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经济下行期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实背景及内涵
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创新初衷即通过各种功能的发挥,以迎合金融机构的需求。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资产证券化规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实现了迅速增长,并成为这些地区转移风险和补充流动性的重要途径。当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连接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在经历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的洗礼后,资产证券化创新已步入适应世界银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自2012年5月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后,我国政府部门对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正逐渐步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变”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凸显,且这种发展趋势使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一种“悖论”,即银行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但势在必行的经营转型必将带来利润下降,再加上多年传统模式所积累的风险,银行不稳定的概率也会提升。可以预见,作为顺周期行业,商业银行面临的“下行压力”也逐渐增大。理论上讲,资产证券化创新流程可视为盘活金融资源存量、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及管理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有效适应经济周期的下行趋势,也能为商业银行更好实践“供给侧改革”赋予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要求提供动能。我们知道,金融创新的发展即是为了满足某种金融功能需求,这对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为此,本章结合经济下行趋势的重要背景,基于功能观视角探讨银行资产证券化创新的主要动因,力求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需求本质进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