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书综合运用西方经济理论、现代金融理论、银行理论及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 比较分析法
在第三章中,本书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及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并从业务经营、盈利渠道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资产证券化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我国银行微观特征、经济下行趋势为背景,对比分析了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动力,并指出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区别。
二 逻辑演绎法
在第四章中,本书从理论角度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具体来看,本章认为,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遵循一条“由微观向宏观过渡”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路径,并通过逻辑演绎的方式对这条演进路径进行分析。再者,在第七章中,本书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存贷收益模型,从理论上推导演绎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资本比率、资产收益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在理论上识别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的促进作用。
三 系统分析法
本书系统分析了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首先,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的关系进行初步判断;其次,以经济下行压力为背景进行准自然实验,力求识别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构建一个简化的存贷款收益模型,并进一步剖析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四 中介效应法
中介效应法是本书第七章重点使用的一种实证分析方法。在第七章分析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的影响时,本书认为银行流动性结构、资本充足状况、风险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可作为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稳定的具体机制,在阐述相应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本部分采用中介效应法证实了资产证券化可通过银行流动性结构的改善、资本约束的缓解、盈利能力的提高及风险水平的下降,进一步推动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再者,在第七章针对资产证券化与银行杠杆关系的探讨时,依然用到了中介效应方法,认为银行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实现自身流动性结构的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缓解及风险资产权重的降低,可知资产证券化可通过流动性效应与风险转移等功能,对银行杠杆的增长形成抑制。
五 双重差分法
双重差分法是进行政策评估时一种常用方法,也是本书在分析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效应时重点使用的方法。与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金融创新具有浓厚的政府推动色彩,这对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因此本书认为现阶段资产证券化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政策力量的推动功不可没。鉴于此,本书纳入2014年年底及2015年年初,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向备案制或注册制的变化,及2016年不良贷款证券化启动的政策因素,将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银行设定为处理组,非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银行设定为对照组,从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识别政策视角下,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双重差分法在本书分析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关系的初步判断、经济下行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关系的分析中均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