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一〕
其一
川上常極目 〔二〕 ,世情今已閑 〔三〕 。去帆帶落日,征路隨長山 〔四〕 。親友若雲霄 〔五〕 ,可望不可攀。於兹任所愜 〔六〕 ,浩蕩風波間 〔七〕 。
〔一〕 淇:水名。《漢書·地理志》曰:“河内郡,……共。”注:“北山,淇水所出,東至黎陽(今濬縣)入河。”黄河:唐代黄河自滎陽郡東北行,經武陟、延津、滑縣、濬縣、濮陽、鄄城縣、范縣、東阿、茌平、高唐、利縣(在今山東博興縣東四十里)入海。
〔二〕 川上:指淇水。極目:放眼遠眺。
〔三〕 世情:世俗之情。陶弘景《尋山誌》:“倦世情之易擾,乃杖策而尋山。”今已閑:猶言今已疎。
〔四〕 征路:遠行之路。
〔五〕 若雲霄:言其高遠如在天上。
〔六〕 於兹:於此,謂在川上。任所愜:隨所樂。愜(qiè怯),滿意,暢快。
〔七〕 浩蕩:《後漢書·張衡傳》:“志浩蕩而不嘉。”注:“浩蕩,廣大也。”
其二
清晨泛中流,羽族滿汀渚 〔一〕 。黄鵠何處來 〔二〕 ?昂藏寡儔侣 〔三〕 。飛鳴無人見 〔四〕 ,飲啄豈得所 〔五〕 。雲漢爾固知 〔六〕 ,胡爲不輕舉 〔七〕 ?
〔一〕 羽族:鳥類。汀渚:汀,水邊平地。渚:水中小塊土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小洲曰陼。”
〔二〕 黄鵠:大鳥名。《文選》蘇武詩云:“黄鵠一遠别。”注:“《韓詩外傳》曰:田饒謂魯哀公曰:夫黄鵠一舉千里。”
〔三〕 昂藏:謂氣宇軒昂。寡儔侣:少伴侣。
〔四〕 飛鳴句:謂才能不爲人所知。
〔五〕 飲啄句:謂飲食不得其地。
〔六〕 雲漢:天河,此指天上。固:本來。
〔七〕 胡爲:何爲。輕舉:高飛。舉,起,飛起。此詩係高適自況。
其三
野人頭盡白,與我忽相訪 〔一〕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雖老美容色 〔二〕 ,雖貧亦閑放 〔三〕 。釣魚三十年,中心無所向 〔四〕 。
〔一〕 野人:野居之人,指隱者。與我:對我。
〔二〕 美容色:謂顔色不衰。
〔三〕 閑放:安閑自在。
〔四〕 無所向:無所追求。
其四
朝景入平川 〔一〕 ,川長復垂柳。遥看魏公墓 〔二〕 ,突兀前山後 〔三〕 。憶昔大業時 〔四〕 ,羣雄角奔走 〔五〕 。伊人何電邁 〔六〕 ,獨立風塵首 〔七〕 。傳檄舉敖倉 〔八〕 ,擁兵屯洛口 〔九〕 。連營一百萬,六合如可有 〔一〇〕 。方項終比肩 〔一一〕 ,亂隋將假手 〔一二〕 。力争固難恃 〔一三〕 ,驕戰曷能久 〔一四〕 。若使學蕭曹,功名當不朽 〔一五〕 。
〔一〕 朝景:朝日。景:《説文》:“日光也。”平川:指淇水。
〔二〕 魏公墓:李密之墓。《舊唐書·李密傳》:“大業十三年(六一七)春,(翟)讓於是推密爲主,號爲魏公。”密葬于黎陽山南五里。黎陽山,即河南濬縣東南二十里之大伾山。
〔三〕 突兀:高貌。前山:指黎陽山。
〔四〕 大業:隋煬帝年號(六〇五——六一八)。
〔五〕 羣雄:指隋末起義的領袖人物,如杜伏威、竇建德等。角奔走:謂競起角逐,争奪天下。
〔六〕 伊人:指李密。何電邁:言其迅疾如電駛。
〔七〕 風塵首:戰亂的前列。言其在羣雄中勢力最大、聲望最高。
〔八〕 傳檄句:謂發出檄文,即佔領敖倉,極言其易。舉:《戰國策·齊策》:“三十日而舉燕國。”注:“舉,拔也。”敖倉:《史記·項羽本紀》:“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集解》:“敖,地名,在滎陽西北,山臨河,有太倉。”《正義》:“《括地志》云:敖倉,在鄭州滎陽縣西十五里。”按:敖倉是秦倉名,此指興洛、迴洛二倉。李密於大業十三年春領兵千餘人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二月,密於鞏縣南設壇場即位爲魏公。復親率兵三萬逼東都,又下迴洛倉而據之。
〔九〕 屯洛口:《舊唐書》本傳:大業十三年二月,李密城洛口周迴四十里以居之。按:洛口倉城,在鞏縣東南。隋焬帝所築,周迴二十餘里,穿三千窖,窖容糧八千石,亦名興洛倉。及李密襲取後,乃擴築洛口城以爲魏都。
〔一〇〕 連營二句:謂李密盛時有兵百萬,似乎可以取得天下。六合:天地四方。
〔一一〕 方項句:比方項羽可與之相並。《舊唐書》本傳:李密“嘗欲尋包愷,乘一黄牛,被以蒲韉,仍將《漢書》一帙掛於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書讀之。尚書令、越國公楊素見於道,從後按 躡之,既及,問曰:‘何處書生,耽學若此?’密識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問所讀書,答曰:‘《項羽傳》。’越公奇之”。又本傳論曰:“或以項羽擬之,文武器度即有餘,壯勇斷果則不及。”比肩:並肩。
〔一二〕 亂隋句:謂借其手以推翻隋朝。
〔一三〕 力争句:謂以武力争奪天下本不可恃。難恃:難於依賴。
〔一四〕 驕戰句:謂強戰何能持久。
〔一五〕 若使二句:謂如果李密兵敗歸唐後,能效蕭何曹參那樣忠誠不二,其功業當永垂不朽。詩人於此對李密降唐後叛變,被唐軍所殺深表惋惜。
其五
兹川方悠邈 〔一〕 ,雲沙無前後。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 〔二〕 。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 〔三〕 。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 〔四〕 。
〔一〕 兹川:指淇水。悠邈:長遠。
〔二〕 古堰二句:謂舟行經枋頭古堰的淇水口。《水經注·淇水》:“淇水又南歷枋堰舊淇水口,東流逕黎陽縣界南,入河。《地理志》曰:‘淇水出共,東至黎陽入河。’《溝洫志》曰:‘遮客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是也。漢建安九年,魏武王於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爲枋頭。”按:古堰指枋頭,在河南濬縣西南八十里,即今之淇門渡,古淇水口也。壖(ruán輭):河邊地。
〔三〕 東向:東行。
〔四〕 尊:古代的盛酒器具,今别作樽。
其六
東入黄河水 〔一〕 ,茫茫汛紆直 〔二〕 。北望太行山 〔三〕 ,峨峨半天色 〔四〕 。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 〔五〕 。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 〔六〕 。
〔一〕 東入句:説明此爲自淇涉黄河之始。
〔二〕 茫茫:寥廓無邊。紆直:指黄河。《爾雅·釋水》:“(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紆,曲。
〔三〕 太行山:山名,起河南濟源縣,連亘山西、河北,凡數千里。
〔四〕 峨峨:山高貌。半天色:謂太行山色高及天半。
〔五〕 山河二句:謂高山大河互相照映縈繞,極爲深邃,不可測度。
〔六〕 自昔二句:謂自古山東出相,賢才輩出。今古不殊,雖相遇而不相識。
其七
亂流自兹遠 〔一〕 ,倚檝時一望 〔二〕 。遥見楚漢城 〔三〕 ,崔嵬高山上 〔四〕 。天道昔未測,人心無所向 〔五〕 。屠釣稱侯王 〔六〕 ,龍蛇争霸王 〔七〕 。緬懷多殺戮 〔八〕 ,顧此生慘愴 〔九〕 。聖代休甲兵 〔一〇〕 ,吾其得閑放 〔一一〕 。
〔一〕 亂流:《爾雅·釋水》:“正絶流曰亂。”注:“直横渡也。《書》曰:亂于河。”《文選》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亂流趨正絶。”注:“《爾雅》曰:水正絶流曰亂。”
〔二〕 倚檝:停槳。檝,同楫。
〔三〕 楚漢城:即廣武城。《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集解》:“孟康曰:於滎陽築兩城相對爲廣武,在敖倉西三皇山上。”《正義》:“《括地志》云:東廣武、西廣武,在鄭州滎陽縣西二十里。戴廷之《西征記》云:三皇山上有二城,東曰東廣武,西曰西廣武,各在一山頭,相去百步,汴水從廣澗中東南流,今涸無水,城各有三面,在敖倉西。”
〔四〕 崔嵬:即崔巍,高峻貌。
〔五〕 天道二句:謂當天下大亂之時,人心未定,不知政權的歸屬。
〔六〕 屠釣句:謂屠狗釣魚之徒也稱侯王。《史記·樊噲列傳》:樊噲,沛人,以屠狗爲事。食舞陽,號爲舞陽侯。又《淮陰侯列傳》:韓信,淮陰人,釣於城下。漢四年,平齊,立爲齊王。
〔七〕 龍蛇句:《史記·高祖本紀》:“母曰劉媪。其先劉媪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産高祖,隆準而龍顔。”又云:高祖以亭長爲縣送徒酈山,到豐西澤中,解縱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高祖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爲蛇當道,今爲赤帝子斬之,故哭。此以龍爲劉邦,蛇爲項羽。王音旺,取得天下爲天子曰王。
〔八〕 緬懷:遠懷。多殺戮:謂争天下時進行戰争,人民多所死傷。
〔九〕 顧此:念此。慘愴:悽惻,悲傷。以上二句寫對備受戰争殺戮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一〇〕 聖代:指唐代。休甲兵:無戰争。
〔一一〕 其:語助詞。閑放:逍遥閑散。
其八
茫茫濁河注 〔一〕 ,懷古臨河濱。禹功本豁達 〔二〕 ,漢跡方因循 〔三〕 。坎德昔滂沱 〔四〕 ,馮夷胡不仁 〔五〕 。激潏陵隄防 〔六〕 ,東郡多悲辛 〔七〕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畚築豈無謀,祈禱如有神 〔八〕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九〕 。我行倦風湍 〔一〇〕 ,輟棹將問津 〔一一〕 。空傳歌《瓠子》 〔一二〕 ,感慨獨愁人。
〔一〕 濁河:黄河水濁,故名濁河。注:《説文》:“灌也。”
〔二〕 禹功句:謂夏禹治水,導河入海功績卓著。豁達:寬閎,偉大。
〔三〕 漢跡句:謂漢代治河正因循禹的故道。因循:沿襲守舊。
〔四〕 坎德:指水。《易·坎》:“坎爲水。”滂沱:水勢盛大貌。
〔五〕 馮(píng平)夷:河伯,河神。胡不仁:何以如此不仁。指河決於瓠子。漢武帝《瓠子歌》:“爲我謂河伯兮何不仁。”
〔六〕 激潏:水汹涌激蕩貌。陵隄防:超越堤垻。
〔七〕 東郡:《史記·魏世家》:“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爲秦東郡。”《漢書·地理志》:東郡,治濮陽。《資治通鑑》:元嘉八年注:“東郡,自漢魏以來治白馬。白馬,滑臺之地也。”此句謂瓠子河決,東郡人民深受其害,痛苦異常。《漢書·武帝紀》:元封二年,夏四月,至瓠子,臨決河。注:“服虔曰:瓠子,隄名也。在東郡白馬。”《史記·河渠書》:“今天子(漢武帝)元光之中,而河決於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於是天子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輒復壞。……自河決瓠子後二十餘歲,歲因以數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
〔八〕 天子四句:《史記·河渠書》:(元封二年)“天子既封禪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於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於河,令羣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窴決河。是時東流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爲楗,……於是卒塞瓠子,築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北行,二渠復禹耆迹,而梁楚之地復寧,無水災。”畚築:謂用畚箕盛土以築隄。祈禱:指沈白馬玉璧以禮水神。
〔九〕 宣房二句:謂宣房宫今已不見,只有高峻的河岸而已。嶙峋:《説文新附》:“深崖貌。”
〔一〇〕 我行以下四句:原在“孟夏桑葉肥”(其十)一首之前,兹依《文苑英華》移來。風湍:風濤。湍,急流的水。
〔一一〕 輟棹:猶言停舟。問津:問渡口,指瓠子決處。
〔一二〕 空傳句:謂空有《瓠子歌》流傳至今。《瓠子》:歌名,漢武帝作。《河渠書》云:“上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決兮將奈何?皓皓旰旰兮閭殫爲河。殫爲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鉅野溢,魚拂鬱兮柏冬日。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遊。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爲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一曰:‘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搴長茭兮湛美玉,河公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衞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禦水?隤林竹兮揵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見《漢書·溝洫志》)
其九
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 〔一〕 。試共野人言 〔二〕 ,深覺農夫苦。去秋雖薄熟 〔三〕 ,今夏猶未雨。耕耘日勤勞 〔四〕 ,租税兼舃鹵 〔五〕 。園蔬空寥落 〔六〕 ,産業不足數 〔七〕 。尚有獻芹心 〔八〕 ,無因見明主 〔九〕 。
〔一〕 南河滸:指黄河南岸。滸,水邊。
〔二〕 野人:田野之人,即下句中的農夫。
〔三〕 薄熟:謂莊稼稍有收穫。
〔四〕 耕耘:耕田除草。此泛指田間農作。
〔五〕 租税句:謂徵租納税遍及鹽碱地。兼:盡。《荀子·解蔽》:“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注:“兼,猶盡也。”舃鹵(xīlǔ隙魯):《漢書·溝洫志》:“終古舃鹵兮生稻粱。”注:“《爾雅》曰:鹵,鹹苦也。師古曰:舃即斥鹵也,謂鹹鹵之地也。”
〔六〕 寥落:稀疏。
〔七〕 産業句:謂田地甚少。不足數:猶微不足道。以上六句係農民訴苦之言。
〔八〕 獻芹心:《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衆哂而怨之,其人大慙。”《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亦用《楊朱篇》,而兼獻曝、獻芹二事言之。高適則直接用嵇康語爲詩。此句言已有心向朝廷提出經世濟民之策。
〔九〕 無因:無由。明主:英明之主,對皇帝的美稱。此詩同情人民疾苦,實爲杜甫同類作品的先驅。
其十
孟夏桑葉肥 〔一〕 ,穠陰夾長津 〔二〕 。蠶農有時節,田野無閑人 〔三〕 。臨水狎漁樵 〔四〕 ,望山懷隱淪 〔五〕 。誰能去京洛 〔六〕 ,顦顇對風塵 〔七〕 。
〔一〕 《文苑英華》卷二九二載高適《自淇涉黄河五首》,第四首即自“孟夏”句開始作一首。此首季節是孟夏,與“秋日登滑臺,臺高秋已暮”的暮秋季節不合,可知此十三首非一時之作。此詩或作於離淇上之前。
〔二〕 長津:長川,指淇水。
〔三〕 蠶農二句:謂時值農忙,少有閒人。即後來翁卷《鄉村四月》詩中“鄉村四月閒人少,纔了蠶桑又插田”之意。
〔四〕 狎漁樵:與漁翁樵子相親近。
〔五〕 懷隱淪:懷念隱士。
〔六〕 京洛:指長安洛陽。
〔七〕 風塵:風沙塵埃。京洛爲唐代大都會,車水馬龍,往來雜沓,塵埃紛揚。
其十一
南登滑臺上 〔一〕 ,却望河淇間 〔二〕 。竹樹夾流水 〔三〕 ,孤城對遠山。念兹川路闊 〔四〕 ,羡爾沙鷗閑 〔五〕 。長想别離處,猶無音信還。
〔一〕 滑臺:《水經注·河水》:“河水又東,右逕滑臺城北,城有三重,中小城謂之滑臺城,舊傳滑臺人自脩築此城,因以名焉。”唐代滑臺在黄河之南,故云“南登”。
〔二〕 却望:還望,回望。河淇間:指淇縣城。《水經注·淇水》:淇水逕朝歌城南。朝歌本沫邑,殷王武丁始遷居之,爲殷都也。地居河淇之間。按:周武王滅殷,封康叔於此,爲衞國,故城在今淇縣東北。
〔三〕 竹樹:明活字本《高常侍集》作“行樹”。按:此詩通首對,“行”爲“行列”之“行”,以“行樹”對“孤城”更工,似以作“行”爲是。
〔四〕 川路:水路,指黄河。
〔五〕 沙鷗:水鳥名,羽毛多爲白色,故又稱白鷗。羡鷗閑,則人忙碌可知。
其十二
秋日登滑臺,臺高秋已暮。獨行既未愜 〔一〕 ,懷土悵無趣 〔二〕 。晉宋何蕭條 〔三〕 ,羌胡散馳騖 〔四〕 。當時無戰略,此地即邊戍 〔五〕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六〕 ?乘閑喜臨眺 〔七〕 ,感物傷遊寓 〔八〕 。惆悵落日前,飄颻遠帆處。北風吹萬里,南雁不知數 〔九〕 。歸意方浩然 〔一〇〕 ,雲沙更迴互 〔一一〕 。
〔一〕 獨行句:即上第五首“獨行非吾意”之意。愜:滿足,暢快。
〔二〕 懷土:懷念鄉土。悵:惆悵;失意。無趣:無歡。
〔三〕 晉宋句:謂西晉、東晉及劉宋時中原戰亂,萬里蕭條。
〔四〕 羌胡句:謂當時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在這一帶進行長期的戰争。馳騖:奔走,角逐,戰鬬。此即指歷史上所謂五胡十六國時代,始於晉惠帝永興元年(三〇四),訖於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四三九),歷時一百三十年,北中國始統一於魏,與南朝宋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五〕 當時二句:謂劉宋朝廷没有制勝的戰略,即以滑臺爲國防邊界,其北其西的國土長期淪陷。
〔六〕 兵革二句:謂雖勤於出兵北伐,但仍不能保持國防的鞏固。宋文帝即位,經常出兵擊魏,想收復黄河以南的土地。魏太武帝統一黄河流域後,也有吞併江南的野心。元嘉七年,魏軍攻陷滑臺。至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又發大軍,分水陸數路北伐,宋將王玄謨率主力軍攻滑臺,被魏軍擊敗。魏軍乘勝進攻,魏太武帝率軍南下,直至瓜步(江蘇六合縣東南江邊),宋沿江戒嚴,後魏軍以糧盡退走。“晉宋”以下六句係登滑臺懷古。
〔七〕 臨眺:登臨眺望。
〔八〕 感物:爲所見的景物所感。傷遊寓:有客遊之悲。
〔九〕 惆悵四句:寫所見之景物:落日、遠帆、北風、南雁,一片蕭瑟,使客子觸景傷情。特别是見雁南飛而動歸思。
〔一〇〕 歸意句:謂歸心甚切。《孟子·公孫丑》:“予然後浩然有歸志。”
〔一一〕 雲沙句:謂眺望歸途,惟見雲沙茫茫,煙波無際。
其十三
皤皤河濱叟 〔一〕 ,相遇似有恥 〔二〕 。輟榜聊問之 〔三〕 ,答言盡終始 〔四〕 :一生雖貧賤,九十年未死 〔五〕 。且喜對兒孫,彌慚遠城市 〔六〕 。結廬黄河曲 〔七〕 ,垂釣長河裏。漫漫望雲沙 〔八〕 ,蕭條聽風水 〔九〕 。所思強飯食 〔一〇〕 ,永願在鄉里 〔一一〕 。萬事吾不知 〔一二〕 ,其心只如此 〔一三〕 。
〔一〕 皤皤(pó婆):《説文》:“皤,老人白也。”《後漢書·樊準傳》:“故朝多皤皤之良。”注:“皤皤;白首貌也。”
〔二〕 相遇句:謂面對此叟自感慚愧。恥:羞慚。《孟子·盡心》:“人不可以無恥。”
〔三〕 輟榜:停船。《廣雅·釋水》:“榜,船也。”聊:姑且。
〔四〕 答言句:言回答的話從頭至尾説得詳盡。以下十二句即其答言。
〔五〕 一生二句:《列子·天瑞》:孔子與榮啓期問答,榮啓期曰:“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二句蓋從此化出。
〔六〕 彌慚句:更加慚愧。按:慚字與詩意不協,疑是訢之誤。訢通欣,樂也。“訢”、“慚”形近。
〔七〕 結廬:築室。
〔八〕 漫漫:《文苑英華》作“溟漫”,與下句“蕭條”對仗,是。溟漫:無涯際貌。
〔九〕 蕭條:風水聲。
〔一〇〕 所思句:言所想的就是努力加餐。
〔一一〕 永願:長久的願望。
〔一二〕 萬事句:謂萬事不關心,世俗名利榮辱皆無所知,忘懷得失。
〔一三〕 其心句:謂己心祇如此而已。此詩寫隱士的淳樸生活,作者雖言“相遇似有恥”,細按之,蓋即杜甫所謂“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