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神话:道德载体
一 神话:神之话矣?人之话矣?
于现代人而言,西方传统伦理学及哲学类著作主要涉及古代社会生活的形而上思考,如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伦理状况。但此类著作并不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状况,更无法再现他们生活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层次性。要考察远古时期一个民族的道德生活、伦理状况及道德教育状况,阅读并思索古代的神话、史诗和歌剧等文学作品,或许更有助于接近事实真相。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标本,更是客观生活的一种主观投射,其中蕴藏着创作者对道德实践、道德观念、伦理状况及道德教育现状的萃取与评价。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英国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说:“凡有人类的地方,必有神话”[2]。所谓“神话”,乃是自满于当今文明成果的现代人强加给人类先祖的概念,认为其中充满着先人们对自然及自身的“迷信”或“误解”。然而对处于“童年时代”的人类先祖而言,“神话”毋宁是他们对彼时“天—人”感应的真实体悟,以及由此提炼而成的“天上哲学”。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认为,“神话创作功能的产物一定具有一个哲学的,亦即一个可理解的意义……如果神话在所有各种图像和符号之下隐匿起了这种意义,那么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就成了哲学的任务”[3]。哲学产生的基础并不能由其本身所提供,而有赖于原始先民形成的关于世界整体的表象认识,假若没有这一条件,哲学将无法产生。
现代人所谓“人是万物之灵”主要指人类在精神上较之其他物种的自我优越感。然而对于刚从自然母体中脱胎而来的早期人类而言,这种优越感却并非显而易见。原始先民受低下生产力等因素的束缚,他们往往仅能凭借有限的想象去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推而言之,人类社会伦理观念或道德的萌芽亦是伴随着神话的产生而肇始。原始神话,又可称为原始时期的哲学。
长期以来,诸多古希腊神话研究者认为,古希腊神话“存在着活生生的道德个人——史诗英雄,而不存在道德意识”[4]。在原始部落氏族时代,神话并不只是消遣性的欣赏或娱乐,神话以其“真实性”和“神圣性”深入人心,承担着原始先民社会的道德训诫与德行养成的任务,这正是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神圣性”的来源。古希腊神话自形成之时,便对本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社会道德规范等产生了默然的影响,并在此后生生不息的民族历史变迁中渗透并浸润到民族的灵魂深处。神话因具有高度的情感内容和信仰的力量,被后世奉为不可删改的神圣信条,并同时具有了重大的文化教育功能。
古希腊神话,可谓世界文学艺术宝库里一朵历久弥新的奇葩。近代伊始,历经中外诸多学者对相关文本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古希腊神话业已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就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古希腊神话的先行研究文献而言,绝大多数的成果集中于文学、历史学、语言学、比较文化学和人类学等学科,而教育史学界对其深入研究的成果暂付阙如。尤其是从教育史学的视角结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古希腊神话的道德隐喻及其德育镜鉴予以研究的成果,尚无先例。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一名教师,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始终在思考并探索与中西方文明源头有关的一些问题。诸如,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原初类型、特征及其教育诉求等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别?造成如此之大差别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从文明的源头上研究二者的差别,以解释对各自教育或道德教育的影响?抑或说,从何种原始的资料入手或从哪个切入点开始,能够更恰当地探究中西两大文明原始的道德谱系及其建构?既然西方学界“言必称希腊”,中国学术界“言必称先秦”,从比较的视角对古希腊神话的道德隐喻、道德谱系建构以及道德教育状况等予以研究,或可为中华文明的道德建构及其德育实施提供些许借鉴?上述诸如此类的问题,乃本书选题的初衷或缘由。
二 神话:象征语言
古代神话是包含着宗教、哲学、政治、艺术、科学、史学、风俗等领域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希腊神话,既是人类童年生活的表征,又是人性最原初、最自然标本的载体。借由古希腊神话的文本分析,考察古希腊人的生活样式及道德模式,厘清古希腊人的道德本质及伦理精神,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西方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梳理古希腊社会中神话的道德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早期语言学研究仅仅将“隐喻”视为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方式,因而其只是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随着隐喻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隐喻不仅是修辞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神话作为一种“象征语言”具有强大的隐喻功能。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弗莱的原型理论都肯定了神话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神话是一种“集体无意识”[5]的象征活动,“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型,其“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沉淀为感受”[6],构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古希腊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智慧的结晶,不仅在语言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上也有着独特的方式——隐喻思维模式。本书借鉴隐喻研究的新理论,解读古希腊神话中所蕴藏的丰富而神秘的道德密码,既可丰富古希腊神话的理论研究,又可充实古希腊哲学、伦理学及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亦可为外国教育史学科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其一,古希腊神话道德的研究是“言必称希腊”西方文明研究领域、中西方文明比较研究领域中不可规避的重要的德育课题。在讨论古希腊时期的道德教育问题时,通常是始于古希腊教育始于智者的论题,那么智者之前的文化和教育传统如何?柏拉图将古希腊城邦的道德谱系归结为“四玄德”,即正义、智慧、勇气和节制,这与先秦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谱系(“仁义礼智信”)有明显的差异。那么,造成二者道德谱系有如此差别的根源何在?溯其根究其源,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神话,其原始文本中是否蕴含着其道德谱系的渊源?笔者认为,对古希腊神话的探究与解答,有助于德育学科的课题教学与讨论。
其二,比较与反思华夏文明道德谱系的缺憾及其重新建构。古希腊神话中一直反复倡导的一些核心道德价值,诸如正义、自由、秩序、法治和荣誉等,为何在华夏文明的源头乃至于其后的道德传统中抱憾缺席?退而言之,我国的典籍即使有这些道德价值的零星记载,其论述亦分散而不成系统。近代伊始,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的国家进程中,历代的有识之士业已深刻认识到,西方文明中一些先进的文化和道德要素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和诉求。本书通过对古希腊神话道德隐喻的研究,或可为我国传统的道德谱系提供些许镜鉴,抑或可为当下的道德教育提供某些历史的反思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