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议与展望

(一)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

首先,坚持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提升诊疗水平,以慢性病管理为抓手推动分级诊疗,建立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与健康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团队和区域性的医疗卫生联合体,为真正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打好基础。

其次,坚持防治结合,在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和控制、职业病防治、精神心理卫生等方面形成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坚持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加大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其中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共同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双重责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在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护理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的能力,开办基层老年护理站、康复站等延续性医疗机构,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形成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相结合的社会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二)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在慢病防治、精神疾病管理、健康促进方面增强人员配备,强化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力度,补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水平医疗卫生人员,在人才、技术、设备方面进一步提升。引导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将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健康指导室等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应有的激励作用。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是利用基础性绩效保障日常生活,通过奖励性绩效来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奖励性绩效总量有限,故而拉开的差距并不大[5],即“多劳多得”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

(三)基本药物制度亟须进一步完善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是“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一些因素所干扰:一是药品层次明显下降,直接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些疾病无药可用,比如急救和小儿疾病用药普遍缺乏;二是药品种类不能满足日常用药需求,医务人员用药选择受到了限制,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6]有些基层机构可以收治的病患由于药品缺乏而不得不选择上转;三是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后,看似采购价格降低,但实则由于生产供应商标价调高,药品的真实中标价格高于机构自行采购价格,因而医疗机构出售药品的价格并未下降,患者也并未从中受利。

(四)应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以居民健康为核心,完善服务功能、突出服务特色、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打好基础。一方面,基层机构应对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来进行能力提升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应当从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升门诊疾病咨询、诊断与治疗能力以及住院能力建设,如完善基层医务人员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制度,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救技能的指导与培训,按计划开展人员轮训等。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2]聂晓峰:《运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年。

[3]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019年7月17日,http://www.gov.cn/test/2009-04/08/content_1280069.htm。

[5]陈东升、吴天、王骞等:《某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卫生政策研究》2015年第5期。

[6]刘丹、于忠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33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