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干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社会化的概念厘定及内容分析

一 社会化概念厘定

(一)社会化概念阐释

社会化一词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领域都被广泛运用,指的是个体通过社会活动,习得社会文化,增强个体的社会属性,从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个体的演变过程,是人们通过学习得以继承各种社会规范、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等内容,在生活中学习并扮演各种角色,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对于社会化的解释与定义,学术界也存在很多争议。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3]生物个体通过学习到的科学文化和社会规范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我的角色定位,适应自身所处社会环境。同时,在适应的过程中,将习得的社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社会文化由此传承下去,社会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并不断向前演进,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需要个体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教育的重要实践场。但学校在其中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学校作为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有着重要作用。儿童作为受教育者,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角色认识,从而适应教学环境,适应在学校这个小的社会团体中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也就是适应社会化的过程。学校的教育虽然是一种狭义的教育,但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完成儿童学习社会化,有助于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生活,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

(二)社会化内涵分析

“社会化”一词最早由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加·塔尔德提出。他从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概括出社会化的概念,塔尔德认为学习活动不仅仅是人独有的活动,自然界中的生物个体都存在学习的本能。塔尔德对社会化的阐述影响了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吉登斯是美国社会学学科的奠定者,他运用社会化这一概念解释人的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体和社会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学、教育学对于社会化开始了系统化的研究,社会化也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被大量地使用,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社会学家特·希布塔指出社会化通过个体之间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得到社会公用的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做法,是社会群体解决困难,适应彼此之间关系,并从中得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特·帕森斯把社会化看作个体通过学习和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在社会群体的认同下,从社会生活中总结出的个性特征,并且把这种现象看作不同社会地位成员在社会监督下发展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个体的过程。另外有一些学者把社会化过程与本质的分解和扩散联系起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但并不是由纯粹的生物个体组成的。组成社会并在社会中活动的是认同一定社会文化、遵从一定社会规范的社会人。

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性质,在个体向社会化演变的过程中,个体逐步隐藏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成为人的突出属性,社会化是将一个人由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过程。维果斯基指出社会化的概念能够说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也能说明个体成长的条件并不仅仅受其天生的、自然状况的影响,还受社会影响之下的发展状况的影响。“人发展的社会情况”这个概念被运用到心理学中,维果斯基将其解释为“个体掌握社会经验、性格和行为形式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这是个体心理中的生活化的内容。帕利金的社会理论指出,社会化的影响内容不仅仅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还指出社会化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的活动,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社会和自然界,引起个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整个过程是多元化的。

从上述各个学者的对于社会化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教育观点出发,还是从个体自身发展出发,人的社会化包含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体与其行为和心理的关系、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诸多方面。人的社会化是从个体文化发展、个性养成、社会结构等角度来完成的。

二 多元视角下的社会化及内容

(一)多元视角下的社会化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术界研究社会化的流派主要从三种角度来探讨,分别是文化角度、个性发展角度和社会结构角度。随着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对社会化问题的探讨逐渐囊括了以上三种不同角度的理论研究,构成了研究社会化的不同方面。

从文化角度看社会化,是社会文化不断传递和传承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把社会的核心价值内化到每一个个体当中。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把社会核心价值标准作为社会生存的基本准则,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通过知识获取与认知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从个性发展角度看社会化,它是形成社会成员和个体独特个性的发展的进程,经过社会化,个体才能逐渐形成自我个性特征,这种特征不仅仅是自我个性,同样也是社会化生存环境下的自我标识,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又包含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从社会结构角度看社会化,是个体经过社会化过程使其趋向符合社会发展,是个体能够担当社会属性的要求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社会个体逐渐摆脱生物人的属性特质,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社会属性,在适应社会生活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进程。

从不同角度来看社会化,可以看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成员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和人格。

(二)社会化的内容

每一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角色,根据自身角色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并熟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最终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个体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社会结构角度、文化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来看,与政治层面的社会化、道德层面的社会化、个人层面的社会化具有一定的对应性。

1.政治层面的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4]社会成员与社会的不断互动形成政治社会化,社会传播政治信息,个体接受政治教育,与政治学习和内化过程共同完成。

政治社会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党和政府对政治社会化极为关注。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实质就是政治层面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增强公民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采取政治运动和批判等方式完成政治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所采用的手段和制度也更加平和。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已经由简单的意识形态的灌输转变为培养国民的基本素养,如荣辱观和基本道德的培养。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正在稳步推进,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转变,国家的一些政治事务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需要不断地融合进步。当下,国家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群体、大众媒介和各种社会组织等因素来完善对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性,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受教育权,乃至教育的内容、结构和管理体制都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政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由于人的学习社会化是一个逐步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需要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是一定的社会准则。由此看出,政治的社会化,影响着个人学习社会化。

2.道德层面的社会化

“所谓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环境中的人口、自然资源等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道德这一上层建筑。而道德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共同的价值观念,同法律一样,都是社会群体规范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能够起到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也能限制个体的行为。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个体通过周围的社会成员不断学习道德观念标准,并将这些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也不断变化,在交往的过程中,虽然方式发生变化,但对于道德观念的学习本质未发生改变。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学习道德标准,个体通过伦理和价值的内化,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内化。

同样,社会化生存需要一定的道德准则。道德是社会规范体系的一部分,人的学习社会化过程,就是对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作为社会化生活过程中的道德评判标准。例如,家风就是一种道德准则,儿童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在内心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标准,这种标准的形成,就是一个学习社会化的过程。这就使得道德社会化在某些方面影响个人学习社会化。

3.个人层面的社会化

郑杭生指出,社会化是个体和社会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个性和人格,由生物人转向社会人。个体通过对文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生存环境。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积累和延续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结构,个体的人格和特性得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个体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在出生的时候只是自然人,具备基本的本能特征,与动物相近。个体只有通过社会化的学习,才能完成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并在社会中生存。

被人们陆续发现的一些所谓的狼孩或者熊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成长,他们通过学习,得到的是动物的生活本能和一些动物独有生活习性。动物没有语言,也不能直立行走,他们也只会爬行,不会说话。他们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具备了动物的特征,但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社会中生存。所以说,从生物人要成为社会人必须经过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才能完成转变,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应的社会文化。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对社会结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个体对自身准确的社会角色定位,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培养促进了人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参与社会所必备的基础条件,通过学习完成自我的社会角色定位,并逐步适应社会化生活。人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学习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接触和互动,学习社会规范、学习谋生手段、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从而在政治、道德、个体方面完成社会化转变。学习社会化对于儿童未来的职业发展、成年期的社会适应、角色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政治、道德、个人三个层面来理解社会化,可以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学习社会文化、社会规范,与社会趋向一致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化过程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另一方面社会化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发展。这一个双向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社会发展。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对社会习惯和道德、法律的认知和内化,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成为合格的社会个体。

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培养促进了人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参与社会所必备的基础条件,个体在多元化的环境中,通过对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学习和内化,完成自我的社会角色定位,逐步适应社会并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与群体接触和互动,学习社会规范、学习谋生手段、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从而在政治、道德、个体方面完成社会化转变,政治生活与道德文化服务于个体社会化过程,政治社会化与道德社会化统一于个体社会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