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射潮引[1]

钱塘八月潮水来[2],蛟龙奋怒涛为雷。天旋地拆不可止[3],此中云有鸱夷子[4]。何不张尔弓、挟尔矢[5],射杀鸱夷潮可止。君不见潮水年年八月来,万弩射潮终不回[6]


[1] 此诗写钱塘江潮水,突出钱塘潮汹涌澎湃的气势。该诗题前原注为“铙歌曲”。铙歌曲,乐府旧题。南朝宋明帝时分汉乐四品,其中有“短箫铙歌”。唐吴兢作《乐府古题要解》,分乐府为八类,其中也有“铙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增为十二大类,变“铙歌”为“鼓吹曲辞”。射潮,唐末吴越王钱镠,字具善,小名婆留。唐昭宗曾拜镠为镇海浙东军节度使。唐亡,称吴越国王。钱镠筑捍海塘,怒潮汹涌,版筑不成,乃造竹箭三千,在叠雪楼命水犀军驾强弩五百以射海潮,迫使潮头趋向西陵,遂奠基而成塘。见孙光宪《北梦琐言》。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自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近城。”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马融《长笛赋》:“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郭茂倩《乐府诗集》有《霹雳引》、《思归引》、《箜篌引》等。

[2] 钱塘:即钱塘江,在今浙江杭州。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李白《横江词》云:“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潘阆《酒泉子》亦云:“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3] 拆:通“坼”,分裂,裂开。《诗经·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灾无害。”

[4] 鸱夷:即革囊。《战国策·燕策》:“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传》:“(子胥)乃自刭死。吴王(夫差)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裴《集解》:“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榼形。’”《史记·吴太伯世家》张守节《正义》:“吴俗传云:‘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筑城伐吴。子胥乃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越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吴。至今犹号曰示浦,门曰。’”另,春秋越国范蠡自号“鸱夷子皮”。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知勾践为人可以同患难,不可共安乐,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省称“鸱夷子”。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李白《古风》:“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5] 矢:箭。

[6] 弩:用机栝发射的箭。《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军万弩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