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民工潮。受到经济政策等限制,很多民工无法将他们的孩子带入城市。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家乡,没有监护人的陪伴和照料,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由此诞生了留守儿童。进入21世纪后,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等方面仍存在着大量问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引起公众的关注,党和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幼年时期所发生的社会化过程,对儿童形成价值观念、构建角色认知、外化角色行为等具有重要影响,而学习社会化有助于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学习层面上表现出适应性,更好地融入社会,形成独具个体特色的学习风格,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表现出积极的社会化学习行为。所以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为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现状,探寻其影响因素,在实践领域中探索促进其学习社会化发展的路径,本书以西北地区某贫困县的千余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调查问卷,深入实地收集数据。在研究过程中,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构方程模型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要方法,采集数据后通过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模型验证,得出调查结果并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在现有环境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任务刻不容缓。学习社会化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决定了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和大众媒介等的功能十分重要,需要切实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氛围,引导他们顺利完成学习社会化,进而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本刊编辑部,曾君:《提升民生福祉 聚焦全国两会“好声音”——2018年全国两会专题报道》,《社会福利》2018年第4期。
常爱芳:《当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陈刚:《劳动力迁移、亲子分离与青少年犯罪》,《青年研究》2016年第2期。
陈童:《议程设置下的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再现》,《科技传播》2016年第19期。
陈旭:《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程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以湖北省H县为例》,南昌大学,2013年。
邓纯考:《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第1期。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和学新、李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其政策分析》,《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年第1期。
黄会林、阮青、李璠玎:《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黄雪娇、赵可云:《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基于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5期。
李晓敏、袁婧、高文斌等:《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期。
李颖异、王倩:《关系视阈下流动儿童媒介素养构建》,《当代青年研究》2017年第6期。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刘天、程建坤:《改革开放4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动因和经验》,《基础教育》2018年第6期。
刘艳玲、陈琳:《留守儿童“农校对接”动漫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王卓君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莫继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时全丽:《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廉洁教育的启示》,《学理论》2014年第23期。
孙宏艳:《警惕少儿生活方式的隐患》,《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1日。
唐华丽:《从社会学习理论看电视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
王玲宁:《谁来伴我成长——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影响》,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
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向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青年探索》2003年第4期。
魏昶、喻承甫、赵存会等:《学校归属感在学校氛围和留守儿童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第7期。
魏正聪:《自媒体时代媒介与受众的价值关系转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理论观察》2006年第4期。
新华网:《习近平重庆之行,细节蕴含深情深意》,http://www. xinhuanet.com/2019-04/18/c_1124383023.htm,2019年4月18日。
杨斌成:《电视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及难点》,《传媒观察》2012年第3期。
杨靖:《电视: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重度依赖的“精神抚育者”》,《兰州学刊》2014年第10期。
杨靖:《媒介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当代传播》2012年第4期。
杨靖、黄京华:《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四级阶梯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
曾小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程度的实证研究——以溆浦县龙王江乡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3年。
赵可云、崔晓鸾、杨鑫等:《大众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年第3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郑素侠:《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参与式行动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2016年2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2018年5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209/t20120907_65532.html,2012年9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http://www.gov.cn/zwgk/2013-05/03/content_239 5337.htm,2013年5月3日。
周文静:《浅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0期。
[1] 陈童:《议程设置下的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再现》,《科技传播》2016年第19期,第74—75、77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http://www.gov.cn/zwgk/2013-05/03/content_2395337.htm,2013年5月3日。
[3] 陈刚:《劳动力迁移、亲子分离与青少年犯罪》,《青年研究》2016年第2期,第1—10、94页。
[4] 常爱芳:《当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38—41页。
[5] 周文静:《浅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0期,第196—197页。
[6] 刘天、程建坤:《改革开放40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动因和经验》,《基础教育》2018年第6期,第22—31页。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209/t20120907_65532.html,2012年9月5日。
[8] 邬志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2016年2月14日。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2018年5月2日。
[11] 本刊编辑部,曾君:《提升民生福祉 聚焦全国两会“好声音”——2018年全国两会专题报道》,《社会福利》2018年第4期,第4—9页。
[12] 新华网:《习近平重庆之行,细节蕴含深情深意》,http://www.xinhuanet.com/2019-04/18/c_1124383023.htm,2019年4月18日。
[13] 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王卓君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4] 王向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第97—101页。
[15] 莫继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6] 和学新、李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其政策分析》,《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年第1期,第100—110页。
[17] 魏昶、喻承甫、赵存会等:《学校归属感在学校氛围和留守儿童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第7期,第1103—1105页。
[18] 黄雪娇、赵可云:《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基于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5期,第21—25、32页。
[19]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 邓纯考:《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第1期,第9—10页。
[22]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第78—84页。
[23] 程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以湖北省H县为例》,南昌大学,2013年。
[24]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青年探索》2003年第4期,第7—10页。
[25] 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第41—43页。
[26] 曾小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程度的实证研究——以溆浦县龙王江乡为例》,中南大学,2013年。
[27]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132—135页。
[28]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理论观察》2006年第4期,第7—10页。
[29] 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 陈旭:《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1] 郑素侠:《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参与式行动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125—130页。
[32] 杨靖、黄京华:《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四级阶梯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第30—33、43页。
[33] 王玲宁:《谁来伴我成长——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年版。
[34] 杨斌成:《电视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及难点》,《传媒观察》2012年第3期,第26—27页。
[35] 刘艳玲、陈琳:《留守儿童“农校对接”动漫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第32—37、53页。
[36] 杨靖:《媒介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当代传播》2012年第4期,第59—61、64页。
[37] 唐华丽:《从社会学习理论看电视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第224—225页。
[38] 杨靖:《电视: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重度依赖的“精神抚育者”》,《兰州学刊》2014年第10期,第127—133页。
[39] 时全丽:《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廉洁教育的启示》,《学理论》2014年第23期,第223—224页。
[40] 魏正聪:《自媒体时代媒介与受众的价值关系转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95—98页。
[41] 李晓敏、袁婧、高文斌等:《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期,第92—94页。
[42] 黄会林、阮青、李璠玎:《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21—27页。
[43] 李颖异、王倩:《关系视阈下流动儿童媒介素养构建》,《当代青年研究》2017年第6期,第110—115页。
[44] 赵可云、崔晓鸾、杨鑫等:《大众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年第3期,第66—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