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义价格指数编制与货币政策应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从已有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由于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和对长期物价稳定的冲击与日俱增,围绕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通货膨胀测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的研究文献在逐渐增加。已有文献编制广义价格指数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资产价格是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二是资产价格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本身就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稳定资产价格能增加社会福祉。基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与消费物价水平相对稳定长期并存、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价格运行出现明显分化背离的典型性事实,本书提出应从新的视角看待广义价格指数编制与货币政策应用的问题。

本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是将其作为新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为央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稳定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服务的。本书的研究拟从更加有效地测度通货膨胀出发,以新时期通货膨胀机理的变化为研究切入点。首先对现有通胀衡量指标CPI进行剖析:什么是CPI指数?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是什么?编制CPI指数的目的是什么?编制程序是什么?CPI在衡量通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对CPI自身的修正不能完全解决其通胀测度失真的问题,而要构建新的通胀指标——广义价格指数来加以解决?

本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是为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服务的。由于通胀机理的变化、通胀表现形式的改变,CPI在衡量整体价格水平时准确性下降,在测度通胀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偏差。在此背景下,如果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然采用CPI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通胀衡量指标,会产生什么后果?现行以CPI通胀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存在哪些缺陷?本书以此提出编制广义价格指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书对已有的经典广义价格指数编制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可供借鉴之处,为本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奠定方法基础。本书运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贝叶斯动态因子模型,采用中国的多种价格指数,编制中国的广义价格指数。基于广义价格指数的自身特征深入探讨了中国广义价格指数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三个方面的应用价值:在通货膨胀预测中的应用、在“稳物价”与“平周期”协同中的应用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中的应用。全书的研究思路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研究框架示意

全书共分为七章,除第一章导论外,分析结构与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章,通货膨胀测度指标的选择。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对现有通货膨胀衡量核心指标CPI的历史沿革、测度目标、编制程序等方面的剖析,发现其在通货膨胀测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针对CPI自身的修正并不足以完全解决其在通胀测度方面的失真问题;二是鉴于本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是为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服务的,由于通胀机理的变化、通胀表现形式的改变,CPI在衡量整体价格水平时准确性下降,在测度通胀水平方面存在偏差。在此背景下,如果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然采用CPI作为单一的通胀衡量指标,会产生什么后果?现行以CPI通胀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存在哪些缺陷?本书以此提出编制广义价格指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广义价格指数的编制。本章首先对已有的经典广义价格指数编制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可供借鉴之处,为本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奠定方法基础。然后,本书运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贝叶斯动态因子模型,采用中国的多种价格指数,编制中国的广义价格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广义价格指数的编制,除了应纳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与房地产价格指数,还需纳入PPI指数与PPIRM指数,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PPI与CPI之间传导的阻滞,CPI并不能完全反映实体经济领域的价格水平。对广义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动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从广义价格指数测度的通货膨胀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测度的通货膨胀在动态特征方面的差异切入,本书对广义价格指数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体分析。

第四章,广义价格指数的应用:通货膨胀预测。本章探讨广义价格指数在通货膨胀预测方面的应用。基于对已有通货膨胀预测方法的梳理与总结,本章构建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来预测中国的广义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在允许模型解释变量动态选择、变量系数时变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模型维度和系数时变程度动态选择的通胀预测效果。模型维度和系数时变程度动态选择允许根据经济状态的变化动态选择包含不同信息量的通胀预测模型,弥补了已有通胀预测模型无法兼顾不同经济状态下通货膨胀特征的不足,在最大限度综合有效利用宏观经济信息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预测模型维度固定带来的预测不确定性。预测结果表明,在考虑预测模型变量时变与系数时变的同时,允许预测模型维度和系数时变程度动态选择可以优化通胀预测的精确度,优于单一维度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允许变量动态选择的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

第五章,广义价格指数的应用: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本章研究广义价格指数在“稳通胀”与“平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的应用。对于中国央行而言,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从最终目标来看,不仅是稳定物价,还包括经济周期的熨平。近年来,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菲利普斯曲线呈现出扁平化的趋势,中国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和“熨平经济周期”目标的实现面临挑战。因此,对于货币当局而言,采用广义价格指数作为新的通胀指标,需要考虑广义价格指数测度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变动之间的协同程度如何,也就是纳入广义价格指数的菲利普斯曲线形状如何。理论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表明,如果采纳广义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趋势并不存在;从货币政策实施的角度来看,广义价格指数测度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更为协同,运用广义价格指数测度通货膨胀,可以更好地实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动态平衡。

第六章,广义价格指数的应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本章分析货币政策操作采纳广义价格指数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何进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中国以什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继续坚持货币量指标还是转向利率指标,无论是学者们还是货币当局,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判断某一指标是否适合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关键是考察这一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是否存在稳定可靠的联系。运用广义价格指数作为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新指标,对价格变动与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广义价格指数与货币量的关联度大于CPI,基于VAR模型进一步的动态时序分析发现:货币量变动对广义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广义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对货币量变动敏感。实证结果表明,货币量指标与广义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稳定可靠的联系,这也就意味着当货币政策操作采纳广义价格指数时,以货币量指标为中介目标仍需坚守。

第七章,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本章对全书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如何更准确地测度总体通货膨胀、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在分析本书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