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及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风起于青蘋之末。研究金融业税收问题的初衷,起源于一个小目标:在中国全面推行营改增以后,如何看待金融业税收负担变化?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体中第一个全面实施流转环节增值税的大国,评价金融业“营改增”效应、完善抵扣链等问题都值得思考。没想到一旦开题,就发现金融领域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澄清的分歧似乎也不少,有一发而不可收之感。一步步做下来,研讨范围从针对金融业“营改增”的专题研究,变成始于金融是否创造价值的较为系统的分析,弄成了目前的这个框架格局。

撰写此书的最大感触是金融业税制的复杂性,而这又源于金融交易、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复杂性,源自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实体是根本,金融是血脉,只有服务实体、回归本源,金融业才能健康发展,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理念,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特别是过去十多年间,伴随中国经济逐步转型升级,金融业创新发展迅速,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日趋多元化,国际资本流动频繁,金融业开放加速,加大了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复杂性,也极大地激起理论界、实务界对优化金融税制的期盼。

从严格意义上讲,金融业税收制度这一话题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国家的税制是一税一法,按照税种而非行业划分。金融业税制更精确的表述应该是,普适性的税收制度在金融领域的适用性,对金融交易及对应的收入、资产一视同仁地覆盖。即使由于金融交易的复杂性,加剧了金融税收制度的复杂性,研究金融业税制,恐怕不仅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也理应秉持“公平税负”的基本税收理念,坚持凡收入必纳税,追求金融税制公正平等、公开透明、便捷征纳的目标。

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立项金融税收这一课题并给予研究资助,感谢王海明秘书长和匿名专家的多番评审。研究是集体心血的结晶,是多次讨论的结果。笔者的不少同事都参与了这项工作:在第七章金融全链条各环节税收制度检讨中,张宝海(流转环节)、戴赐娜(交易环节)、邳显(破产清算环节)、张立(跨境资产环节)、郑智新(财富积累环节)整理提供了相关资料,人民大学禹奎副教授撰写了税收征管的内容。张立测算了VAT负担变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梁季研究员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评论。

笔者当年在大学主修税收专业,曾在九江县税务局实习数月。县城沙河镇是庐山脚下的一个小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居之所距笔者实习之地不远。三十多年前的沙河,风清气爽、市井烟火,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没有汽车文明的喧嚣。走出小镇几步,就是满眼的田野和纯净的天空,行走在那样的世界里,颇有些淡然物外,远望尘世的悠然。大学毕业之后,阴差阳错并未从事税收工作,但山不转路转,近两年服务金融企业,工作中遇到不少税收话题,又使笔者有了了解金融税收的机会,激起系统梳理金融税收的兴趣。一时兴起,追梦年少,组织大家一起完成本书的写作,也算是圆了三十年前从事税收工作的梦。

梦醒之际,回到现实,难免有不尽如人意、贻笑大方之处。抛砖引玉,还望大方批评指正。

王 毅

2020年春于北京西城三里河