木牍
(1)发掘时间:1976年。
(2)发掘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1号西汉墓。
(3)数量:5块木牍。
(4)尺寸:一块完整,长38厘米,宽5.7厘米。其余残损。
(5)书写时间:西汉早期。
(6)书体:早期汉隶,与秦古隶差别不大。
(二十八)长沙走马楼汉简
(1)发掘时间:2003年11月。
(2)发掘地点: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8号古井。
(3)数量:三四千枚。
(4)尺寸:一种长46厘米,宽1.8—2.1厘米(两行文字);一种长23厘米,宽1.8—2.1厘米(两行文字);一种长23厘米,宽0.8—0.9厘米(一行文字)。
(5)书写时间: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
(6)书体:隶书,早期行书,早期楷书。
(二十九)银雀山竹简
(1)发掘时间:1972年。
(2)发掘地点: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
(3)数量:4974枚。
(4)尺寸:1号墓竹简4942枚,长27.6厘米,宽0.5—0.9厘米不等;2号墓竹简32枚,长69厘米,宽1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140—公元前120年前后。
(6)书体:早期汉隶。
(7)书写内容:一号墓为书籍,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春秋》《墨子》《相狗经》《曹子阴阳书》《风角占》《灾异占》《杂占》等十余种。二号墓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的历谱。
(三十)连云港木札
(1)发掘时间:1962年。
(2)发掘地点:江苏省连云港近郊。
(3)数量:木札2件。
(4)尺寸:长23厘米,宽6.7厘米。
(5)书写时间:汉代。
(6)书体:汉隶。
(三十一)连云港木方
(1)发掘时间:1973年。
(2)发掘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小礁山麓及附近汉墓。
(3)数量:木方9件。
(4)尺寸:小礁山麓木方2件,长23厘米、宽7.5厘米;附近汉墓木方7件(有字者仅1件),长22厘米,宽6.5厘米。
(5)书写时间:汉代。
(6)书体:汉隶。
(三十二)连云港花果山麓简牍
(1)发掘时间:1978年。
(2)发掘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郊花果山麓西汉后期墓。
(3)数量:30件。
(4)尺寸:破碎不明。
(5)书写时间:公元1—2年前后。
(6)书体:西汉末隶书,较为成熟。
(三十三)尹湾汉简
(1)发掘时间:1993年2月。
(2)发掘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两千米处尹湾汉墓。
(3)数量:木牍24块,竹简133枚。
(4)尺寸:2号墓木牍,长18厘米、宽7厘米。6号墓,宽简长23厘米,宽1厘米;窄简长22.5—23厘米,宽0.3—0.4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前10年。
(6)书体:隶书、章草。其中,《神乌传(赋)》为非常成熟的章草;《神龟占·六甲占雨》表面的隶书极为成熟,很多字风格接近《礼器碑》,其笔法与《礼器碑》一致。
(7)书写内容:(A)《神乌传(赋)》;(B)《日书》;(C)《集簿》《东海郡吏员簿》《君兄衣物疏》《神龟占》《历谱》《名谒》等。
(三十四)居延木简
(1)发掘时间:1972—1973年。
(2)发掘地点:甘肃省额济纳河流域居延城及其周边地区。
(3)数量:19637枚。
(4)尺寸:形制上有牍、检、符、册、削衣等,尺寸不明。
(5)地点分布:(A)甲渠候官遗址,共7865件;(B)甲渠塞第四燧遗址,195件;(C)肩水金关遗址,共10577件。
(6)书写时间:从公元前128年到公元28年。
(7)书体:隶书、草隶、隶草、章草等。
(三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发掘敦煌简牍
(1)发掘时间:1979年(此前,1901—1944年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发现869枚,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48枚)。
(2)发掘地点:甘肃省敦煌县西北95公里马圈湾烽燧遗址的69处地点。
(3)数量:1217件。
(4)尺寸:多样。
(5)书写时间:可考者为公元前71—公元21年。
(6)书体:八分、草隶、章草、今草雏形。从一部分写得比较正式的“封签”看,当时隶书已经比较成熟,可以与东汉碑刻隶书参看。
(三十六)邗江木牍
(1)发掘时间:1979—1980年。
(2)发掘地点:江苏省邗江县胡场西汉中晚期的五座墓葬。
(3)数量:26枚。
(4)尺寸:木牍(长23厘米,宽3.5—7厘米)、木楬、木简。
(5)书写时间:公元前70年。
(6)书体:隶书、章草、俗体、八分(波磔很大的一类)。
(三十七)大通木简
(1)发掘时间:1978年。
(2)发掘地点: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115号西汉晚期墓葬。
(3)数量:400枚。
(4)尺寸:完整者长约25厘米。
(5)书体:隶书为主。
(三十八)定县竹简
(1)发掘时间:1973年。
(2)发掘地点: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西汉墓。
(3)数量:大批,但破损严重。
(4)尺寸:形制为简,尺寸难断。
(5)书写时间:公元前56年。
(6)书体:隶书。这批竹简的隶书比较成熟,与晚后200多年的《史晨碑》《熹平石经》《曹全碑》等隶书形式相似,是个十分重要的现象。研究汉碑笔法时如能参考这批简牍墨迹,会大有收获。
(三十九)仪征简牍
(1)发掘时间:1984年。
(2)发掘地点:江苏省仪征市胥浦县101号西汉晚期墓葬。
(3)数量:竹简一批,木方、木牍、木觚等各一件。
(4)尺寸:竹简一类长22.3厘米,宽1.2—1.9厘米,另一类长36.1厘米,宽0.9厘米;木方长23.3厘米,宽7.5厘米;木牍长23.6厘米,宽3厘米;木觚长17.3厘米,宽3.5厘米。
(5)书写时间:公元5年。
(6)书体:章草、隶书。
78
(四十)未央宫木简
(1)发掘时间:1980—1989年。
(2)发掘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西汉首都长安城城内未央宫遗址未央宫前殿A区第三层。
(3)数量:115枚。
(4)尺寸:简残,长者不过15.6厘米,短者只有1厘米。
(5)书写时间:西汉或新莽时期前后。
(6)书体:章草。风格一致,似为同一人所书,为成熟章草。
(四十一)武威旱滩坡简牍
(1)发掘时间:1972年。
(2)发掘地点: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东汉早期墓葬。
(3)数量:92枚。
(4)尺寸:木简79枚,完整者长23厘米;木牍14枚,长22.7—23.9厘米,宽1.1—4厘米不等。
(5)书体:章草、隶书、八分。其中,章草居多。
(四十二)武都汉简
(1)发掘时间:2005年。
(2)发掘地点:甘肃武都琵琶乡赵坪村。
(3)数量:12枚。
(4)尺寸:完整简只有2枚,长23厘米,宽0.8厘米。
(5)书体:隶书,掺杂少量章草字。
(四十三)张家界古人堤汉代木牍
(1)发掘时间:1987年4—8月。
(2)发掘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古人堤。
(3)数量:90片。
(4)尺寸:木牍一般为长22.2厘米,宽2.6—3厘米;木楬、木简尺寸不详。
(5)书体:草隶(掺杂章草字)。
79
(四十四)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东汉建初四年“序宁”木简
(1)入藏时间:不详。
(2)现存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3)书写时间:汉章帝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
(4)书体:隶书。
(四十五)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东汉河堤木简
(1)入藏时间:不详。
(2)现存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3)数量:26枚。
(4)尺寸:长短不一。字迹最清楚、书法最佳的一块长19.8厘米,宽2.3厘米。
(5)书体:八分。
(四十六)长沙东牌楼木简
(1)发掘时间:2004年6月。
(2)发掘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华明置业有限公司兴建的湘浙汇商业大厦建设工地7号古井。
(3)数量:426枚(有字206枚,无字220枚)。
(4)尺寸:木简长23—23.5厘米,宽1—2厘米;木牍、封检等略。
(5)书写时间:171—186年。
(6)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其中,J7第四层出土的1105号木牍,书写时间略早于钟繇时代,但笔法与钟繇一致。
(四十七)甘谷木简
(1)发掘时间:1971年。
(2)发掘地点:甘肃省甘谷县东汉晚期墓葬。
(3)数量:23枚。
(4)书写时间:141—158年。
(5)书体:隶书。书体非常成熟,可与东汉隶书名碑参看。
(四十八)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1)发掘时间:1996年10月。
(2)发掘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市中心平和堂商厦建设工地走马楼街50号地下9米22号古井。
(3)数量:大批。1999年公布了2141支木莂,2003年公布万余枚竹简资料,余者未知。
(4)形制:木牍、木简、竹简。
(5)书写时间:三国吴(229—280年)。
(6)书体:楷书、行书、草书等。楷书书写时间恰在钟繇去世的年代,对研究钟繇楷书是极好的参照。
(四十九)湖北鄂城木刺
(1)发掘时间:1981年。
(2)发掘地点:湖北省鄂城市三国时代吴国初期墓葬。
(3)数量:6枚。
(4)尺寸:木牍长24—25厘米,宽3.3厘米。
(5)书体:楷书(残存隶意)。
(五十)南昌高荣墓木刺、木牍
(1)发掘时间:1979年。
(2)发掘地点:江西省南昌市三国吴中期墓葬。
(3)数量:木刺21件,木方2件。
(4)尺寸:木刺长24.5厘米,宽3.5厘米。
(5)书体:行楷等。
(五十一)安徽南陵麻桥木牍
(1)发掘时间:1978年11月。
(2)发掘地点:安徽省南陵县麻桥2、3号东吴墓葬。
(3)数量:3块。
(4)书体:楷书(含隶意)。
(五十二)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
(1)发掘时间:2003年12月。
(2)发掘地点:湖南省郴州市苏仙桥汉代至宋元古井。
(3)数量:三国吴简140枚。
(4)尺寸:多残断,完整简长23—25厘米,宽1.4—2.1厘米。
(5)书写时间:239—243年。
(6)书体:楷书、章草等。
(五十三)安徽马鞍山朱然墓木牍
(1)发掘时间:1984年。
(2)发掘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吴国名将朱然墓。
(3)数量:木谒3件,木刺14件。
(4)尺寸:木谒长24.8厘米,宽3.4厘米。
(5)书写时间:232—238年。
(6)书体:成熟楷书。其楷书书写时间,比钟繇时代略晚,比王羲之时代略早,对于研究魏晋楷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五十四)南昌吴应墓木牍
(1)发掘时间:1974年。
(2)发掘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西晋初墓葬。
(3)数量:木刺5件,木方1件及瓷器等。
(4)尺寸:木刺均长25.3厘米,宽3厘米;木方长26.2厘米,宽15.1厘米。
(5)书写时间:西晋。
(6)书体:行书等。
(五十五)泰始九年简
(1)发掘时间:1966年。
(2)发掘地点: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西晋至唐105座墓葬。
(3)数量:木简及其他文物,数量不详。
(4)尺寸:泰始九年木简长24.5厘米,宽2.4厘米。
(5)书写时间:西晋泰始九年(273)。
(6)书体:行书。
(五十六)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东晋“松人”解除木牍
(1)入藏时间:不详。
(2)入藏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3)书写时间:340年。
(4)书体:楷书、行楷。
(五十七)北凉沮渠封戴墓表
(1)发掘时间:1972年。
(2)发掘地点: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177号墓。
(3)数量:1块。
(4)尺寸:高24.2厘米,宽11.7厘米。
(5)书写时间:455年。
(6)书体: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