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澜湄五国华商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云南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泰国华商与住在国关系现状

(一)经济关系

华人经济是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是泰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在泰国的各大经济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旅游业、工业、农业、金融业、采矿业等领域。据统计,泰国国内企业近一半为华人所有,华商企业市值占泰国前100家企业市值总额的31%。泰国所有上市华商企业的市值约为521亿美元,上市华商企业的总资产约为1575亿美元(表1.2)。

表1.2 泰国主要华商上市企业市值及资产(2013年)(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吴东儒、李义斌、林春培:《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5页。

泰国华人经济在推进泰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步伐。华侨华人经济,尤其是华人经济深度融入并影响着泰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可以说,泰国的现代化与华侨华人经济密不可分,甚至融为一体。日本东京大学社会学研究院末广昭(Suehiro Arira)在其论文《战后泰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商业银行家、工业巨头和农产企业集团》中指出:“虽然泰国主要的国内资本家集团一直都是华人,但他们基本上都在当地出生,加入了泰国国籍并使用泰国语言;年轻一代的企业领导人完全是在泰国学校接受教育。与战前的时期不同,大多数华人企业领导人都与该国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有鉴于此,我不把这些资本家定义为外国商人,而是把他们列为国内或泰国商人。”[31]

泰国华人经济由泰国华侨经济演变而来。如同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经济对住在国的贡献一样,泰国华人经济在近几十年来泰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壮大了国家的经济力量,加快了国家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世界华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政治关系

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曾指出:“基本上东南亚华人经过几代繁衍,对于当地的认同是相当牢固的,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32]这个结论完全适用于泰国。二战后,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泰国的华人同化政策比较成功,因此,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阻碍。而且,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其自身也需要通过加入当地国籍,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来保障和获取更多的权利。随着泰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泰国的华裔以各种形式参与泰国的政治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33]与此同时,华人社团也开始成为泰国政治生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泰国的政治环境的宽松,广大华侨华人不仅社会融入度提高,政治融入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华人政治家通过选举、组建或加入政党等方式进入泰国的政治集团。20世纪90年代后,差猜·春哈旺、川·立派、班汉、他信·西那瓦、阿披实、英拉·西那瓦相继出任总理。他们都是第三代及以上的华裔泰国人,差猜·春哈旺是祖籍潮州的第三代华裔,而阿披实的祖先是从越南移民到泰国的袁氏华侨;英拉·西那瓦是第四代华裔。此外,许多华人通过选举成为泰国的议员、阁员,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34]

如今所有具有泰国国籍的华人华裔都自称泰国人,并按照泰国法律享有公民一切合法权益,进入了泰国主流社会。值得关注的是,泰国华人华裔并不是以泰籍华人或华族的法律身份参与泰国政治的,而是以泰籍泰人的法律身份组建政党、参加选举、走上政坛的。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华侨华人在泰国社会的深度融入性。

华人华裔对泰国的政治认同不仅仅表现为履行归化手续,实现法律身份的转换,而是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理性的高度。泰国华人伍启芳女士曾撰文表示:“中国是我们的‘根’之所在。但也应该确认我们已经分枝落叶在泰国”,“虽然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但是我们却生于斯,长于斯,且可能永远生活于斯,所以我们几乎已全部归化为泰籍,所以我们要崇敬泰皇,忠爱泰国及遵循泰国法律;并以保存和发展泰国文化为主,绝不崇洋媚外,如此才能融入泰国生活和社会,并将自己的成就回馈给泰国社会”。可见,泰国华人真正从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

(三)社会与文化关系

华侨华人已高度融入泰国社会,并形成一种以文化认同、族群认同或是社群认同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至今,泰国华商已在当地耕耘了300余年,形成了很多类型的社会关系网络圈,包含族缘及地缘关系网络、婚缘关系网络、侨团关系网络;族缘和地缘关系网络是先赋性的,始终是所有社会关系网络中最重要的类型;婚缘及侨团关系网络是后致性的,是泰国华商扩大社会资本的集中体现。[35]

其中侨团关系网络是当前华人华商社会关系网络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许多泰国华商资本运营的重要载体。目前泰国是侨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有代表性的如泰国中华总商会、泰国潮州会馆、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泰华各姓宗亲总会联合会、泰国工商总会,泰华进出口商会、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泰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泰中新时代领导精英班、泰中工商业联合总会、泰国石狮同乡会、泰国南安同乡会、泰国泉州晋江联合总会、泰国广东商会代表,等等。

中泰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泰国的华侨华人社会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腊八祭灶等节日,但也重视泰国的泼水节、佛诞节、水灯节等,许多盛大仪式采取泰中结合的方式庆祝。华人普遍有泰国名字,泰语流利,会说中文的已经很少。宗教信仰上,华裔也愿意信仰泰人所崇拜的小乘佛教,而开始减少对儒教和大乘佛教的信仰。因此泰国的华人文化已成为一种混合型的文化。

除了华侨仍保持着中国姓氏外,泰国华人华裔的中国姓氏已完全为泰国姓氏所取代。如:郑姓演变成郑差沛汶、郑差哇尼、郑差鲁威吉等。有的泰国姓氏来自历朝历代泰国国王的赐予,大部分则取自于泰语中吉祥如意、勇敢智慧的词汇。华人华裔甚至于像泰人一样,从小就取一个单音节的小名。小名的使用时限和范围与中国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不仅终生使用,并且可供老师、同事、上司称呼,而大名只有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才使用。[36]

泰国华人的宗教信仰与泰国国教一样都是佛教,泰国华人所尊崇的儒家思想传统深入泰国人民思想生活领域,对泰国的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和民间风俗都有深远影响,泰、华伦理道德相类,生活习俗相近,相处历史悠久,血缘关系源远流长,因而华人与泰国各兄弟民族已形成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这种状况,在海外各国的华人中,是比较突出的。

泰国华文教育发展较好。泰国社会目前形成的学习华文的热潮,有人誉之为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的第二个“春天”。这一热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朱拉隆功大学率先开始教授中文课程。20世纪80年代后,泰国政府逐渐放宽对华文教育的限制,1992年宣布全面开放华文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大、中、小学纷纷设置中文课程,教授中文课程的学院、学校、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37]目前泰国著名的大学,如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易三仓大学、农业大学、艺术大学和曼谷国际学院等都开办了华文课,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培养了一批硕士生。有些大学已经与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中国高等学府建立了师生交流关系。泰国全国76个府的华人社团、会馆、同乡会等组织开设的华文补习学校、夜校、培训班、华文讲座班等更是不胜枚举。

另外,泰国华人依托于华人社团、宗亲组织及其他民间机构,积极团结华人在服务于泰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起到连接中泰关系的作用。

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与“泰国4.0”战略和“东部经济走廊”[38]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泰国华商经济实力强、社会融入程度深、社会影响力巨大,泰国侨团侨社数量众多、历史悠久、运行规范,是推动中泰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