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巴金:家庭“隔膜”的表现者[1]

关于巴金,文学史家和评论者也有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他和茅盾、老舍一起代表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三大高峰。就其整个创作,其中又以两大题材最为显著,第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和《火》等。第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夜》等。对其风格特点,钱理群曾用“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其早期创作;宋永毅曾把巴金和鲁迅、茅盾、老舍等一起进行过比较,他说:“鲁迅提供了深刻而恒久的思想影响;茅盾提供了时代速写式的政治范型;巴金先后提供了青春激情和人格象征;而老舍提供的,则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素描和民族文化的风采录。”[2]杨义则用“热血青年的文学火炬”来概括巴金创作的整体风格,他说:“巴金的激情是有广阔的幅度的,上承‘五四’思潮的遗风,西取美国波士顿监狱电椅上的火花,法国启蒙主义和山岳党人余波,北纳俄罗斯民粹派无政府主义的狂浪,形成一股势不可遏的巨流,冲击着旧中国黑暗腐朽的政治制度、家族制度和伦理观念。他的小说是‘五四’以后二三十年间时代激情和青年情绪的历史结晶,因此他的小说成了新文学中最为进步青年嗜读的作品之一,成了一代热血青年的文学火炬。激情的充沛,使他的小说具有冲击心灵的巨大的情感力量。激情的充沛,又使他的部分小说情感冲击着形象和哲理,粗直处略显力有余而味不足。”[3]

而在对《激流三部曲》特别是《家》的评论中,杨义说它“是倾吐‘积愤’之作。作家已经看透了作为旧中国社会的基层细胞的家族制度之黑暗、腐朽、虚伪和残酷,把它看作高老太爷这种老辈尊长专横霸道的堡垒,克安、克定一代不肖子孙腐化堕落的渊薮,鸣凤、梅、瑞珏这类奴婢、小姐、媳妇悲惨命运的地狱,觉慧、觉民、琴、淑英一代觉醒青年的牢笼,从而毫不可惜它的崩溃,充满勇气和义气地‘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告’。”[4]

以上的评论当然精准,但是,这里我们不准备就巴金的创作作全面的研究,而仍然从“隔膜”主题的角度来作一点分析,其牵强不妥之处或许在所难免。

巴金对“隔膜”现象的表现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他表现最为深切的是家庭成员间的“隔膜”。下面,我们以《家》和《寒夜》等作品文本为例,主要分析巴金家庭题材作品中的代际“隔膜”、夫妻“隔膜”,以及婆媳“隔膜”等主题现象。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和鲁迅表现凡俗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深切”与复杂不同,巴金则把这些“隔膜”直接表现为矛盾或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有时甚至达到“有我没你”的激烈程度,以至于最终都以悲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