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8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加快石榴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枣庄市政府研究室

为了解石榴灾后复产情况,推动石榴产业加快发展,近期,市政府研究室、市林业局到峄城区开展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石榴博物馆、万福园及部分合作社、种植园,与合作社理事长、种植户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了区政府、冠世榴园风管委、石榴研究院、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经过长期努力,造就了石榴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峄城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峄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石榴产业发展,把石榴产业作为强区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深化技术合作,石榴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发展潜力增强。

一是石榴栽植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冠世榴园”始于汉代,明代成林,现存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上万棵,是国内规模最大、树龄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的石榴古树群,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之最,“峄城石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经过2000多年祖祖辈辈的传承,民间形成了传统的种植石榴的习惯,具备比较成熟的技术优势,造就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特别是近年来涌现了诸如王府山富山石榴合作社等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效益可观的规模经营主体,成为发展石榴种植的中坚力量。

二是石榴文化底蕴丰富,独具特色。石榴全身都是宝,花果并丽,内涵丰富,是繁荣、昌盛、和睦、吉祥的象征,特别是寓意多子多福,素有“幸福团圆之果”之称。习近平总书记对石榴情有独钟,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峄城古代设郡,历史久远,石榴园内古峄县八景景观别致、风光秀丽,三近书院、匡衡墓、娘娘坟等遗迹众多,匡衡、二疏、王良、贾三近等名人辈出,在民间衍生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形成了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这是其他石榴主产区所不具备的。

三是枣庄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榴集散地之一。枣庄市石榴产业起步早,品牌响,加之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市面上的石榴长期以来在枣庄市集散销售,中秋节前以四川石榴为主,中秋节至国庆节以本地石榴为主,国庆至春节期间以云南、安徽石榴为主,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是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石榴集散地之一,前些年鼎盛时期全国1/3的石榴鲜果都在我市集散销售。我市石榴盆景产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经营业户超过300家,年产石榴盆景盆栽约5万盆,产值约6亿元,先后获得国内外金、银大奖300余项,成为国内石榴盆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

四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石榴产业化链条。经过几十年发展,枣庄市石榴产业逐步从单一的种石榴、卖石榴向种苗培育、盆景盆栽、工艺品制作、贮藏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石榴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例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枣庄市就率先做起石榴旅游的文章,峄城区在全市最早设立了旅游局,开发了以石榴为主题的生态游、乡村游、采摘游等,建成了国家4A级“冠世榴园”风景区、“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景区,建设了全国唯一的中华石榴博览园,农家乐、民宿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榴园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再如,石榴汁、石榴茶加工水平领先全国,穆拉德公司生产的石榴汁,出口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石榴鲜果国家标准和石榴汁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峄州生物科技研发的石榴草本茶、乌龙茶等系列茶产品,是国内石榴茶领域第一个高端系列产品,深受中高端市场欢迎。

五是石榴种质资源丰富,创新利用基础良好。峄城石榴现有大青皮、冰糖籽、大红袍等几十个传统品种,近年来引进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以色列软籽石榴、红玛瑙等优良品种都试种成功。我市拥有全国唯一的石榴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石榴种质298份,保存种质数量居全国第1位、世界第5位;选育的“秋艳”良种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石榴良种,为石榴生产更新换代、改劣换优提供了良种支撑。峄城区成立了石榴研究院,与中国园艺学会、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石榴科研院所长期保持良好合作,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聚集了一批专家技术人才,成为国内重要的石榴种质保存和科研生产交流基地。

二、冻灾影响延续至今,石榴产业发展面临困难和制约

从调研情况看,枣庄市处于石榴生产基本适宜区,光照时间短,冬季极端气温低,易受周期性冻害。2015年底的冻灾,给我市石榴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农户、企业的信心受挫,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近两年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石榴灾后复产稳步推进,但距离灾前的水平和效益还有相当差距,发展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制约。

一是主要受冻灾,造成种植规模萎缩。根据峄城区林业局调查摸底情况,目前,峄城区石榴种植面积约为17000亩,其中相对成规模、集中分布在石榴园景区内的约13000亩,相比灾后2016年的17105亩减少4000亩,比2006年最鼎盛时期的约3万亩减少17000亩;现有石榴树1142081株,其中69%是冻灾后新栽种的幼树,初果期和盛果期苗木合计仅占30.5%,此外还有5550株石榴树因冻灾、病虫害等原因进入衰果期,濒临绝产;尚存登记挂牌、地径20厘米以上的石榴古树10807株,仅为2006年18522株的58.3%,其中生长状况良好的仅占27%,主要集中在万福园、王府山等小气候适宜、受冻灾影响较少的区域。

二是品种老化,市场竞争力下降。石榴园内现有石榴苗圃49户,产苗量约93.4万株,以大青皮、大红袍、马牙甜等传统品种为主。这些传统品种果个大、外观美、含糖高,但也存在适口性差、易裂果的缺点,有的年份裂果率甚至达到40%~60%;籽粒小且硬、酸度不够也不适宜精深加工,商品价值较低;成熟晚,赶不上在需求量大的中秋节前上市。

三是小户分散经营,管理粗放。石榴园经历两轮承包权调整之后,家家有、户户摊,户均1~2亩,少则十几棵,多则二三百棵,产量小,果实品质参差不一,形不成规模。近些年,受冻灾、市场竞争、承包权调整等影响,很多农户外出打工,不以石榴为主,石榴疏于管护甚至土地撂荒。个别农户受高收益驱使,私自售卖古树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缺少专业市场,农户都是自主营销,石榴、盆景等销售处于马路、地头交易的无序状态,特别是为赶中秋、国庆“双节”销售旺季,石榴尚未成熟就早采上市,影响了“峄城石榴”的声誉。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石榴园在地域上涉及市中、峄城、薛城及枣庄高新区,管理涉及冠世榴园风景区管委会、林业局、旅服局、榴园镇、福兴集团、万福园旅游开发公司等多家单位,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现象突出。特别是2002年1月经批准设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区区域重叠,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是目前最棘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是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冠世榴园”作为老牌景区,1984年开放至今,旅游模式一直停留在观光层面,青檀寺、万福园等现有景点依赖“门票经济”,季节性强,基本在石榴盛花期、盛果期才有游客。对石榴福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和展示不够,精品旅游发展滞后,游客人数下降较大。目前,青檀寺年游客量仅20余万人,万福园的游客更少。中华石榴博览园、一望亭等景点长期闲置,建设基本停滞。景区内道路狭窄,旅游公厕、停车场、旅游指示牌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私搭乱建;“农家乐”普遍经营下滑,有的为了争夺游客,恶性竞争,进一步拉低了景区档次。

三、加快石榴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石榴是枣庄市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冠世榴园”更是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2000多年的石榴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枣庄人民浓厚的石榴情结,都给予了石榴产业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必须以新的视野去看待石榴,以新的理念去发展石榴,跳出石榴做石榴,做足做好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章,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优势,推动石榴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明晰石榴产业发展路径

一是建议市政府统筹谋划,峄城区为主,薛城区、市中区、枣庄高新区为辅,立足全市层面,编制两个规划,配套设立专项基金,引导支持石榴产业加快发展。①立足当前,尽快编制石榴种植规划。石榴产业的基础在石榴,没有石榴,没有规模,没有好的品质,石榴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人力、财力,抓好石榴的止损复壮、复种扩种,打造从薛城张庄到峄城王府山的石榴集群带,筑牢石榴产业发展的根基。②谋划长远,立足挖掘开发石榴文化旅游,发展石榴生产、加工和销售,拉长石榴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链等方面,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研究机构,编制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在招商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招大商、选优商,引进有诚意、有实力的大公司、大财团,进行整体规划开发,久久为功、分步实施,把这块优质资源做好做亮。二是建议以市政府名义,每年举办一次石榴产业发展论坛,邀请行业内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且对我市情况比较熟悉、有一定联系的专家学者,为我市石榴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同时借机造势,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三是依托石榴研究院,与中国园艺学会、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顶尖石榴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专家人才,为我市石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二)扭转当前石榴产业萎缩态势,尽快扩大种植规模,巩固产业基础

一是尽快消除冻灾的不利影响。①政府财政拿出部分资金,邀请专家加强技术指导,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推动老树复壮、老园重振。②坚持“适地适树”,选择“秋艳”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抓好新树补种、品种替代和苗圃建设,做好扩大面积、提升品质的文章。③切实加强古树保护,严格落实我市新近出台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在挂牌认证的基础上,实施精准管理,严厉打击偷砍乱伐行为,把2000年古石榴园的根留住。二是推动石榴集约发展。当前,石榴受冻害,产量低,部分地块绝产,一些农民外出打工,不以石榴为主,放弃管理。要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合作经济,打造石榴生产提质增效的典型,示范带动规模经营、集约发展,优化石榴种植结构。三是加大对石榴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市石榴汁、石榴茶加工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开发的石榴汁是行业标准制定者。由于受冻灾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峄城区及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渡过难关,千方百计保住品牌,保住市场。同时,要加大石榴加工企业以商招商力度,引入合作伙伴,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四是加大石榴园风景区基础设施的修缮配套,完善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指示牌等设施,规范“榴园人家”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提高标准,提升品质,扩大宣传推介,确保游客引得来、进得去、玩得好。

(三)理顺管理体制,破解发展制约

一是建议市政府成立石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林业局牵头主抓,峄城区、薛城区、市中区、枣庄高新区及市直、区直有关部门单位、镇(街)参加,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和协调衔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动石榴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针对石榴园风景区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建议以风景区管委会为主,统筹各部门职能,整合管理服务力量,实现风景区建设管理一体化,发挥旅游资源和管理服务的最佳效能。三是克服体制性障碍。2002年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与石榴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存在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风景区建设发展。峄城区要积极做好对上汇报协调工作,市林业、环保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争取撤销自然保护区或调整原有规划,为风景区发展赢得主动和更大的空间。

(四)扩大市场营销,加大品牌保护力度

一是加快规划建设一处石榴交易市场,吸引分散经营户集中入驻经营,引进全国各地的石榴鲜果、石榴盆景及石榴深加工产品进驻峄城,规范交易行为,做好“买全国、卖全国”的文章。二是加强石榴营销,借助“互联网+”,依托智慧枣庄建设、大数据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各类电商、网商、微商,形成稳定的网上销售渠道。三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石榴盆景经营,严厉打击私采偷伐行为,处理好盆景经营与古树保护的关系;引导经营户诚信经营,特别是针对本地石榴成熟晚、农户为了赶中秋节旺季销售早采早卖、以劣充优、短斤少两等影响石榴品质和声誉的“老大难”问题,要从严查处,形成有效震慑,保护好“峄城石榴”这块招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五)深耕石榴文化旅游资源,做好“大旅游”文章

一是厚植“大旅游”概念,坚持石榴为媒、文化为魂,以冠世榴园风景区为载体,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将自然景观、历史古迹、园林建筑、“榴园人家”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文化旅游元素进行整体设计和包装开发,探索“石榴+体验”“景区+游乐”“景区+演艺”等旅游经营新模式,开发赏榴花、摘榴果、品石榴茶、吃农家饭等系列乡村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彰显石榴文化特色和全域旅游理念。二是做好石榴旅游资源的整合集成,打破多年来分散经营、多头管理的格局,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引进专业公司,专业人干专业事,提升青檀寺、万福园、中华石榴博览园等现有景点,盘活一望亭、三近书屋、匡衡墓等闲置景点,将各景点串珠成链,沿线统一规划发展“榴园人家”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打造升级版的石榴文化旅游综合体。三是积极融入全市旅游大格局,市旅游服务部门要帮助推动“冠世榴园”风景区与滕州红荷湿地、台儿庄古城等龙头景区加强合作、联合营销,实现客源共享,形成旅游套餐;充分利用平面、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冠世榴园”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调研组:孔令东、张鹏飞、韦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