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经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之十三: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运行分析及2021年展望

一、经济乘风破浪,增速在逆势中实现平稳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称“广西”)也不例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广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集中力量打好“六大会战”,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各项经济指标在逆势中取得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一)从经济走势看,增速在疫情后快速回升并趋稳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广西经济开局不可避免地遭受重挫,运行总体呈现“第一季度大幅下跌、上半年由负转正、1—9月稳步加快”的态势,第一季度、上半年、1—9月分别累计增长-3.3%、0.8%、2.0%(见图1),其中1—9月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基本实现了从应急状态向正常状态过渡。反映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1—9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5.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8.8%,比第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降幅收窄,同比下降3.1%,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17.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7.2个百分点。

图1 2019年以来广西GDP增速趋势

(二)从产业运行看,三次产业在平稳恢复中实现结构优化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实施,复商复市、复工复产有序展开,产业运行平稳并加速恢复,三次产业总体呈现“同步恢复、两正一负、活力增强”态势,农业保稳定基础坚实,工业恢复速度极快,服务业支撑强劲,产业结构顺势优化升级,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特征明显。其中,第一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1—9月同比增长3.7%,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加快恢复,1—9月同比下降1.1%,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2个百分点,其中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趋势。服务业增速支撑强劲,第一季度、上半年、1—9月分别增长-0.1%、2.8%、3.1%。新兴服务业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7%。

图2 2020年以来广西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三)从企业发展看,“三企入桂”成为重要新增长点

2020年以来,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抓住获批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三企入桂”(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行动,着力强化产业链招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信心稳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截至9月底,广西共签订“三企入桂”招商合同项目1920个、总投资2.55万亿元,其中开工项目953个、总投资7513.72亿元,分别比上半年增加416个、4632.9亿元;在谈项目4618个、总投资5.29万亿元,分别比上半年增加945个、0.36万亿元。

(四)从投资消费看,内需的战略基点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0年以来,广西持续用好多重有利因素,围绕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方式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1—9月内需恢复势头十分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上升。投资快速回升势头基本确立。第一季度、上半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累计增长-7.9%、1.1%、2.1%(见图3),增速连续7个月逐月回升,由负转正后增长势头强劲,其中9月当月增速达到6.6%。其原因主要是重大项目建设支撑较强,2020年广西共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278项,年度计划投资750亿元,1—9月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项目完成投资1843.3亿元。消费缺口加快弥补。市场销售季度降幅不断收窄,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见图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4.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75.1%,通信器材类增长10.8%。

图3 202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增长情况

图4 202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长情况

(五)从对外贸易看,北部湾港口吞吐量增速引领全国

1—9月,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见图5)。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加快,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如期竣工,1—9月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3174列,同比增长109%;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303.4万标准箱、1.95亿吨,同比增长34.6%、19.6%,2020年以来北部湾港口集装箱与货物吞吐量保持逆势上扬态势,三个季度增速均排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为外贸进出口发展奠定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5 2020年以来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六)从社会民生看,“六稳”“六保”兜底作用充分发挥

2020年以来,广西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力量开展“打好六大会战、奋战70天”冲刺行动,精准出台多项支持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稳步恢复。1—9月,财政民生支出3636.86亿元,同比增长3.6%,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城镇新增就业27.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1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2.52%的较低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十名;积极储备和投放冻猪肉,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1—9月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9月上涨1.3%。

二、危机中育新机,2021年广西经济发展形势研判

(一)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

全球疫情蔓延势头仍在延续,多国新增确诊病例再创新高,欧洲和北美新冠病例数加速上升,新兴市场国家新增确诊人数激增,造成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不容乐观,IMF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同比下降4.3%,欧盟经济同比下降8.3%,日本经济同比下降5.3%,俄罗斯经济同比下降4.1%,印度经济同比下降10.3%,全球经济下降4.4%。尤其是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博弈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将中企列入制裁实体清单,对中国公民实施签证限制,逐步从经贸层面蔓延到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将对经济稳增长造成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广西经济运行特征看,随着外部环境持续偏冷,大量企业订单减少、资金周转不畅等风险增加,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增长点培育不足,消费回补提振速度面临“硬”瓶颈,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保持低位,也为经济持续向好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积极增长动能不断积蓄

危机中蕴含机遇,全国经济延续稳步恢复良好态势,发展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为广西积蓄增长动能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国家稳增长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前期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并更加注重稳定性、兜底性,将有力支持经济筑底回升。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加速变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有利于广西抓住机遇引进培育增长新动能。三是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区域化和本土化,将加快形成东中西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性循环的模式,广西更好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迎来新的突破口。四是国家重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广西加快推进新基建和“五网”建设,将加速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五是广西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力度,相继与浙江大学、中广核集团、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旅游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紫光集团、交通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综合判断,尽管2021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态势没有改变,逆风逆水的挑战和各种潜在风险更加突出,但全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健向好的态势已经确立,广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在不断积蓄,经济自我调整能力和韧性良好,机遇远大于挑战,为2021年经济持续有力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初步预计,2021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

三、变局中开新局,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经济大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西经济发展必须顺应宏观大势、服务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全力做好“六保”和“六稳”工作,畅通供需循环,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一)抓住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实促进消费稳增长各项措施,深度挖掘消费增长潜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提升区内消费能力、供需适配,助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一是充分挖掘消费增长点。结合节庆活动大力开展主题促销活动,持续开展汽车促销、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刺激居民消费。积极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大力培育电商平台、直播销售等新消费模式,加快建立线上线下联动促销,优化规范市场监督管理,助推“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双百双新”“5个50产业项目”“千企技改”以及“两新一重”等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强项目生产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5G、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新兴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五网”建设大会战,建立完善项目数据库,对项目科学规划、实时监测,明确建设时间表与路线图,提高项目建设投资效率。三是积极提升供给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标准引领、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推动“制造”向“智造”“创造”转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教育、医疗、养老、金融等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北部湾、东盟等优势,构建国际合作开放平台,带动区域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突出抓好“三企入桂”,持续增强产业链基础能力

以“三企入桂”为重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狠抓产业精准招商,聚焦产业链因企施策、精准对接,推动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不断增强产业链基础能力。一是加强精准招商。持续深化“央企入桂”对口招商活动,主动对接央企发展战略规划,抓好签约项目落地,扎实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民企入桂”活动,主动对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各省区市民营企业100强,加大对强优龙头实体制造业的招商力度。加快建立“湾企入桂”项目落地工作机制,制定支持“湾企入桂”若干政策,解决“湾企入桂”难点。二是创新招商方式。瞄准目标行业、“3个500强”、龙头企业、总部经济、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等重点企业,加快引进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等“四新四高”产业落户各大园区。突出抓好能耗、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意向签约项目尽快签约,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三是加强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南宁和北海电子信息产业链、玉林机械产业链、防城港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链、钦州绿色高端石化产业链、崇左高端家居产业链等一批重点支柱产业链,采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的方式,通过流程优化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跨省、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问题,全力疏通堵点、连接断点。

(三)加快发展“三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积极转变思想、加快高端要素培育、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融合发展等举措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促进“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加快高端要素培育。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来推动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建立面对全国和全球的高端人才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海内外高端人才资源与广西全面对接。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平台建设,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创新领域集聚,增强“三新经济”的融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集聚。三是加快融合协同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和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实现跨界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传统产业依托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从现有产业和领域衍生叠加出新业态。顺应消费升级和供给升级大势,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更加有效率、更加便捷、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四)释放多重开放平台活力,挖掘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加强开放合作意识,充分运用自身独特区位,聚焦自身定位、对标国际先进,加快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助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切实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一是用好用足自贸试验区支持政策。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发展,确立每个片区的“硬核”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打造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加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叠加政策平台研究力度,启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业务,大力扶持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的协调联动。加大税费减免力度,推动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切实解决外贸企业税负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促进其综合化、平台化、网络化运营,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三是营造更加宽松开放的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开放合作、联动互惠机制,引导广西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之间联合组团招商引资,搭建多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引导跨区域全要素联动发展。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用工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广“通关一体化”“一站式办公”“单一窗口”等高效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政策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优先稳就业,全力保民生,坚决守住“保民生”底线

一是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时足额发放稳岗返还补贴。扩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等招聘招募范围,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组织开展“金秋招聘月”“就业扶贫行动日”等专项服务活动,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着力强化社会保障。积极筹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对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及未参保失业人员,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三是狠抓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大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做好常态化的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提高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审批效率,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进一步落实地方储备粮油规模,明确自治区本级和各市冻猪肉和生猪活体储备任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杨豫萍 蓝荣侯 张卫华 尚毛毛 李 强 李美莲 周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