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寺見梅
城中忙失探梅期 〔一〕 ,初見僧窗一兩枝。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二〕 !今冬不雪何關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三〕 。月落山空正幽獨 〔四〕 ,慰存無酒且新詩 〔五〕 。
〔一〕 “城中”,古代詩人用此詞多含憎厭之意,用它來指争名奪利、紅塵喧囂之地。“探梅期”,探看梅花的時期——梅花是否將要開放,何時是看梅花最好的時光。
〔二〕 這一聯兩句,意思幾層曲折,筆意十分靈活圓轉。律詩中對仗工整的各聯,容易作得呆板,作者却善於化板爲活。有人指出他這種句法,是由於最善學杜甫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遥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 ,——若爲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學得好這種筆意的人並不多(參看第三二九頁《唐李推官披沙集序》注〔一六〕)。“看”、“那”,讀平聲。
〔三〕 “何關事”,有什麽關係,——猶言“倒不要緊”。“欠伊”,欠他,指欠雪——來和孤芳(梅花)作伴。作者在他的詩裏屢次表示梅和雪必須同伴,那麽它們二者的清高品格就更能相得益彰。
〔四〕 暗用《龍城録》的神話故事:“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間,因憩僕車於松林間酒肆傍舍。見一女人,淡妝素服,出迓師雄。時已昏黑,殘雪對月,色微明。師雄喜之,與之語,但覺芳香襲人,語言極清麗。因與之扣酒家門,得數杯,相與飲。少頃,有一緑衣童來,笑歌戲舞,亦自可觀。頃醉寢,師雄亦懵然,但覺風雨相襲。久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顧,月落參(星宿)横,但惆悵而已!”意思説淡妝女人是梅樹所化,緑衣童子即翠羽鳥也。“幽獨”,略如説孤寂,但更含清高之義。參看《九歌》:“幽獨處乎山中。”
〔五〕 “慰存”,相互安慰存問,憐恤。“無酒”,反用上引趙師雄與梅花“相與飲”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