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经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之三:2020年上海市经济运行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项工作,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恢复。展望2021年,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延续,全市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艰巨挑战,需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进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拓展有效投资,强化消费拉力,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确保全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平稳持续运行。

一、2020年上海市经济运行分析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上海市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制定实施抗疫惠企“28条”政策,精准帮扶企业共渡难关,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总体看,上海市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逐月回升,经济增长在疫情冲击中体现韧性,城市能级在疫情防控中逆势凸显,高质量发展在逆周期中克难奋进。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经济总体企稳回升

2020年1—9月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0.3%,降幅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半年收窄6.4个和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8%、下降2.9%、增长0.7%,三产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持续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连续6个月正增长,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降幅比第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15.1个和5.4个百分点。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第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为下降16.6%和下降3.9%)。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逐步回暖,特别是2020年以来大幅下降的车市产销从4月开始快速回升,1—9月汽车行业产值增长0.8%(第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为下降30.9%和下降12.3%)。金融市场交易明显活跃。1—9月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占GDP比重达19.6%,比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8.6%,其中上海市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大幅增长46.9%、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12.1%。房地产市场交易逐步回暖。1—9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8%(第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为下降27.4%、下降12.6%),第二季度以来楼市成交明显回暖,5—6月全市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分别增长16.9%和18.8%,二手存量住房成交面积分别增长14.8%和37.2%,月度成交量为近三年新高。投资加快回升。1—9月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3%(第一季度下降9.3%,上半年增长6.7%),9月当月增长13.2%。三大领域投资全面发力,工业投资领先增长,1—9月增长15.4%,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0%和5.4%。消费明显回升。上海市制定实施促消费“12条”,策划推出“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电商平台和实体商家积极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方式线上线下联动促消费,有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6%,降幅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半年收窄6.6个、15.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稳步回升。上海市出台实施稳外贸“11条”,支持企业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外贸形势好于全国,1—9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7%(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进口增长2.1%。

(二)新兴动能加快培育

在疫情冲击和外部变局下,全市上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危中寻机、抢抓先机,经济运行呈现新机遇、新亮点、新动能。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实施。全力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着力把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制度创新红利转化为现实效益。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跑出加速度;科创板进一步深化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稳步推进;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显现。利用外资逆势而上。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大幅萎缩40%,自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上海市制定出台利用外资“24条”,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制定发布《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服务重大外资项目落户,1—9月全市实到外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第一季度、上半年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增长。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明显,1—9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7.9%,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9个百分点。受苹果手机畅销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较快增长;新材料较快增长,主要是巴斯夫、庄信万丰等企业带动;新能源汽车产值大幅增长,主要是特斯拉旺销;集成电路制造产值较快增长,主要是下游消费电子需求旺盛叠加新产线产能释放;受地平线、喜马拉雅等企业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增势喜人。在线新经济加速成长。疫情在对传统行业造成较大冲击的同时,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打开新空间、新机遇,上海市及时出台在线新经济发展“23条”,助推新兴产业抢抓先机、逆势飞扬。流量经济、在线经济、宅家经济、无人经济等加快增长,互联网教育、在线办公等新业态渗透率大幅提高,手游、网络播映等线上娱乐行业加快发展。1—9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拉动全市经济增速1.1个百分点。新基建、新消费加快发展。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新基建“35条”,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领域,梳理出未来3年实施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包,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一批新基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智能配送、网络零售、网络生鲜等在线新零售快速增长,以盒马、叮咚、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商品类网络购物快速增长,“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加速涌现。

(三)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以来,上海市切实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作为“六保”重中之重,制定实施降成本、减负担、稳就业、强保障、保供应、补短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兜牢民生底线。援企稳岗取得实效。上海市全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持续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200亿元;完善特殊时期就业政策服务体系,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涨幅持续回落。1—9月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涨幅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1个和0.4个百分点。及时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从3月起提高补贴标准。补短板、守底线工作切实加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老小旧远”等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旧区改造加力提速,养老、托幼等市政府实事项目有序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功能加快提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259条主要河流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明显实效。

二、2021年上海市经济运行的环境分析

(一)国际环境:延续恢复性复苏,不均衡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2020年第三季度,在主要国家复工复产及前期纾困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遭受上半年重创之后呈现触底反弹的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回弹:2020年9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自2月最低点回升至52.1%,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52.3%,均处于扩张区间。经合组织数据显示,相较于5月低点,主要经济体9月商业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出现显著回升(见表1)。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4.4%,较6月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为北半球第三季度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恢复情况好于预期,但仍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

表1 全球主要先行指标变化情况(2020年10月15日更新)

数据来源:Wind资讯。

预计2021年经济恢复将延续,但复苏进程仍充满不确定性。一是复苏动能进一步减弱。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2%,这一增长水平,仅能够使2021年全球经济总量恢复到相当于2019年的水平,2020—2025年平均速度将为2.6%,低于全球经济危机后十年(2010—2019年)平均增速的2.9%。从贸易增长来看,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贸易数据有所回升,贸易回暖主要原因是主要经济体重启经济、前期积压需求释放,但2021年能否保持复苏势头仍未可知,一旦企业需求出尽,或者疫情卷土重来,2021年全球贸易复苏或将远低于预期,即使疫情能被良好控制,在全球增长动能减弱的大趋势下,2021年全球贸易增长也难以突破10%。从投资增长来看,2020年全球FDI预期将大幅缩量40%至1万亿美元以下,除了疫情之外,受地缘政治、金融风险以及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国际投资环境将持续恶化,跨国投资将会重新评估盈利的可能性,从而引起全球FDI的进一步下滑。

表2 国际权威机构对2020年和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

数据来源:IMF、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发布的相关报告。

二是经济分化日益严重。美国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在四轮财政刺激政策下,第三季度经济出现显著反弹,未来财政政策或将迎来更大宽松,不过随着政策空间收窄、长期负面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复苏将会进一步放缓;欧元区及日本的经济复苏态势在疫情期间积压需求出尽之后,也将难以维持,2021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将普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得益于疫情早期的迅速反应和控制,有望继续保持领先的经济修复水平;而以印度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受疫情扩散、社会保障缺失、政策空间有限、内外需求不振等多因素制约,2021年经济修复前景并不乐观。由此,在经贸规则重构和疫情催化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的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减贫成果付之东流,不平等现象加剧。

三是经济风险日益增加。主要关注来自三方面的风险。风险一:疫情仍是全球经济影响的重大变量。目前印度、巴西等地区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随着北半球入冬,欧洲多国出现疫情复发迹象,部分国家再度实施了封锁措施以控制疫情二次暴发,经济复苏进程被迫放缓。在疫情高度不确定的前提下,若疫苗研发至普及使用所需的时间长于预期,社交隔离措施将会持续更久,经济恢复进程或会进一步放缓。风险二:国际经贸规则及对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风险。近年世界经贸格局发生结构性转变,亚洲新兴经济体GDP份额显著上升,世界经贸摩擦激增。在国际投资环境加剧恶化背景下,全球产业链调整面临“全球性收缩”和“区域内强化”新特征。风险三:主权债务和金融风险进一步提升。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刺激政策层出不穷,全球财政政策空前扩张,平均政府支出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政府收入大幅萎缩,多国财政赤字率远超3%的国际警戒线,欧洲多国债务率已经超过欧债危机水平,欧洲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已接近崩溃边缘,叠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等负面因素,平衡财政将变得异常艰难,金融体系脆弱性也将进一步上升。

表3 IMF对2020年和2021年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预测(GDP增速,%)

数据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Z].2020.

(二)国内环境:经济延续回升态势,但修复动能趋缓,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经济在巨大困难挑战中稳住基本盘、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1—9月,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0.7%(上半年为下降1.6%),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第三季度GDP比上年同期增长4.9%,比第二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加快,经济呈稳步回升态势。从供给端看,各行业发展总体好转,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稳步复苏,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从需求端看,第三季度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前两个季度均有明显改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稳投资政策落实显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回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总体来看,1—9月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随着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民生保障基础,第四季度和2021年经济增长企稳的因素有望增多。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持续复苏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综合考虑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我国积极实施对冲政策等因素,结合多家权威机构的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长为2.5%左右,2021年为7.5%左右。

表4 主要机构对2020年和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三、2021年趋势展望及主要指标预测

考察历史危机(特别是各类疫情影响)对经济影响的冲击和恢复情况,都将出现一个冲击下的低谷和反弹期的恢复,冲击多为一次性,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走势影响较小,但预计本次既有短期的冲击,也会有长期的影响(长期潜在增长率)。由于上海市服务经济占比高、涉及经济比重高等因素,疫情对上海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总体呈“前低后高”走势,从第一季度的-6.7%(全国为-6.8%)到上半年的-2.6%(全国为1.6%),预计2020年全年上海市经济增长1.3%左右(增长区间为1.1%~2.0%,基准值为1.3%,全国预计2%左右),增速低于全国。在经历了2020年的低谷之后,预计2021年(可能还有2022年)经济增速将出现反弹,2023—2025年增速恢复至接近(但难以达到)没有疫情影响的潜在增长率。

总体把握,2021年上海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双循环中动力格局的转化情况,增速将创多年新高,但更多是低基数原因,预计2020—2021年平均增速为4.9%左右(低于全国的5%),大幅低于没有疫情时的潜在增长率(5.8%)。但出于基数原因(2020年上海市经济增速低,且低于全国),2021年上海市经济预计增长8.6%(增长区间为8.2%~9.0%,基准值为8.6%,略快于全国。IMF预测2021年中国增长8.2%)。主要支撑因素有:

(一)工业增速有望提升

2021年,预计在制造业投资(既包括新增重大项目的投资,也包括占工业投资主体的技术改造投资)连续3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支撑下,产出效应将逐步释放,增量效应开始体现。同时,2020年较低的基数也将为2021年的增长迎来空间,预计2021年工业运行将呈现前高后平走势,总体运行情况好于2020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至3%~4%。主要影响因素有:汽车行业有望实现正增长。在进口车关税下调、豪华品牌降价促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行业进入深度调整转型阶段,特别是上汽集团优势有所缩小,虽然短期扭转颓势难度较大,但在全国车市回暖带动下,降幅有望逐步收窄,展望2021年,上海市汽车产业增速预计为0~2%。理由如下:一是中长期支撑因素仍在。调研中企业反映,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庭收入不断提高、汽车普及率仍然较低、基础设施继续完善等因素仍然存在,将对汽车中长期增长提供支撑。二是新增产能投产。特斯拉、上汽大众MEB项目加快购置设备,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增长,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竣工验收,产能投产将带来新的增量。三是新兴动能成长。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形势良好,随着特斯拉产品旺销和产能扩张,2021年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销增长。四是基数效应。2020年汽车生产基数较低,同时当前汽车消费低迷也给未来汽车销量预留了增长空间。电子信息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支撑因素主要有:一是新增产能投产。如中芯国际SNI项目、积塔特色工艺生产线、华力12英寸生产线等集成电路大项目将产生拉动效应。二是数字经济机遇。受疫情影响,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将催生对电子产品的添置和更新需求。三是国产化机遇。受中兴、华为事件冲击,业内对产业链本地化要求更为迫切,将带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及相关硬件等领域加快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因素,受成本攀升和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信息制造产业转移调整仍在继续。此外,医药行业在云南白药、威高医疗等大项目推动下有望继续较高速增长;机械行业受数字新基建投资拉动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石化行业随着国际油价企稳,国内需求回升,化工品市场将逐步好转。

(二)服务业进一步提速

服务业是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金融服务业等体量支撑性的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信息服务业等高成长性服务业继续加速,随着上海市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精细服务业、特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服务经济新增长点,服务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7%左右。体量支撑性服务业较快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房地产业三大行业是支撑服务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2021年,随着实体经济逐步复苏,以及金融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业全年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至9.5%的水平。房地产市场迅速复苏,随着疫情更趋稳定,抑制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受2020年低基数影响,2021年房地产业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将提升至8%左右。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提速。近年来,上海市新兴服务业领域,如信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已成为服务业的主要支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入,以及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关新兴服务业领域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上海市可重点关注两类服务业领域:一类是数字赋能型企业服务,独角兽中美企业较量,企业服务市场我国明显落后,上海市在这些新兴领域存在短板和巨大空间,应抓住数字产业发展风口,在网络安全、金融科技、数据管理等企业服务领域形成增长点。另一类是长板释放型社会服务,发挥上海市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长板优势,通过制度改革和扩大开放,释放产业发展成长空间。综上所述,预计包括信息服务、社会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业2021年全年将增长15%左右。消费类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基本稳定,促消费“12条”与刺激汽车消费等政策扎实落地,全市消费市场加速恢复,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市场需求将持续回暖。2021年,批发零售业将实现前高后平的较高速增长,全年增长6%左右;交通运输业预计增长6%;住宿餐饮业预计增长9.0%。

(三)“三驾马车”继续发力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需求端刺激是熨平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三驾马车”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支撑。消费持续复苏。自“五五购物节”举办以来,提振消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物流运输进一步恢复,各项政策措施深入落实,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实现正增长。2021年消费需求将继续加速恢复,预计将实现8%左右的增速。投资仍有增量空间。相对消费与净流出,投资需求是更好的着力点。三大投资存在一定增量空间。基础设施投资领域,5G基站等数字新基建快速推进,民生补短板投资、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等存在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保障房、租赁房、旧住房改造等领域存在增量。制造业投资领域,技改投资和先进智能制造等领域存在增量。因此判断,预计2021年投资将进一步提速,如延续当前发展趋势,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进出口进一步复苏。虽然境外部分国家或地区疫情风险依然存在,外贸进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稳外贸政策红利逐步显现,稳外贸“11条”、支持出口转内销措施相继出台,“出海优品 云购申城”等活动推动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开拓国内市场,有力地稳定了全市外贸规模。随着全球生产的进一步恢复、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进一步放大,预计2021年将保持4%的增长。

四、政策措施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上海市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发挥上海市经济风向标作用,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是稳企业、强韧性。聚焦实体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通过延期申报纳税、定期定额减免税款、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用电成本等手段,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强化服务对接,加大向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支持,适度调整贷款利率、降低担保费率;在社保减负、失业保险返还、房租减免、展会补贴、复工条件营造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多管齐下确保供应链和资金链联通,增强经济运行“免疫力”。二是强产业、育创新。把握危中之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加快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领域和无人驾驶、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鼓励大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智能化技改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汽车、服务业等产业抗压能力和发展动能,培育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健康产业等领域的新兴增长点,为上海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强大动能支撑。三是拉投资、稳预期。推动预备项目快转正、新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施工、建成项目快投产,全力推动“新基建”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加快建设;借助上海市科创板优势,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强化政府投资,增加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领域的设施投资强度;通过短期加快推进已有投资项目、长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两阶段政策施效,注重市场投资“稳信心”和政府投资“保基础”双向发力,为疫后提振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四是促消费、助升级。进一步推动在线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等消费升级,提振消费信心与增长动力,大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新品首发活动和首店旗舰店落户给予支持,加快培育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和免税经济;顺应商品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扩大离境退税试点范围,调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五是拓出口、强优势。深化落实稳外贸“30条”和“11条”,通过保订单、优服务、塑优势等手段稳定外贸企业经营状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提升服务贸易优势地位;挖掘和培育数字贸易新增长点,加快虹桥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建设,打造新兴数字服务出口优势;利用好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广阔机遇,加强商会平台交流,在新经济、新技术等领域达成更多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以及新片区的制度优势,提高离岸转手买卖结算融资便利水平,积极对接CPTTP等新兴区域贸易规则,在服务贸易特别是医疗服务等方面培育新增长点。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马海倩 杨 波 汪曾涛 邹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