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與可洋州園池三十首 [1] (選二)
湖橋
朱欄畫柱照湖明,白葛烏紗曳履行。橋下龜魚晚無數,識君拄杖過橋聲 [2] 。
[1] 原共三十首,《湖橋》爲第一首。文同,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爲蘇軾表兄。熙寧八年任洋州(今陝西洋縣)知州。此詩作于熙寧九年(一〇七六)。
[2] 此首紀昀批云:“暗用‘堂堂策策’事,寫出閑逸。”(卷十四)按,堂堂策策,見譚峭《化書》卷五:“庚氏穴池,構竹爲憑檻,登之者,其聲策策焉;辛氏穴池,構木爲憑檻,登之者,其聲堂堂焉。二氏俱牧魚于池中,每憑檻投餌,魚必踴躍而出。他日但聞策策堂堂之聲,不投餌亦踴躍而出。”
南園 [3]
不種夭桃與緑楊,使君應欲候農桑 [4] 。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壠風來餅餌香 [5] 。
[3] 《南園》爲第二十九首。
[4] 使君句:此詩爲勸農詩,并暗切文同的知州身份。
[5] 春畦二句:王十朋注本卷十引趙次公曰:“此格謂之言山不言山、言水不言水之格,最爲巧妙。”“舊《眉山集》一本云‘桑疇’、‘麥壠’,今云‘春疇’、‘夏壠’。言‘春’則知其爲桑,况下又有‘羅紈膩’字;言‘夏’則知其爲麥,况下又有‘餅餌香’字乎?此必先生後來手自定詩集時易之耳。”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東坡曰:‘桑疇雨過羅紈膩,麥隴風來餅餌香’,如《華嚴經》舉因知果,譬如蓮花,方其吐華而果具蕊中。”(《詩人玉屑》卷六引《冷齋夜話》“桑疇”作“春畦”,“麥隴”作“夏壠”,“舉因知果”作“舉果知因”)按,趙次公以“春疇”代“桑疇”、“夏壠”代“麥壠”,是爲修辭上之借代;惠洪所謂“舉因知果法”實爲聯想,此法在蘇詩中屢用,如《和田國博喜雪》:“玉花飛半夜,翠浪看明年。”《雨後行菜圃》:“未任筐筥載,已作杯盤想。”《游博羅香積寺》從建碓設想以後的“收麵”、“舂糠”乃至“炊裂十字瓊肌香”的麵餅。《初到黄州》:“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等等。(《宋詩精華録》卷二亦已指出“春畦”二句“即‘長江繞郭’一聯作法”。)另,“羅紈膩”又可理解爲比喻雨後之桑葉,“餅餌香”比喻風中之麥香,此兩句實爲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