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9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泰安市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泰安市政府研究室

为进一步摸清我市化工产业总体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近期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形式,对全市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化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化工产业是我市重要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石膏和岩盐等矿产资源,我市已经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总量位居山东省第9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124家,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17亿元,税金8.9亿元。

一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将其列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化工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形成了以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岱岳区以盐化工为龙头,以饲料添加剂、树脂助剂、橡胶助剂等精细化工为主导的产业;新泰市以原盐生产为龙头,形成以有机化工原料、农药等为主导的产业;肥城市形成了以甲酸系列产品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合成材料为主导的产业;宁阳县形成了以硝基苯、苯胺等有机化工,以及以橡胶防老剂、酚醛树脂、农药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东平县也形成了以新型化肥、日用化学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强,目前肥城、宁阳、新泰、岱岳区4家化工园区已通过省政府认定,全市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51%,共入园企业60家,园区共占地30645亩。通过化工园区认定,各园区都能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产业规划、规划环评、区域风险评估报告等项目。园区内道路、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电力、燃气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肥城化工园区建设的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系统平台,使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被认定为山东省“智安化工园区”建设试点(全省7家,泰安唯一),获省300万元资金奖励。

二是骨干企业茁壮成长。近年来,通过规划引导、企业评级评价、进区入园等重点举措,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化工龙头企业。农大肥业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腐殖酸肥料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一滕新材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纤维素醚产品占有率国内第一,世界第三。阿斯德科技甲酸生产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国内首个“钢化联合”循环发展的大型现代化工企业。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是“中国纤维素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是山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圣奥化工是全球最大的橡胶防老剂生产基地之一。瑞福锂业拥有世界单套产能最大的碳酸锂生产线。聚发生物是除美国以外唯一一家烯丙基胺生产企业。

三是项目支撑后劲增强。围绕创新发展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借助省级化工产业园的优势和循环经济的金字招牌,积极对接国内外顶尖企业,策划生成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阿斯德科技30万吨甲酸、聚发生物医药科技、一滕2万吨锂正极材料、昌盛石墨60万吨预焙阳极特种材料产业园项目基本都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其中聚发生物医药科技项目已开始试生产。另外,投资20亿元的山东信发集团真空制盐项目、投资33亿元的明升达洁净煤气化项目、投资30亿元的恒信高科能源项目、年产10万吨五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投资36亿元的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吨级6.5MPa粉煤气化项目、投资26亿元的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超大型粉煤气化工程示范项目等一批高附加值先进化工项目,也都按照建设计划加快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优化我市“多化并存”局面,进一步增强化工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坚持在规模化、集聚化、绿色化、高端化上下功夫,着力延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肥城化工产业园为依托,以阿斯德科技为龙头的甲酸产业链和以农大肥业为龙头的化肥、农药产业链;以新泰、宁阳化工产业园为依托,以正大新能源、恒信集团为龙头的焦化产业链和以华鸿化工为龙头的硝基苯产业链;以岱岳区化工产业园为依托,以德州实华、岱岳制盐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链。许多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原料及配套服务,既降低了成本,也带动了集群发展。晋煤明升达与上海宝钢气体合作建设规模化“气化岛”,年产1.5亿立方氢气、5000万立方一氧化碳、3000万立方氮气,为园区提供低成本化工原料和公共气体;恒信集团与江苏永钢合作建设恒信高科能源项目,年产120万吨焦炭、15万吨甲醇及焦油、粗苯、硫铵等化学品,带动发展上下游关联度高的集群经济,提升产业发展空间。新矿集团泰山盐化工现有10万吨/年氢氧化钠、10万吨/年聚氯乙烯、2万吨/年液氯、2万吨/年盐酸产能,规划新增9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产能,为下游耗氯产品提供原料。

五是安全环保监管有力。自全省化工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我市迅速开展“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行动,近年来通过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淘汰关停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条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化工企业。着力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瑞星化工、联合农药、德普化工、农大肥业、瑞福锂业和三和维信等6家企业通过省重点监控点认定,一滕新材料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积极推动“进区入园”,关闭退出3家、转产2家、搬迁入园12家。全面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大力推进各类安全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和新一轮化工企业评级评价,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已连续5年没有发生死亡和火灾爆炸等有重大影响的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弱项

(一)产业布局有待优化,地区差异化不明显

全市化工产业结构以基础无机、有机化工原料为主导,化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下企业占较大比重,企业规模相对小而散,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市级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权威性,县(市、区)发展化工产业随意性大,方向不明确,布局不集中,产业定位多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为主,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的差异化特质,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园区间未能形成协同、互补的发展模式,园区内企业一体化发展程度低,在化工园区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化工企业,企业入园率仅为51%,仍然有待提升。

(二)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我市大部分化工企业的产品还处于产业链上游,下游“高、精、尖、优”产品占比小,粗加工产品较多,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端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比如,德州实华化工泰安分公司主要经营散湿盐生产,现拥有100万吨/年六效真空蒸发制盐装置。但岱岳区主要提供基础化工原料,岩盐资源供给价格低廉,大量利润被德州实华赚走了。正大焦化只有氢气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加氢产品和氢气合成产品,粗苯、硫胺、甲醇等产品尚未确定产业链条延伸方向。华鸿化工产品单一,只有硝基苯产品能规模生产,其他产品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偏弱。部分企业产品已经不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必须进行更新换代,华阳集团以“三威”高毒农药产品为主,2020年将被全面禁止销售,但目前替代产品还未形成规模。

(三)安全环保压力增大,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日益显现,加之部分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化工产业主导产品大多是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污染排放产品,国家对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逐渐加大,行业准入管理日趋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一些园区外化工企业面临关停、搬迁压力。部分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环保水平较低,员工防范风险意识薄弱,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还亟待加强。

(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市化工产业以盐化工、煤化工为龙头,原料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受能源产业“去产能”政策影响,我市大宗基础化学品竞争力受到较大冲击。多数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建设滞后,很多企业处于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的“三无”状态,抗风险的能力很弱。企业科研经费不足,2018年全市化工企业投入科研经费仅为5.3亿元,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比例较低,新产品的应用开发与市场要求仍有距离,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还没有发挥到位。

(五)资源要素制约趋紧,企业生存面临较大考验

省政府批复的4个化工园区起步区占地面积20.4平方公里,但由于缺少用地指标,严重制约项目建设进度和新项目落地。现在14个在建化工项目,共需要建设用地2229亩,目前缺口948.7亩(其中岱岳化工产业园5个拟上项目缺少用地指标841亩)。泰山盐化一期项目占地633.8亩,目前无土地证无手续,已经严重制约了泰山盐化对外合作的开展和发展壮大。联合农药在推动IPO方面,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11月拟上报相关材料,涉及的220亩土地未上规委会进行研究,未完成招拍挂土地确权手续。焦化、化肥、氯碱、轮胎面临较大“去产能”压力,新建项目由于受碳排放指标等限制,项目难以落地。据统计,包括正大焦化、石横特钢、恒信焦化、晋煤明升达、润银生物化工等一批项目,共存在528万吨的煤炭指标缺口。恒信高科项目在完成相关审批并基本建成的情况下,因上级“限煤压焦”政策被动压减60万吨焦炭产能,企业生存面临巨大的考验。

(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化肥等传统化工行业被银行列入信贷压缩退出行业,原则上不断收回贷款,限制企业再贷款数量,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再生产和研发投入受限。比如,新泰正大焦化迁建项目总投资30亿元,但因行业原因项目贷款为零,企业全靠自有资金投入,尚有较大资金缺口。园区投入力度尚需加大,部分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较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厂、公共管廊、消防站、标准化危化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为企业运行增加了成本。

(七)行业高端人才相对匮乏,招工难和用工荒不同程度存在

全市缺乏有效吸引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的政策,许多企业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全市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共189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为3152人,仅占16.7%。人才匮乏和用工短缺并存,由于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工人对工作待遇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使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各类工人的年流失率逐渐增高。

三、对全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构建高端化工产业体系

2019年6月,市里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了《泰安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化肥及无机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五个方面的发展重点,明确了岱岳区盐化工耦合延伸发展、新泰市焦化及副产品精深发展、肥城市钢铁化工融合延伸发展、宁阳县煤化工转型与生物化工双驱动发展、东平县煤化工转型升级与专用化学品特色发展的化工产业发展布局。下一步要以《泰安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托,按照“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集群布局、错位竞争”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以特色专业园区发展壮大为突破,以重大项目推进和领军企业做强做大为抓手,细化制定高端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项目布局和存量布局。加快培育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和百亿级骨干企业,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做好规划,争取3~5年内,全市过百亿高端化工企业达到3家,逐步形成集聚化、特色化、错位化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二)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统筹全市化工产业发展

针对各化工园区各自为战的局面,建议成立市化工产业发展委员会,市发改、科技、工信、财政、自然资源与规划、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行政审批服务、统计、金融监管等作为成员单位,实行联合会商制度,建立委员会统一受理项目申请、统一审批项目落地、统一考核监管的“三统一”机制,统筹全市化工产业、园区和项目等的资源要素配置、规划、建设、管理和考核。按照严控增量、优化存量、进区入园、高端发展原则,客商、规划、土地、审批、监管一体联动,针对各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分区合理布局新上项目,严把入口关,未经委员会审议通过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实施,坚决避免“两低三高”项目落地,坚决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化。坚持结果导向,综合运用精神鼓励、政治激励、物质奖励、负面约束等手段,突出日常化、竞争化、定量化,由委员会定期进行统一考核,以推动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搭建科创平台,助力高端化工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高层次的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建立技术创新对话机制和咨询制度,搭建化工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建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化工产业高峰论坛,邀请国内专家、教授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和长远发展问诊把脉。二是搭建高端化工科创平台,重点加强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苏南研究院对接,依托其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采用“一个中心、一个中试基地、N个产业基地”模式,合作共建“北大泰安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化工研发及产业基地,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发展。三是创新优化人才引进优惠奖励政策,建立完善企业劳动力资源和人才需求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强化“柔性”引才引智,鼓励企业采取“周末院士”“季度专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用好各方面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加大政策扶持,集聚资源要素,改造提升化工产业能级

按照统筹发展、集聚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制定出台支持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一是工信、发改、商务等部门加大对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新产品开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两化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围绕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吸引、承接符合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转移项目和企业。二是全力推动评级评价,用好评价结果,淘汰关闭一批、提升改造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质量、效益等倒逼机制,加快推动现有化工企业的优胜劣汰、转型升级。三是国土规划、能源等部门加强土地、煤耗指标的政策支持,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搬迁改造化工项目、高端化工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煤耗指标,对落后化工产能用地项目严格限制。四是财政、税务、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围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战略性项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用好政府专项资金,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五)做强园区主战场,发挥集聚效应,推进化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化工园区“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安全环保、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推进园区管理服务改革,加大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强化工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为集聚化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二是完善园区企业引入退出机制,加快园区外化工企业的入园进区步伐,明确入园标准,抬高入园门槛,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对亩产效益低、占用资源多的企业制定退出标准,腾出发展空间,将更多的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延伸。三是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产业链培养一批潜力较大的企业做精做强,招引一批发展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六)突出安全生产,强化环境约束,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认真吸取各地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借鉴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在安全、环保两方面做好“四则运算”。一是在安全体系上做加法,全力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实名制管理,加强综合救援队伍及化工企业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安全培训、应急处置,坚决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在风险隐患上做减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采取“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抓好精准整治,推进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在质量效益上做乘法,对安全环保规范、符合产业规划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支持发展绿色高端化工项目,完善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以高水平的新增产能带动整体发展层次提升。四是在环境制约上做除法,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科学化的治理措施,对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逐一严格审查评估,加大整治、压减、转移、转型力度,腾出环境容量指标,向绿色高端化工项目倾斜。

课题组成员杨建全 于善波 李辉 步西西 王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