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梁甫吟 [1]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 [2]

【注釋】

[1] 《梁甫吟》:又作《梁父吟》,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四一列於《相和歌辭·楚調曲》,並引《古今樂録》曰:“王僧虔《技録》有《梁甫吟行》,今不歌。……李勉《琴説》曰:《梁甫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凍,旬月不得歸,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頌》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按梁父乃泰山下小山名。郭茂倩謂“《梁甫吟》,蓋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今存古辭乃題名為諸葛亮所作,主題是傷被齊相晏嬰用二桃所殺三士之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按《文選》卷二九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劉良注:“太山,東嶽也。願輔佐君王致於有德而為小人讒邪之所阻難也。”此詩即取此義。

[2] 陽春:温暖的春天。此喻知遇明主以施展抱負。詩人於天寶初供奉翰林時曾作《陽春歌》以頌得意,可知此詩作於未遇明主之時。蕭士贇注:“喻有志之士何時而遇主也。”是。ft

以上第一段,抒發未見明主、不能施展抱負的感慨。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3] 。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 [4]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5]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6]

【注釋】

[3] “君不見朝歌”二句:朝歌,殷代京城,在今河南淇縣。屠叟,屠夫,此指吕望(姜太公吕尚)。棘津,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北。《韓詩外傳》卷七:“吕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於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又卷八:“太公望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朝歌,賃於棘津,釣於磻(pán)溪(在今陝西寶雞市東南),文王舉而用之,封於齊。”渭濱,渭水邊。《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臣聞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耳。”

[4] “寧羞”二句:清水,宋本作“渌水”,據他本改。壯氣,一作“吐氣”。經綸,治國安邦之術。

[5] “廣張”二句:三千六百釣,謂吕望八十釣於渭濱,至九十遇文王,則垂釣十年,共三千六百日,故云。釣,宋本作“鈞”,據他本改。一作“鈎”。風期,猶風度。《晉書·習鑿齒傳》:“其風期俊邁如此。”一作“風雅”。

[6] “大賢”二句:虎變,如虎皮花紋的更新變化。《易·革》:“大人虎變。象曰:其文炳也。”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後因以虎變喻傑出人物的經歷變化莫測。二句謂大賢不會永久窮困而有得志之日,此非愚者所能預測。因為當年未遇時就像平常人一樣。ft

以上第二段,以吕望九十始遇周文王而發達為例,説明大賢終能得志。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開説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 [7]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麾楚漢如旋蓬 [8]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 [9]

【注釋】

[7] “君不見高陽”四句:《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里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沛公(劉邦)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牀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駡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又曰:“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高陽賤民酈食其,竊聞沛公暴露,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願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沛公遽雪足杖茅曰:‘延客入!’”山東隆準公,指劉邦。《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山東,因沛地處太行山東,故稱。隆準,高鼻。趨風,疾行至下風,表示向對方致敬。一説疾趨如風。入門開説,一作“入門不拜”,又一作“一開游説”。

[8] “東下”二句: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食其在楚漢戰争中常為劉邦出謀畫策,後又游説齊王田廣,不費一兵一卒而使齊七十餘城歸漢。揮,一作“麾”。旋蓬,如隨風旋轉的蓬草,形容輕而易舉。

[9] “狂客”二句:狂客,《文苑英華》、《樂府詩集》作“狂生”,酈食其曾被人稱為狂生。落拓,一作“落魄”,同“落泊”,窮困失意。壯士,李白自指。蕭士贇注:“兩段聊自慰解,謂太公之老,食其之狂,當時視為尋常落魄之人,猶遇合如此,則為士者終有遇合之時也。”ft

以上第三段,以酈食其遇劉邦而施展才能為例,表示自己終有一天能大展宏圖。

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10] 。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 [11] 。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閽者怒 [12]

【注釋】

[10] “我欲”二句:攀龍,喻依附帝王以建功立業。陶潛《命子詩》:“於赫湣侯,運當攀龍。”雷公,雷神。砰訇(pēng hōng),宏大的響聲。天鼓,《史記·天官書》:“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本謂天神所擊之鼓發聲如雷,後即以天鼓喻雷聲。《初學記》卷一引《抱朴子》:“雷,天之鼓也。”

[11] “帝旁”三句:《神異經·東荒經》:“東王公……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矯出而脱誤不接者,天為之笑。”注:“今天上不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按投壺為古代宴樂游戲,設特製之壺,賓主以次向壺中投箭,中多者為勝,負者罰飲。玉女,仙女,此喻被皇帝寵幸的小人。三時,指早、中、晚一整天。開電光,胡本作“生電光”,指閃電。倏爍,電光閃動貌。《楚辭·九思·憫上》:“雲濛濛兮電倏爍。”晦冥,《漢書·高帝紀》:“雷電晦冥。”顔師古注:“晦冥,皆謂暗也。”此喻政治昏暗。蕭士贇注:“喻權奸女謁用事政令無常也。”

[12] “閶闔”二句:《楚辭·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王逸注:“閽,主門者也。閶闔,天門也。”二句即用其意。九門,神話中的九道天門。ft

以上第四段,叙欲見明主,却因權幸所阻而無門可入。

白日不照吾精誠 [13] ,杞國無事憂天傾 [14] 。猰貐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 [15] 。手接飛猱搏彫虎,側足焦原未言苦 [16]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17]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18] 。吴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19]

【注釋】

[13] “白日”二句:白日,喻皇帝。精誠,至誠,忠心。此句意謂皇帝不知道自己對國事的真誠關切。

[14] “杞國”句:《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無)所寄,廢寢食者。”此謂己對朝廷的憂慮被人認為是杞人憂天。

[15] “猰貐”二句:猰貐(yà yǔ),古代傳説中食人的凶獸。《爾雅·釋獸》:“猰貐,類貙,虎爪,食人,迅走。”騶虞,古代傳説中不吃生物、不踏生草的仁獸。《詩·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毛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二句謂朝廷權幸,為政害人,就像猰貐磨牙,競食人肉;而忠良之臣,總像騶虞那樣仁愛,連草莖都不肯踐踏。

[16] “手接”二句:《文選》卷一五張衡《思玄賦》:“執雕虎而試象兮,阽焦原而跟趾。”舊注引《尸子》:“中黄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獶(同猱),而右搏彫虎。……夫貧窮,太行之獶也;疏賤,義之彫虎也。而吾日遇之,亦足以試矣。……《尸子》又曰:莒國有石焦原者,廣五十步,臨百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却行齊踵焉,所以稱於世。夫義之為焦原也,亦高矣。賢者之於義,必且齊踵,此所以服一時也。”飛猱,猿類動物,攀援輕捷的獼猴。彫虎,毛色斑駁之虎。焦原,山名,在今山東省莒縣南,亦名横山、峥嶸谷,俗稱青泥弄。二句意謂自己雖處於貧窮疏賤之地,却仍有勇氣和才能去克服艱難險阻。沈德潛《唐詩别裁》云:“見君子小人並列,而人主不知。我欲起而除去邪惡,猶‘接飛猱,搏彫虎’,不自言苦也。以愚自謂。”

[17] “智者”二句:《論語·衛靈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鴻毛,喻分量極輕。《漢書·司馬遷傳》:“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此謂聰明人往往在政治昏暗時把本領掩藏起來,而愚笨者却偏要逞強鬥勝;而己不被世俗所瞭解,因此被看得輕如鴻毛。

[18] “力排”二句:據《晏子春秋·内篇·諫下二》記載:春秋時齊國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並以勇力聞名,因對齊相晏子不恭敬,晏子陰謀除之,請齊景公以二桃賜贈三人,讓三人論功食桃。公孫接和田開疆先叙己功而取。古冶子叙述己功最大,要求他們把桃退出;兩人羞愧自殺,古冶子亦感到自己不義而自殺。後常以“二桃殺三士”喻用陰謀借刀殺人。諸葛亮《梁甫吟》:“力能排南山,文能絶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李白詩中亦常用此典。如《懼讒》詩:“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19] “吴楚”二句:《史記·游俠列傳》:“吴楚反時,條侯(周亞夫)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吴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吴楚弄兵,指漢景帝三年(前一四五年)吴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七國叛亂。咍(hāi),譏笑。此以劇孟自比,意謂朝廷如用己,就會像周亞夫得劇孟那樣發揮作用,否則就將無所作為。ft

以上第五段,叙自己為國擔憂,徒有壯志而無人理解;並揭露朝廷小人當權。沈德潛《唐詩别裁》云:“言朝無賢人,何以為國!仍望世之用己也。”

《梁甫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20]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0 屼當安之 [21]

【注釋】

[20] “張公”二句:《晉書·張華傳》記載,豐城縣令雷焕掘得二劍,送一劍給張華,留一劍自佩。張華很愛寶劍,寫信復雷焕説:“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後張華被殺,寶劍不知去向。雷焕死後,其子雷華佩劍延平津,劍突然從腰間躍入水中。急覓之,只見兩龍各長數丈,蟠在一起,光彩照水,波浪驚沸。雷華歎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二句即用此典,謂才士與明主終有遇合之時。

[21] “風雲”二句:《後漢書·馬武傳論》:“咸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風雲,喻際遇。屠釣,吕望曾屠牛、釣魚,因借指。大人,《文苑英華》作“天人”,非。0 屼(niè wù):同“嵲屼”、“臲屼”,不安貌。蕭士贇注:“申言有志之士終當感會風雲,如神劍之會合有時。則夫大人君子遭時屯否,0 屼不安,且當安時以俟命可也。”沈德潛《唐詩别裁》云:“言己安於困厄以俟時。”ft

以上第六段,謂有志之士終會有得意的際遇,目前應當安守困境,以待時機。

【評箋】

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一:嘗觀其所作《梁父吟》,首言釣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歎己之不遇。有云:“我欲攀龍見明主……以額扣關閽者怒。”人間門户尚不可入,則太清倒景,豈易凌躡乎?太白忤楊妃而去國,所謂“玉女起風雨”者,乃怨懟妃子之詞也。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二:首二句:此一呼,下二應。又評“狂客”二句:繳此是二應,仍是一應,看結句更知用意之妙。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長篇不失古意,此極難。將諸葛舊詞“二桃三士”攛入夾點,局陣奇絶。蘇子瞻取此法作“燕子樓空”三句,便自托獨得。

沈德潛《唐詩别裁》卷六:始言吕尚之耄年、酈食其之狂士,猶乘時遇合,為壯士者,正當自奮。然欲以忠言寤主,而權奸當道,言路壅塞。非不願剪除之,而人主不聽,恐為匪人戕害也。究之,論其常理,終當以賢輔國,惟安命以俟有為而已。後半拉雜使事,而不見其迹,以氣勝也。若無太白本領,不易追逐。

趙翼《甌北詩話》:《梁甫吟》專詠吕尚、酈生,以見士未遇時為人所輕,及成功而後見。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二:此是大詩,意脈明白而段落迷離莫辨。二句冒起。“朝歌”八句為一段,“大賢”二句總太公。“高陽”八句為一段,“狂客”二句總酈生。“我欲”句入己,以下奇横,用《騷》意。“帝旁”句,指群邪也。“三時”二句,言喜怒莫測。“閶闔”句歸宿,如屈子意,承上一束。“以額”句奇氣横肆,承上一束。“白日”二句轉。“猰貐”句斷,言性如此耳。“騶虞”句再束上頓住。“手接”句續。“力排”二句,解上“手接”二句。“吴楚”二句,解上“智者”二句。此上十九句,為一大段。“梁甫吟”以下為一段,自慰作收。

按:前人多因詩中有“雷公”、“玉女”、“閽者”等形象喻奸佞,以為被讒去朝後所作。殊不知開元年間初入長安求取功業,就是因為被張垍等奸佞所阻礙,而未能見到明主,此詩正切合當時情事。按《梁甫吟》現存古曲相傳為諸葛亮出山前所吟,本詩入手即問“何時見陽春”,“陽春”即喻明主,證知其時未遇君主。所用吕望、酈食其事亦為渴望君臣遇合,末以張公神劍遇合為喻,深信君臣際遇必有時日。則此詩必作於未見君主之前,與天寶年間待詔翰林和被放還山時事完全不同。按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秋冬李白在洛陽,有《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冬夜宿龍門覺起言志》等詩。詹鍈《李白詩文繫年》謂此詩與《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詩同時作,甚是。然繫於天寶九載則非。詩當作於開元二十一年即初入長安被張垍所阻而未見明主之後。其通篇用典,列舉歷史人物遭際,襯托自己懷才不遇,於揭露朝政昏暗的同時深信終有風雲感會之時,一氣呵成,意脈清楚,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