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核心观点与基本构思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其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构成,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批判,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实践批判。这是由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性决定的。所谓“理论批判”是指: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对作为种族主义(和自然地理环境主义)、历史观和政治立场、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批判,其所涉及的主要论题包括: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及其相互关系、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殖民主义的作用)、世界历史及其发展趋势等。其主要内容有:拒斥德国“中心主义”;在“拒斥”中构建“新的哲学”;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结构性分析,与超越“亚洲停滞”说和“欧洲独特”说;对英国殖民主义作用的评价及其符合“批判逻辑”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认识的拓展和深化,等等。所谓“实践批判”是指:侧重从具体社会发展道路的角度,对作为种族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批判。其所涉及的主要论题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类型国家与非资本主义类型国家的关系、东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特点、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中发展的特点及其未来命运等。其主要内容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认识模式及其两种形态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研究范式的发展;非资本主义落后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中的发展动向;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缩短向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可能性,等等。当然,在马克思那里,“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又是交融在一起的。这就是说,“理论批判”不是无实践指向的、纯粹哲学意义上的“拷问”和“建构”,“实践批判”也不是缺少理论形态和哲学蕴含的、似乎与对“西方中心主义”批判无关的社会发展道路研究。要言之,“实践批判”是“理论批判”的基础和目的,“理论批判”是“实践批判”的导向和指南。“理论批判”理念只有体现在“实践批判”中,才是真正确定的或明确的;“实践批判”理念只有获得了“理论批判”的支持,才能形成强大的思想引导力量,对现实的人和社会的解放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基于“实践批判”的“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的这种辩证关系,就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亦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科学批判的逻辑。可以认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学说的主旨,即:基于现实、改造现实和构建现实,从而为人和社会的彻底解放指明方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界忽略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批判”,抑或说,没有将它纳入“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中来理解,故对其所包含的主要论题和内容,或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和话语系统来诠释,或用“西方中心主义”框架中的“反西方中心主义”来诠释,从而把世界历史的整体与部分、世界历史的普遍与特殊完全割裂开来;或在其间“摆来摆去”“不得要领”。这也说明,忽略或撇开“实践批判”,对“理论批判”就不可能正确把握。进而言之,在马克思那里,“理论批判”的彻底性,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批判”。当然,“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是互动的。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只是开辟了对“西方中心主义”科学批判的路径,并完成了他那个时代赋予其的对“西方中心主义”科学批判的使命,而不是终结了“西方中心主义”以及对它的科学批判。但遗憾的是,由于忽略了“实践批判”,从而把“理论批判”孤立化,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这一路径,以至于出现了这一种“怪象”,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护和正面阐释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和诽谤,都来自“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和话语系统。因此,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逻辑的当代形态,亦即当代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西方中心主义”也会随着人们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继续传播和蔓延,所以,在今天,我们必须继承,但不能简单延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用全书三篇中的两篇(共八章),专门分别阐释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以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逻辑的当代形态。当然,如上所述,在马克思那里,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交融在一起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亦如此。但考虑到“当代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属于“初建”,其中有些重要环节需要增添,有些重要环节需要厘清和重构,故把“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分别加以阐释,是必要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理论批判”(中篇),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关于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的批判,关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主客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关于超越中国哲学的话语危机的方法和路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实践批判”(下篇),其主要内容有:关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论,关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发展路径”论,关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治理”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其内容涵盖面是很宽广的,故远不仅是以上所述,但这些内容却是“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逻辑的当代形态”的“核心内容”。当然,仅此还不足以完成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逻辑当代形态的构建,但却由此确立了其最基础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