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践迹:走别人老路,最终可能无路可走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有的古本中,将本节和上一节连在一起。孔子评价完颜回和子贡以后,子张问善人之道。
善人的境界可能接近于仁者,因而也可以理解为子张问仁。善人之道以上的境界是圣人之道。几乎没有当世之人到达圣人之道,因而子张不问圣人之道,而是问怎么能够到达比圣人低一点的善人的境界。
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践迹”,踩前人的脚印。孔子说不随大溜,不按照风俗来走,并不是别人怎么做,你也怎么做。不要跟别人走到同样的屋子里去,从字面上理解是这样的意思。
后人对这两句话,有特别多不同的解释。
有一种解释是孔子赞同践迹,那赞同践迹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不践迹,就进不了房子,无法登堂入室。如果你想做一个善人,最好是学着其他的善人怎么走,其他的善人怎么做,踩着他们的脚印,慢慢地就走到善人的境界上去了。
另一种解释是善人是不践迹的。不践迹是一个好事,能够创新、不随大溜。如果整个社会随大溜,就会出现很多糟糕的事。这叫平凡之恶,像一个俗人一样跟别人争执,像一个俗人一样追求金钱,像一个俗人一样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些世俗的手法,不要学它,就是不践迹。但是这种状态也不算特别高级,没有到达圣人的境界,“入于室”代表孔子心目中的更高的圣人境界。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我的理解是,孔子提醒我们要能够学会打破一些凡俗的套路,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需要跟别人走一样的路,得一样的归宿。
如果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走一样的路径,得到同样的成果,就像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样,这么简单就能达到,还是善人吗?我们可曾见过成长路径一样的善人?每个人条件不一样,很难走别人的路子。这跟创业一样,别人创业成功了,你按照他的路子走,却很难成功。你需要有一点特立独行,需要有自己的操守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